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形式
按照基本形式和权利义务关系的一同,可以将股权激励分为三类: (一)实股或干股激励
通过公司奖励或参照股权当前市场价值向员工(主要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出售股票的激励方式,使被授予人即时的直接获得股权股份,同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必须持有股票,不得出售。实股激励的具体形式又分为股票赠与计划和股票购买计划两种:
1.股票赠与计划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很多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向他们赠送本公司|的股票,达到激励的目的。股票赠与计划由于不需要经营管理人员出资,因此在习惯上又将赠与的股票称为“干股”。在我国,《公司法》对企业规定是注册资本制,企业的股票数对应着公司成立时的实收资本,公司没有“蓄水池股票”,用于股权激励的股票来源只能是存量股票主体间的变换,所以我国企业使用股票赠与的很少。
股票赠与虽然不需要被赠与者付钱,但却涉及相关的税收问题。在国外,如果获赠股票的是企业的管理者或普通员工,那么赠与的股票会被看成一种补偿交易,因而需要交纳高额的税款。民营企业股票期权操作一般是采取干股的做法,即实行分红权激励,经营者离开公司后股权不能带走。对于已改制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股份一部分退出给职业经理人购买。对于还是独资的家族企业,推行管理层持股,根据企业的总资产或净资产等有关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股本总额和管理层持股数额和比例。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例如人力资本的定价问题。再如民营企业股权过大,管理层承受能力有限,买不起相应数额的股份,工作难度大。为此,首先应该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消除虚夸部分。其次,应该本着激励的目的,在不损害原有股东利益的前提下,为管理层持股提供优惠和便利,同时,必须开辟多种购股通道,如:
赠与干股:从企业资产增值中切出一块作为干股,用于多年任职并且有突出贡献的管
理层;
打折购股:认股金额以一定折扣计算,适用于有突出贡献的管理层; 资产租赁:适用于子公司,通过子母公司租赁资产经营而降低总股份规模; 分期付款:根据认股人资信采取灵活的付款方式。
具体说来,民营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步骤参考如下:首先要进行清产核资,认定到底有多少良性资产和净资产;其次非常重要的是要制定一个完整的股权激励计划,明确股权结构调整方案和股权分配方案。再次,持股方案的设定。民营企业还要考虑成立职工持股会,有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员工股份能获得应有的收益。
2.股票购买计划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在工作期间,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企业股票。目的在于将经营者和员工与企业绑缚在一起,使他们的利益方向一致。目前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管理层收购(MBO),是通过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控制权,并重组目标公司,最终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杠杆收购,在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比较盛行。当收购主体是企业管理人员时,为管理层收购,当收购主体是普通员工时为员工收购。
管理层收购有以下特点:
(1)收购主体为目标公司管理人员。 (2)收购结果为经营者控制目标企业。 (3)收购的目的在于获得预期收益。
管理层收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管理层运用杠杆收购的原理来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控股,它要求收购者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上进行权衡,通常收购者是用对公司控股权的利益来平衡融资的财务风险。管理层收购将管理者和所有者统一在同一主体上,很大程度
上解决了代理成本问题,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阶段性 的一种有效方法。
员工持股计划((ESOP)是企业员工通过现金支付、贷款购买等方式拥有企业的股票,从而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制度。①员工持股计划最早产生于美国,它由律师路易斯·凯尔索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并推行。1974年美国通过了《职工退休收入保障法》,使员工持股计划在美国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定。到目前为止,美国至少有2万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1200万名,占美国劳工总数的10%,员工持股计划拥有的资产约为1000亿美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的职工持股计划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并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在员工持股制度中,职工的分散股份要集中到职工持股会这一社团法人名下行使权力,且所持股票一般不能上市买卖。
3.期股激励
公司和经营者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购股的出资方式和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做出规定。
期股是介于“实股”和“期权”之间的一种股权激励形式,它虽然是一种股票,但持有人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股东权利受到一定的。期股在我国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将高级管理人员年薪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期股,董事会把应该支付给企业经营者的年薪中的一部分,在流通市场上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再委托给第三方持有管理,经营者并没有处置权而仅享受分红,当到达一定年限并完成董事会事先设定的业绩目标后,经营者的期股才会按一定比例转化为实股。二是使用“按揭”的方式购买期股,董事会允许经营者在任期内先行取得一定数量期股的分红权,再根据业绩完成情况得到期股的分红,所得分红只能全部用来偿还所拥有期股的欠款,即用分红分期支付购股款项。如果分红所得不足以支付本期购股款项,经营者必须以其他自有资金将差额补全。在支付了全部购股款项后,就拥有了股票的完全所有权。
4.期权激励
根据特定的契约条件,公司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某一约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股权的权利,被授予人到期可以行使或放弃这个权利,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同时对购股后再出售股票的期限做出规定。
期股激励的主要方式是经理股票期权计划(Executive Stock Option,简称ESO),是近二十几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用以激励经理人员的报酬制度。在1996年《Fortune))杂志评选的全球500家大型工业企业中已有%的公司实施了高层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度。①目前,在国外一些大企业的总股本中,股票期权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随着这项激励制度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内有关经理股票期权计划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
股票期权计划最早出现于美国,最初只是一种避税手段。1952年,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非常高,为了降低雇员需要交纳的所得税,菲泽尔公司第一个使用了股票期权。随着股票期权的广泛使用,以及具体实施方式的不断发展,它的长期激励作用逐渐显现出来。1993至1995年,IBM的总裁使公司起死回生,他从股票期权中得到了6000万美元。到1998年,实施股票期权的美国总裁收入达到了天文数字,CA公司的创始人王嘉廉以6.7亿美元的年收入创造了记录。股票期权的广泛推行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了丰厚的报酬,从而发挥了强有效的激励作用。
股票期权是一种激励机制的创新,其理论基础是不断发展的现代企业理论,与传统的企业理论仅仅考虑物质资本的所有权或产权安排,而忽视人力资本的产权安排不同。以首席执行官(CEO)为代表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在规定时期内以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购买本公司股票,这个购买过程称为行权。在行权之前,股票期权持有人没有任何现金收益,行权之后,个人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市场价之差,并且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在任何时间出售行权所得股票。股票价格是股票内在价值的体现,股票价值是公司未来收益的预期,其变动趋势是一致的,这样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就与企业长远发展建立了相关关系,促使经理人员经营行为长期化。①一般来说,这种激励方式是在年薪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将经营者年薪中利润分享报酬的全部或部分转化为股票期权的方式,以达到长期激励的功效。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