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诵读小古文,借助注释进一步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引导学生明 白小

古文所要表达的道理。

2

【教学过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

一、复习导入,回忆方法。

孩子们回忆方法,我们如何学好文言文呢?(多朗读,看注释,看图画,想画 面,查资料)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法宝一起来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请大家齐读 课题《王戎不取旁道李》。(师出示课题时讲解停顿和“戎”字)二、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读好停顿。三分钟后请生来读。正音正字后,大家 齐读课文。 三、初步感知,自读理解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边读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读完后,和大家 进行

分享。(倒计时3分钟)2、学生分享交流。(选2-3名学生,简单说一说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师过渡:那么,这几位同学说的和原文的意思一样吗?接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相信你们读完又会有新的理解。

四、整体感知,了解情节(1)出示古今对译读:师生合作,男女生合作

古文(师诵)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现代文(生读)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 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 枝都弯下去了。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 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 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 这一定是苦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2)师:孩子们,通过古今对译读,想必对文章的意思有进一步的理解了吧。现 在来

考考你们,我出示了重点字词,和词语的解释,请学生把对应的字词解释连起 来。(屏幕显示重点字词:尝,折,竞走,唯,信然)

(3)孩子们齐读字词解释,着重讲“竞走”。抓住这些重点字词,可以帮助我们 更好

的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你问我答读师: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有趣的方式读,请看大屏幕,我提一个 问题,

你们就用文中的原句回答!准备好了吗?师一一出示,抽学生回答。答完后, 分大组来读。

读:王戎几岁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诵: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读:看到道边的李树怎么样?

诵: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读:大家都是怎么做的? 诵: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读:王戎说了一句什么话?

诵: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读: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诵:取之信然。

五、体会人物形象。

师:读了这么多,孩子们你们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作为他的小伙伴 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六、填空背诵师过渡:孩子现在谁能够背诵全文呢?首先我们根据填空来完成背诵。王戎

(),尝与(),看道边李树()。诸儿(),唯戎()。人问

之,答日:“()”取之信然。学生接龙进行填空背 诵。最后全班齐背。

七、小结方法师:孩子们我们再回顾一下,刚才我们通过哪些方式帮助理解文言文呢? 生:古今对译读,你问我答读(师板书)

师总结:参考注释,结合故事情节,将文言词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能按照一 定顺序完整讲述,下节课我们将复述这个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