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来源:爱问旅游网


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摘 要] 日益深入的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我们要利用网络的优越条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正确地引导高校学生利用其成才。

[关键词] 高校;互联网;网络资源;不利影响;正确引导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7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超过8 70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有2.53亿,30岁以下的网络用户占到70%,其中18~30岁网络用户占总人数的比例最高,达到35.3%。网络用户的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以下的为12%,高中(中专)28.3%,大专28.0%,本科28.6%,硕士2.5%,博士0.6%。从职业方面看,学生仍然是各阶层用户中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所占比例达到32.4%,且在绝对数量上和比例上都较前一年有了进一步上升。结合年龄、文化程度与职业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已是我国网络用户的主体,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及我国高校扩招规模的增大,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日益深入的互联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心理发展等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新特点

网络以其及时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近几年对大学生有关网络的问卷调查显示,有近90%的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已占高校学生的绝大多数。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工作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又包括培养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以及行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健全的人格。但是现实中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容易腐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时政新闻、学术理论、娱乐信息、经济信息等,也夹杂了各种消极、腐败、色情、暴力等不良因素。如果那些有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同时又缺乏免疫力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辨别网络信息,无法正确地

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地摒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2.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根据对大学生有关网络的问卷调查,有92.86%的学生有上网经历,他们利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占49.81%)、交友聊天(占44.6%)、休闲娱乐(占30.61%)、网络学习(占9.55%)、玩游戏(占16.32%),有64.2%的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7~10小时。网络的虚拟性是吸引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网络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际交流的空间和范围,屏蔽了人与人交流中外形上的障碍,只要有共同语言,不同地域的人就可以聚集于网络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但是现实的人际交往是一个有着健全社会性的人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和行为过程,容易导致失败。特别是大学生如果在现实交往中遇到挫折,就会过分地依赖网络来寻求安慰和满足,从而更消极地对待现实的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容易造成人际交往的简单化和片面化。

3.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高校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网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现实社会更自由,人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创造自我,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信任危机,不少角色带有欺骗性,而大学生往往缺少社会经验,容易受表面现象的蒙蔽,对社会、人生、情感等产生不全面、不现实的理解,患有“网络综合征”的大学生人数已呈上升趋势。另外网络系统的开放性,相应地带来了责任行为的模糊性问题,不道德者或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随意侮辱诽谤别人;或在网上传播有害信息,制造信息污染;或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致使社会或他人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感比较弱,网络操作又带有一定的隐蔽性,社会难以有效地监控,容易诱发大学生的破坏欲望和心理障碍。

二、正确引导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高校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扩大校园网络化覆盖面,加强学生使用网络管理

目前我们学校已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寝室里配置了电脑,北区和校本部内的学生可以使用校园网上网。另有部分学生在校外附近网吧上网,高层公寓的学生通过中国电信宽带上网,均没有通过学校网络的过滤、屏蔽和引导,学生所受负面影响更加突出。倘若学生通过校园网过滤之后上网,受负面影响的概率就会自然减少。为了加强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管理和引导,辅导员已经对每个在寝室里拥

有个人电脑的学生实行档案登记制度,并相应地制订规章制度,通过学生自我约束与相互监督的方式,对学生在寝室使用计算机上网的时间、内容和行为进行管理。

2. 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开展网络文化建设

网络具有开放和自由的特点,它需要网民的“自律”,网络道德规范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学校要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举行一些网络应用及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法规方面讲座,在大学生中普及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法规方面基本常识,从而避免盲目无知所带来的违规操作,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要大大加强对网络文明的宣传和教育,鼓励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维护网络秩序,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目前我校建立了教务管理网站、学生处网站、就业指导中心网站,通过这些网站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考试成绩、校园活动、社团文化、就业信息、安理论坛等内容,下载自己需要的表格文件。相信在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引导下,随着学生工作进入校园网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我校的学生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将取得更好成绩。

3. 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已经满足不了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要求,管理者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网络既是学生工作的新环境,也是学生工作的新阵地,各种力量正通过这一阵地争夺青年。高校学生辅导员应当主动出击,积极探索,精心设计,大胆地占领网络这一阵地,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及时有效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网络人文伦理关怀,使校园网成为学生工作的第一阵地,服务于学生,把教育、管理和服务三者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实施服务职能,并逐步扩大网络上服务信息的比重。

4. 借助网络平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美国洛杉矶联合校区的计算机教育技术指导部部长Jim Konantz非常明确地说:“孩子用互联网,就是为了做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知识”。 Internet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和信息数据库,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查阅某专业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可以浏览世界各地艺术馆里珍藏的艺术大师的杰作;可以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获得各类信息,因此说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一个学生利用了网络的不利因素出现了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重要的是高校辅导员要及时发现,给予积极恰当的引导,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因素,我们要利用网络为学生工作服务。

5.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网络具有超时空、交互性的特点,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形象、时效、互动、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学生们一方面通过网络学习,另一方面受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强烈冲击。有的学生逃课上网,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庸俗文化而不能自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传统道德、自律意识等受到冲击和挑战,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极易成为被网络左右的俘虏。辅导员应善于发现问题,

除了在日常谈话中进行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外,还需在网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对话,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放弃顾虑畅谈心声,正确引导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有正视现实,积极面对生活,才能真正解决实际困难。

6.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当好“领路人”

丰富的知识内涵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学生工作者对网络这一新的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掌握、熟悉、运用以及在工作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学生工作网的应用和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熟悉网络、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政治意识强、熟悉学校学生工作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定型阶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辟网络时代学生工作的新天地,是我们高校辅导员努力的新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庆建,王美. 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反思与对策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05(6):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