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浅谈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区域经济 ORTHERN ECONOMY____一 浅谈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冯雪娟 (呼伦贝尔市委党校 呼伦贝尔021008) 草原是陆地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有着重要的生产和生 态功能。从草原面积来看,我国是草原大国,仅次于澳大利亚, 居世界第二位;但从人均占有草原资源来看,我国又是草原小 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在我国,如何保护好、建设 好草原显得尤为重要。 一近年来,草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 仍然是局部改善,整体退化。现在呼伦贝尔市退化草地面积已 占草地总面积的40%以上,已形成3条沙带,面积达88万公 顷,另外还有近300万公顷的潜在沙化区域。不仅如此,呼伦贝 尔草原仍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而草原建设速度每年仅为 0.2%。如此下去,呼伦贝尔草原将可能会变成“呼伦贝尔沙漠”。 (二)呼伦贝尔草原生产力水平下降 、呼伦贝尔草原的主要作用 呼伦贝尔市草原总面积l12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 面积833.33万公顷,占内蒙古草原总面积的11.4%。美丽的草 原本身具有生产和生态的双重功能.在为人类提供畜产品的同 从全国来看,我国草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7%,但提供 的肉食品却仅占全国的10%左右.草原退化严重,草原生产力 时,也发挥着无法替代的生态功能。 (一)呼伦贝尔草原是呼伦贝尔市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水平低是重要原因之一,呼伦贝尔的情况也是如此。据有关资 料介绍,植被覆盖度降低10% 20%,草的高度降低7~15厘米, 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30%~50%,牧草品质下降,理论载畜量下 降46%。呼伦贝尔市目前平均2O亩草地养一个羊单位,与国外 相比差距甚大,使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三)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当 由于干百年来民族生产生活的传统.畜牧业是呼伦贝尔市 牧区牧民从事的重要生产活动。也是牧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草原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发展牧区 经济及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的基础。 呼伦贝尔大草原面积辽阔,在草原畜牧业发展上,有着得 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是中国最大的无污染源动物食品基地。随 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呈增长态势,特别是 地,而且对我国整个生态系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 着重要影响。目前,呼伦贝尔草原退化、沙化已经对生态产生了 巨大的副作用,近年来,呼伦贝尔地区气温上升、降水减少、河 流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断流现象,沙尘暴不仅次数增多,而且越 草食家畜产品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只有保护好草原,才能为 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畜产品。 (二)呼伦贝尔草原具有不可取代的生态屏障功能 来越严重。另外,草原上许多野生生物数量减少,某些稀有或敏 感物种甚至消失,这些都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三、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原因 (一)严酷的自然条件是促使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自然因素 作为地带性植被,草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屏障功能,对 维持地球上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呼伦贝尔草原 是我国北方主要的生态屏障,有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独特功能,对自然荒漠化起着缓冲作用。 (三)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草原是最壮观的陆地景观之一.呼伦贝尔大草原地域辽 呼伦贝尔草原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夏季少雨,冬季严寒,几 乎是十年九旱,严重影响了牧草返青,火灾也频繁发生。男外, 鼠虫害也严重危害着呼伦贝尔草原,且草原上常常是多种灾害 阔,动植物资源丰富,风光旖旎,是难得的旅游胜地。自2003年 跨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呼伦贝尔更是吸引了大量国内 外游客。目前,呼伦贝尔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新的经济 增长点,草原无疑是其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呼伦贝尔草原存在的几个主耍问题 (一)呼伦贝尔草原总体退化的态势未得到遏制 并发,严酷的自然条件致使本就脆弱的草原本身难以修复。 (x-)过度放牧及滥垦、滥挖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首先,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草原畜牧业快速发展,但发展方 式主要采取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即依靠增加牲畜头数来发展畜 牧业,致使有些地区出现严重超载现象,这种掠夺式的生产方 式,造成草原退化。其次,由于人类的无知和受眼前利益驱使, 北方经济・20o6年笫l1期 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区域经济 !_NOKTHER.N ECONOMY 大片草原被开垦成农田,目前,呼伦贝尔草原区耕地面积已经 达到8000多平方公里,占耕地面积的39%,且开垦区域集中在 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草场质量最好的草旬草原地带。 再次。呼伦贝尔草原盛产许多名贵中草药。在利益的驱动下,许 多社会上闲散人员成帮结队滥挖中草药。破坏了草原植被。 (三)财力不足、科研落后是造成呼伦贝尔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由于财力不足,对呼伦贝尔草原往往只利用不建 设,只求产出不进行投入。如呼伦贝尔草原上水利设施严重缺 乏,可以说没有任何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必然造成草原的退 化。另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科研重视力度不够,现有的科研成 果转化率低,草原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草原生态建设缺乏现 代科技及现代管理支撑。 四、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的保护与建设 加强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建设是建社新牧区的一项重要的 工作,应该确立永续利用草原,稳定发展畜牧业的观念,尤其要 吸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不仅要保护好,而且要尽快恢复受损 的草原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保护好呼伦贝尔大草原 保护比治理成本低、见效快,因而,保护呼伦贝尔草原应作 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避免走退化以后再治理的道路。另外,草原 本身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在没有超过“生态阈值”时,系统可以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我修复,对中轻度退化的草原,通过草地 保护和适当建设,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1.鼓励有利于保护草原的传统生产方式 草原之所以保留 至今,传统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当然,在游牧的生产方式下,牧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诸多 限制。草原实行承包制后,牧民过上了定居生活,这有利于生活 质量的提高,却造成了草原退化。目前,呼伦贝尔市少数地区还 保留着夏营地,受到牧民欢迎,半定居半游牧的生产方式不仅 有利于保护草原,对保持传统文化也有一定意义。从某方面讲, 草原的生态功能要比生产功能更为重要。 2.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放牧强度大小直接影响草原 的退化程度,掠夺式地利用草原,是草原退化最直接的原因。目 前,由于追求经济效益,超载过牧。寅吃卯粮是比较突出的现 象。所以,以草定畜是保护草原、防止草原退化最重要的措施。 3.推行科学的放牧方式,给草原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推广 划区轮牧及季节性休牧制度。自由放牧往往使放牧场受到严重 破坏,同时家畜因奔走频繁,消耗体力,降低畜产品的质量,而 划区轮牧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草原,而且可以提高牧草利用率、 提高载畜量、增加个体畜产品产量,也有利于牧场管理。另外, 必须对草场的利用方式作重大改革,大力推广划区轮牧及季节 性休牧的放牧制度。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帮助牧民 依据畜群头数、牲畜日粮、草类品种、草地产草量、草场面积等 指标制定合理的轮牧小区面积,进行科学规划。 4.提高出栏率。加快畜群周转,减少草原压力。草原畜牧业 牲畜金年需要的饲草基本全部来自草原,因此,牲畜的饲养周 期最好与饲草生长周期相吻合,才有利于保护草原。必须改变 传统草原畜牧业畜群数量与草群数量年、季节变化不一致的状 18 北方经济・2O嘶年薷ll期 况,在牧草供应量少、品质低的冬春季节来临前处理掉利用当 年旺季育肥的幼畜和老弱畜,同时,大力推广冬羔、早春羔,提 高出栏率和加快言群周转,减少对草场的破坏。 5.加大治理力度,依法管理草原。必须严格实施《草原法》 及其相关规章制度,特别要严厉打击在草原上乱采、乱挖野生 药用植物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对草原上益鸟、益兽的保护力度, 避免草原生物链的破坏。 (二)建设好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 度,就会造成草原退化。对于退化严重的草原,必须加强人工建 设力度,同时采用科学手段,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制定治理退化草原的计划。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类 型多样,各地草原退化程度不同,应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治理 计划。使治理草原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进行。计划应包括治理时 间、具体方案、草原恢复目标和标准、投入资金、恢复技术及方 法等。要建立呼伦贝尔草原动态监测网络,全面、及时、准确地 掌握草原实际情况,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在计划实施过程中 要加强检查和管理,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 2.建立有效投入机制,调动多方积极性。鉴于呼伦贝尔草 原的重要作用,应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方投入机制,加大 资金投入力度,保护好、建设好呼伦贝尔草原。如可本着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个人对退化的草原进行治理。 3.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科技含量,治理退化严重草场。实践 证明,治理退化严重草场的有效方法有封育、草地施肥、补播、 生态移民等。将封育、草地施肥和补播结合,草地的恢复将更迅 速、更充分。对大面积严重丧失生存条件,生态环境很脆弱的地 区,实行“生态移民”,使草场休养生息,以利恢复 目前,我国草 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滞后,草原生态建设缺 乏科技的支持,因此,应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增加草原改良措施 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加速科技 成果的推广应用。 4.搞好退耕还草工程,顺应生态发展规律。针对呼伦贝尔 市存在的大面积被开垦的草原,必须退耕还草,决不能用发展 农区的办法发展牧区,特别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 系。生态目标是退耕还草的根本。通过退耕还草还原草原状态。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5.鼓励舍饲半舍饲,走集约化畜牧业之路。舍饲是现代化 畜牧业的基础,可以实现规模化、良种化、现代化,而在草原上 进行舍饲还可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应鼓励 牧民采取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方式。含饲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充足 的饲料,发展草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人工草地不仅 产草量提高,同时饲草质量也会得到提高。草地畜牧业发达国 家的经验是:人工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的10%,而畜牧业 生产力却比天然草原增加一倍以上,因此,可在适宜人工种植 牧草的土地及退化的草原上进行有关牧草种植试验,建立人工 草地和饲料基地。所以,培育现代化牧民,推广舍饲半舍饲、大 力发展草业,走现代畜牧业之路,是今后草原畜牧业今后发展 的一个方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