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与衬砌 概述 1. 施工中,遇到软弱破碎围岩,自支护能力比较弱,需要采用预支护措施 2. 常用预支护措施:超前锚杆、小钢管、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开挖工作面和围岩预注浆、插板 3. 根据围岩条件、涌水状况、施工方法、环境要求,选择预支护措施 1. 适用: (1) 地下水较少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 (2) 采用中、小机械施工 (3) 例如:土砂质地层、弱膨胀地层、流变性小的地层、裂隙发育岩体、断层破碎带、浅埋无显著偏压隧道 2. 施工要点: (1) 开挖掘进前,开挖面顶部一定范围内,沿坑道设计轮廓线,向岩体内打入纵向锚杆(型钢、小钢管),形成一道顶部加固的岩石棚,在此棚保护下进行开挖作业 (2) 开挖至一定距离(尚未开挖岩体内,保留一定超前长度),重复上述步骤,如此循环前进 3. 锚杆: (1) 超前锚杆采用早强砂浆锚杆,锚杆用螺纹钢筋直径>φ22 (2) 根据具体施工条件确定,超前量、换向间距、外插角 1. 适用: (1) 围岩压力来的大又快 (2) 对围岩变形、地表下沉有严格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 (3) 例如:土砂质地层、强膨胀地层、强流变性地层、裂隙发育岩体、断层破碎带、浅埋有显著偏压隧道 (4) 插板封闭适用无胶结的土和砂质围岩 (5) 地下水较多,利用钢管注浆堵水和加固围岩 2. 施工要点: (1) 钻孔中出现卡钻或塌孔,应注浆后再钻 (2) 有些土质地层,可直接顶入钢管 (3) 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隧道开挖断面、埋设、开挖方法决定,管棚的配置、形状、间隔、断面、施工范围 1. 小钢管长度<10m 2. 一次超前量小,与开挖作业交替进行,占用循环时间较多 3. 钻孔安装和顶入安装容易 1. 直径较粗的钢管长度10~45m 2. 一次超前量大,单次钻孔或打入长钢管的作业时间较长 3. 安装钢管次数少,与开挖作业之间的干扰少 1. 适用: (1) 一般软弱破碎围岩 (2) 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围岩 (3) 围岩条件特别差、变形控制严格的隧道施工,超前小导管注浆作为管棚施工的一项主要辅助措施,加固围岩 (4) 超前小导管注浆对围岩加固的范围和强度有限 2. 施工要点: (1) 在掘进前,先喷砼封闭开挖面和5m范围内的坑道 (2) 然后沿坑道周边打入带孔的纵向小导管,并通过小导管向围岩注浆 (3) 待浆液硬化后,在坑道周围形成一个加固圈,在加固圈防护下进行开挖 3. 自进式注浆锚杆(迈式锚杆): (1) 超前锚杆结合超前小导管注浆 (2) 在小导管前端安装一次性钻头,钻孔和顶管同时完成,缩短导管安装时间 (3) 尤其适用钻孔易坍塌地层 1. 适用: (1) 有压地下水及地下水丰富地层 (2) 采用大、中型机械化施工 (3) 浅埋隧道:从地表向隧道所在区域辐射状或平行状钻孔注浆 (4) 深埋隧道:设置平行导坑,从平行导坑向正洞所在区域钻孔注浆 2. 施工要点: (1) 在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中注入浆液,提高了地层的强度、稳定性、抗渗性 (2) 形成较大范围的筒状封闭加固区,在其范围内进行开挖作业 (3) 预注浆一般超前开挖面30~50m,形成相当厚度和较长区段的筒状加固区,堵水效果更好,注浆作业次数减少 3. 施工方式: (1) 三种方式: 1) 洞内超前注浆 2) 地表超前注浆 3) 平导超前注浆 (2) 浅埋隧道:从地表向隧道所在区域辐射状或平行状钻孔注浆 (3) 深埋长大隧道:设置平行导坑,从平行导坑向正洞所在区域钻孔注浆 1. 喷射砼时用压力喷喷射砼的施工方法 2. 适用: 1) 灌注隧道内衬、墙壁、顶棚等薄壁结构 2) 其他结构的衬里 3) 钢结构的保护层 超前锚杆、小钢管 概述 管棚 短管棚 预支护 长管棚 超前小导管注浆 预注浆加固围岩 初喷期射概述 支砼 护 干喷 潮喷 湿喷 混合喷 钢钎维喷射砼 锚杆 概述 钢拱架 钢支撑 格栅钢架 1. 工艺: (1) 水泥、砂、石在干燥状态下拌匀 (2) 用压缩空气送至喷嘴和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射 2. 特点: (1) 喷射速度大,粉尘污染、回弹严重 (2) 隧道内喷射砼施工不得采用干喷法 1. 工艺: (1) 骨料预加少量水后呈潮湿状和水泥拌和 (2) 送至喷嘴和压力水混合后进行喷射 2. 特点: (1) 与干喷法相比,在上料、拌和、喷射时的粉尘少 (2) 目前施工多采用潮喷法 (3) 潮喷、干喷法砼强度达C20 1. 工艺: (1) 水泥、砂、石、水,按比例拌和均匀 (2) 用湿喷机送至喷嘴喷射 2. 特点: (1) 粉尘和回弹量少 (2) 喷射砼的质量容易控制 (3) 对喷射机械要求较高 (4) 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较麻烦 (5) 黄土隧道、渗水隧道适用湿喷法,不得用潮喷法 1. 工艺: (1) 两套搅拌机 (2) 第一套:一部分砂第1次加水拌湿→加入全部水泥强制搅拌→第2次加水、加减水剂拌和成SEC砂浆→用砂浆泵压送至混合管 (3) 第二套:一部分砂和石加速凝剂强制搅拌均匀→用干喷机压送至混合管 (4) 混合管内砼经喷嘴喷出 2. 特点: (1) 粉尘和回填率比干喷法大幅降低 (2) 工艺复杂,使用机械多,机械清洗和故障处理麻烦 (3) 一般只用于喷射砼量大和大断面隧道工程 (4) 湿喷、混合喷射法砼强度达C30~C35 1. 在砼中加入一定量钢纤维,制成钢钎维喷射砼 2. 钢纤维喷射砼做初期支护可代替钢筋网喷射砼 3. 可提高喷射材料和岩壁的粘结强度,提高结构耐久性,改善喷层的受力状态 1. 锚杆是用钢筋或其他高抗拉性能的材料制作的一种杆状构件 2. 按锚固形式分为4类: (1) 全长粘结型 (2) 端头锚固型 (3) 摩擦型 (4) 预应力型 3. 对地下工程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节理裂隙岩的加固 4. 特点: (1) 结构简单 (2) 施工方便 (3) 成本低 (4) 工程适应性强 1. 具有承载能力大的特点 2. 常用于软弱破碎或土质隧道中,与锚杆、喷射砼等共同使用 1. 钢拱架是工字钢或钢轨制成的刚性拱架,刚度和强度大 2. 可作为临时支撑并单独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也可设于砼内作为永久衬砌的一部分 3. 最大特点:架设后能立即承载 4. 适用: (1) 需要立即控制围岩变形的场合 (2) 在Ⅴ、Ⅵ级软弱破碎围岩中或处理塌方时使用较多 5. 缺点: (1) 钢拱架与围岩的空隙喷射砼难以填充紧密 (2) 与喷射砼的粘结不好,导致钢拱架附近喷射砼出现裂缝 1. 格栅是钢筋经冷弯成型后焊接而成,断面形状有圆形、门形、三角形、四边形 2. 形式:3根主筋、4根主筋 3. 4根主筋: (1) 每根钢筋相同 (2) 在等高情况下,抗弯和抗扭惯性矩优于3根主筋形式 4. 结构: (1) 主筋直径>φ22,采用20MnSi或A3钢制成 锚喷支护 概述 模筑砼衬砌 组装式模板 模板 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 (2) 砼喷射厚度与断面高度相适应,一般为12~18cm (3) 主筋和联系钢筋的接头形式: 1) 螺栓连接板接头:连接板焊于主筋端部,通过螺栓将两段钢架连接板紧密连在一起 2) 套管螺栓接头:套管螺栓直接套在主筋上,将两段钢架连接在一起 5. 优点: (1) 和喷射砼、围岩密贴 (2) 喷射砼能够充满格栅及其与围岩的空隙,且能和锚杆、超前支护结构连接成一体,支护效果好 1. 锚喷支护时常用的一种围岩支护手段,锚杆+喷射砼组合是使用最多的初期支护形式 2. 类型: (1) 锚杆支护 (2) 喷射砼支护、喷射砼+锚杆联合支护、喷射砼+钢筋网联合支护、喷射砼+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 (3) 喷射钢纤维砼支护、喷射钢纤维砼+锚杆联合支护 3. 工艺要求: (1) 锚喷联合支护的施工中,各分次施工的支护要彼此连接牢固 (2) 超前锚杆+系统锚杆+钢拱架的连接、钢筋网+钢拱架,要尽可能多的和锚杆头焊连,充分发挥联合支护效应 (3) 锚杆要适量露头 (4) 喷射砼要严密包裹、覆盖钢筋网、钢拱架 1. 作用: (1) 单次衬砌中的现浇整体式砼衬砌常用于Ⅱ、Ⅲ级围岩 (2) 复合式衬砌中的二次衬砌的作用: 1) 饰面、增加安全度 2) 承受施工后发生的外部水压、软弱围岩蠕变压力、膨胀性地压、浅埋隧道的附加荷载 2. 质量要求: (1) 模筑砼的材料、级配,符合隧道衬砌的强度、耐久性要求 (2) 必须重视抗冻、抗渗、抗侵蚀性 3. 施工技术要点: (1) 衬砌施工顺序:自下而上、先墙后拱、连续浇筑 (2) 纵向分段长度:8~12m (3) 全断面或大断面开挖成形的隧道衬砌,尽量使用金属模板台车灌注砼整体衬砌 1. 衬砌开始前: (1) 中线、水平测量,检查开挖断面 (2) 修凿欠挖部分 (3) 放线定位,架设衬砌模板支架或拱架 2. 先墙后拱: (1) 按线路中线确定边墙模板位置,搭设工作平台灌注边墙砼 (2) 支架模板系统必须牢靠,防止灌注砼过程中变形、移位、倾倒,特别要防止,支架模板系统向隧道内凸出,使衬砌侵入限界 (3) 灌注前,清除边墙基底的虚渣、污物,排净积水 (4) 拱架架设在墙架的立柱上 3. 先拱后墙: (1) 复核检查中线及拱部净空无误后,架设拱架 (2) 拱脚放线定位,直接支撑在地层上 (3) 现场广泛采用,38㎏/m的旧钢轨弯制成钢拱架 (4) 为运输、拆装方便,每根钢拱架分层左右两片,架立时在拱顶处用钢夹板和螺栓连接起来 (5) 采用不同长度的夹板,就能得到不同加宽值W的衬砌断面 4. 拱架预留量: (1) 拱架标高:先墙后拱<5cm,并在施工过程中按实际情况校正 (2) 拱脚每侧加宽:5~10cm (3) 拱矢加高:5cm 5. 拱架和边墙模板支架间距: (1) 根据衬砌地段围岩情况、拱圈跨度、衬砌厚度,结合模板长度确定 (2) 一般1m,最大<1.5m (3) 各拱架和边墙模板之间,设置纵向拉杆,最后一排应加设斜撑,并联结牢固 6. 边墙模板多采用钢模,注意使用中尺寸型号的配套,经常修整变形的钢模 7. 拱架使用: (1) 整榀拱架常分解为2-4节,现场组装 (2) 为减少安装和拆卸工作量,可做成简易移动式拱架,将几榀拱架连成整体,在简易轨道上滑移 8. 优点:灵活性大、适用性强、尤其适用曲线地段 9. 缺点:安装架设费时费力,生产能力比模板台车低 10. 适用: (1) 中、小型隧道及分部开挖,使用较多 (2) 传统施工方法中,受开挖方法、支护条件,衬砌施工多采用拼装式拱架模板 1. 模板台车构造:集成大块曲模板、机械或液压脱模、背附式振捣设备,在轨道上行走,有的还采用自行设备 2. 优点: (1) 立模时间短 (2) 墙拱连续浇筑 砼拌制和运输 砼灌注 (3) 生产能力大,可配合砼输送泵联合作业,是较先进的模板设备 (4) 衬砌施工速度快 3. 根据是施工进度要求、砼生产能力、浇筑技术要求、曲线隧道半径,确定模板台车长度(即一次性模筑段长度) 1. 配料: (1) 严格按照选定的原材料重量配合比配制 (2) 严格控制加水量,保证水灰比正确 (3) 砼硬化后能获得设计所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拌和物具备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5) 坍落度:边墙1~4cm;拱圈及其他不便施工处2~5cm 2. 采用自落式鼓筒搅拌机,容量400、800、1200、2400L等规格 3. 搅拌站设置及砼运输: (1) 搅拌站可设置在隧道洞口外,隧道较长可设置在洞内,可用临时搅拌站进行拌和工作 (2) 运输工具结合工地情况采用 (3) 常用:斗车、手推车、自卸汽车、砼搅拌车、吊桶、吊斗、带式输送机、输送泵 1. 质量要求: (1) 灌注前,清理检查灌注段;灌注后,做好振捣工作,保证衬砌砼密实性和整体性 (2) 拆模后,要求砼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内实外光,衬砌轮廓线满足净空限界要求 2. 边墙砼灌注: (1) 要求两侧砼保持分层对称的均匀上升 (2) 避免两侧边墙模板受力不均而倾斜或移位 3. 拱圈砼灌注: (1) 灌注顺序:从两侧拱脚开始,同时向拱顶分层对称的灌注,层面保持辐射状 (2) 活封口: 1) 灌注到拱顶后,改为沿隧道纵向灌注 2) 边灌注边铺封口模板 (3) 死封口: 1) 灌注到最后一个节段 2) 在拱顶留50×50cm缺口,进行封顶 (4) 整体移动式模板台车在适当位置设置45×45cm检查窗,用于确认砼捣固状态,也可从检查窗灌注边墙、拱下部(除拱顶部)砼,并从附近的检查窗和上面的检查窗进行捣固 4. 拱顶砼灌注: (1) 模板台车拱顶部设仰角45°~60°的向上灌注口,拱顶砼从灌注口进行灌注 (2) 为确实填充拱顶部,采用具有自填充性,且难以离析的高流动性砼 5. 衬砌砼施工使用最多的是插入式振动器 6. 衬砌砼养护: (1) 砼灌注后24h内,根据气候条件,使用适当的材料覆盖砼外露面,洒水养护 (2) 防止早期干缩裂缝,保证砼良好的硬化条件,做好防冻害的防寒保温工作 7. 根据围岩应力、衬砌部位、环境温度、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确定拱架、墙架、模板拆除时间 8. 衬砌砼灌注施工中若干问题的处理: (1) 墙拱接口处理: 1) 先拱后墙施工,注意墙顶和拱脚间的接口封填 2) 边墙用塑性砼:接近拱脚处留7~10cm缺口,24h后,待先灌注的边墙充分收缩后,经施工间歇处理,用较干的砼紧密填实. 3) 边墙用干硬性砼:墙顶封口可连续完成 (2) 墙背回填和压浆: 1) 拱圈和边墙背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并与砼灌注同步进行 2) 先拱后墙法施工: a) 拱脚以上1m范围内,使用和拱圈同级砼一起灌注 b) 边墙基底以上1m范围内,使用和边墙同级砼一起灌注 c) 其余部位的回填,根据围堰稳定情况、空隙大小确定 3) 超挖回填不很密实部分,特别是拱顶背后一定范围内,应压浆 4) 压浆使衬砌与围岩密贴,防止围岩进一步变形 5) 压浆作业: a) 在衬砌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或拱架拆除前进行 b) 每段压浆长度20~30m,在衬砌两侧同时自下而上压注 (3) 仰拱灌注: 1) 设计无仰拱:铺底施工在拱墙修筑好且开挖完毕后进行,避免与拱圈衬砌和开挖作业互相干扰 2) 设计有仰拱(说明侧压或地压较大):及时修筑仰拱使衬砌环形封闭,防止边墙挤入造成开裂或失稳 3) 合理安排:仰拱和底板的施工时间、分块施工顺序、与运输车干扰问题 4) 灌注前,清理隧道底部虚渣、杂物、淤泥 5) 仰拱超挖部分: a) 在允许范围内,使用和仰拱同级砼回填 b) 超出允许范围,使用浆砌片石或片石砼回填密实 6) 为施工方便,仰拱、底板砼可合并浇筑,保证仰拱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7) 仰拱、底板纵向贯通,且砼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允许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