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学设计汉字之用

教学设计汉字之用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之用”教案设计

南宁市秀田小学 黄静静

一、教材分析

《遨游汉字王国》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是一种全新的教材形式。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从汉字之趣、汉字之史、汉字之用、汉字之美、汉字之情五个方面介绍汉字。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前学生要制订计划;活动结束后,要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是一个很有延展性的活动,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规定了方向又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本节课为该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汉字之趣、汉字之史、汉字之用、汉字之美、汉字之情的基础上,着重围绕汉字之用开展活动。开展活动的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补充提供。通过活动,不仅让学生增强规范用字的意识,而且还懂得开展综合性学习包括策划、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便于在今后更好的开展探究汉字之趣、汉字之史、汉字之美、汉字之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依据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在《遨游汉字王国》的教材提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遨游汉字王国》是任务驱动型的综合性学习。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一起商量,自主决定探究内容、开展活动、成果汇报形式。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2500个汉字,对汉字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次综合性学习对汉字的感受作适当的提升,将有助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技能,会浏览网页、网上搜索,能通过教师在网页上预设的引导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学生爱探索、爱表现、爱比拼,因此,将网络课件构建成为学生探求新知、表现自我、你追我敢的大舞台。

四、教案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汉字的来源,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2.通过小组交流有关写错汉字的笑话和故事,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写错汉字的危害。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写错汉字的几种常见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1 / 5

能力,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归纳、总结错别字的方法,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

4.培养学生掌握查找、阅读相关资料的方法,锻炼他们实践调查的能力。

5.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案,引导学生归纳几种常见错别字原因。

2.通过学生合作互助,自主探究生活中的错别字,将知识迁移,总结避免写错别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合作。 五、教案重、难点

(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写错汉字的几种常见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归纳、总结错别字的方法,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

(二)通过综合性学习,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交流和评价四个环节,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六、教案策略

通过启发性教案,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学习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根据综合性学习策划、实施、交流、评价四个环节,小组互助合作自主开展探究活动。

七、多媒体资源及环境

广西优课数字化教案应用系统、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网、多媒体网络教室

八、教案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案教师活动 环节 一、播放“三十激趣六个字”动画片导入 断,开展象形字竞猜游戏。 学生活动 欣赏动画片,抢答自己认识象形字 设计意图 以竞猜游戏形式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初步认识汉字的趋形——象形字,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通过观看汉字的演变视频,使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 教案资源的应用及分析 利用直观形象的视频、图片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将广西基础教育资源网上的教案素材进行二次加工,有效地实现教案资源“为我所用” 以专题网站的形式将教案资源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 二、讲授新知 播放“汉字观看视频,了解汉字的演变”视频。 演变经历了哪几种形态。 三、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浏览 “汉字知识库”,并归纳本单元学习内容:汉字之趣、史、学生进入专题网站,自主浏览“汉字知识库”网页,交流自己了解了哪些汉字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和归纳知识点,培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 5

用、美、情。 2.出示课文《一点值万金》的故事。 3.出示四幅街头错别字图。 阅读故事,谈感受。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找出错别字,并归纳产生错别字的几种常见原因。 1.策划——分组制作活动计划,明确活动内容、组员分工,完成《小组活动计划表》 2.实施——将课前搜集的错别字资料与课内搜集的资料相结合,发现规律,讨论如何避免写错、用错字,并提出建议 3.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增强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 4.评价——填写《自我评价表》,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回顾学习内容,加深认识 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由学生归纳错别字的几种常见原因。 四、合作探究,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提出任务:如何正确地使用汉字。 介绍学生浏览专题网站“错别字医院”页面,分街头错别字、作业错别字和谐音广告三种情况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学习、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懂得增强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还体验了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四个环节。 使用优课系统中“放大镜”功能突出该环节的教案要点 利用优课中的图片资源、白板批注、黑板板书等功能,实现与学生的交互和知识的归纳。 教师通过专题资源网站将网内资源和网外资源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此过程中,《小组活动计划表》、《小组实践活动表》、《自我评价表》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材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对本节课教案目标的实现有个全面的了解 对本节课知识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地认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五、总结延伸 对本节课知识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九、板书设计 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 之 趣 史 美 情 用 策划 实施 交流 评价 综合性学习 3 / 5

十、流程图

开始 激趣导入 视频 讲授新知 视频 自主探索 专题网站 提出任务 图片 分组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网站 策划 实施交流 评价 总结延伸 结束 4 / 5

案例分析:

本节课,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三个整合,体现三个创新。

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体现教案手段的创新。由于本单元的内容繁多而且复杂,假如全部混合一起讲,学生学得不扎实,不能达到教案目标;如果只是单一地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汉字,却显得单调无味。为此,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进入专题网站,再通过百度进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二是课内外整合,体现教案方式创新。把教材提供的资料和课外相关知识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到一起,拓宽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领域,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呈献给学生的是一道精彩的汉字文化大餐。整节课我力求做到用汉字的魅力去教育学生,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去感受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从而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去,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三是语文能力的整合,体现学法的创新。这部分内容教材中只是两篇短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错别字的种类、避免错别字的方法,真正认识到写错别字的危害性。课堂中,教师打破了教材给什么就讲什么,给什么就练什么的传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把寻找错别字、编顺口溜、听、讲故事、提建议谈体会等等内容作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开展完成,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 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采用小组活动来汇报展示,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