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 )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3)寻复南奔( ) (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
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匠师如其言 ( ) (2)人皆伏其精练( ) (3)尝射于家圃 ( ) (4)惟手熟尔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 ...(3)不营产业 ( ) (4)欢守志弥固(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招陈生赏菊
斋中艺菊数本,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癖,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以此君一结世外交如何? (选自《明清性灵小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却) ..C. 宜于东篱之畔(在) D.夕来劣有杯盘(西向)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陶征君爱菊有癖,亦取其节耳。
3.《爱莲说》中称“莲”为“花之君子”, 《招陈生赏菊》中赞菊“兼有三品”,你更喜欢哪种花?请结合文段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日:“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后乌鲁木齐筑城时,鉴伊犁之无水,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余作是地杂诗,有日:“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记其实也。(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佐领]地方。②[绠(gěng)]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④[格物]推究事理。⑤[卜地通津]选择了渡口为城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 (2)乃卜地通津以就流水( )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特汲须修绠耳 静以修身 B.蒸远能举其名 有仙则名 .... C.不知其二者多矣 其真无马邪 D.棹数小舟,曳铁钯 曳屋许许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
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⑤
③
④
②
①
参
(一)1.(1)谁(2)了解事物,认清事物(3)不久(4)粗略地阅读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二)1.(1)遵照,按照 (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2.(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3. 熟能生巧。 4. 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5. 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三)1.(1)出名、著名(2)使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四)1.D 2.(1)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2)陶渊明爱菊成了癖好,也正是欣赏它的节操呀。3.示例一:我喜欢“花之君子”的莲,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想通的。示例二:我喜欢“兼有三品”的菊,因为菊花志向高远,甘于淡泊,傲视寒霜显示坚劲的恒心,与竹子相近,没有庸俗之态。 (五)1.(1)河岸(2)靠近 2.D
3.(1)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2)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都出城从河中取水。
4.示例1:他们都能根据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逻辑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合理推断。 示例2:甲文中,老河兵有多年治河经验,他合理分析了沙、石、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石兽逆流而上的结论;乙文中,驻守伊犁的佐领了解当地情况,合理分析了土、树、水之间的关系,得出了此处有水可以打井的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