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翻译硕士考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吧。我想先说明一下,因为学校不同,翻译硕士的考试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还是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报考院校认真准备。
《礼记·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借用这句话表达两重意思:一、跟同学一块儿复习。大家在一起学习,互帮互助,有不懂的问题可以互相探讨,而且可以相互监督,可以避免自己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二、跟网友一块儿学习。考研论坛上会有好多往届的考生分享经验,也会给出一些教训。所以多看一些这样的帖子,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这两点归纳起来也就是,我们要避免“闭门造车”。因此,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适当地多上网,尤其是考翻译硕士的同学,因为好多要考的内容都是书本之外的,而网络的资源是无穷的。所以要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下我就从择校、选专业、复习备考这几方面简单地说一下。
一、择校
选学校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为喜欢这个学校,有的是因为喜欢学校所在的城市,有的是因为在该学校有自己的同学或熟人,有的是只为了一个硕士文凭,觉得报考某校较容易,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选学校的时候都要慎重。择校不合理的话,可能风险会较大。比如,211、985高校一般都比较难考,而且部分重点院校报考人数众多而录取名额极为有限,甚至推免生还占去一部分名额,这无疑增加了考取难度。还有就是,34所自划线院校,其分数线可能低于国家线,也可能高于国家线,分数线变化不是很规律。再有,专门类的外语院校,如北外、上外、广外、川外等,一般难度更大些,有的外语院校对词汇量要求较高,会考到一些很生僻的词汇,这其中,好像川外的招生规模大,所以有意向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考学术硕士的话,就要考虑一下二外试题的难度。各院校
对二外日语的要求不尽相同。还有的学校,复试难度较大。总之吧,要认真分析各学校的报录比,研究各学校的试题,根据学校该专业招生规模,结合自身特点,理性地确定自己的报考院校,切忌盲目跟风。如果不在意是否是985、211,那么可以考虑一下东部沿海地区(如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不是很名牌的院校,选好学校,成功的几率也会高些。
二、选专业
其实选专业跟择校是同步进行的,或者可以说,多数情况下是先确定报考专业,再进而选学校的。现在,英语专业考研分为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学术硕士包括(050201)英语语言文学和(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大方向。这两个大方向下面又分为各个小方向。比如,2011年对外经贸大学招生目录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面有四个方向,分别是01商务英语研究,02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03商务英语教学研究,04翻译学(口笔译研究);英语语言文学下面有01语言学研究、02英美文学研究和03商务外交研究三个方向。招生时一般各方向都有自己的招生计划,不过会根据生源情况微调。这其中也会存在冷热之分,有的方向报考人数少、有的方向报考人数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一样,所以大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具体决定报考哪个方向。英语本专业的专业硕士就是翻译硕士,包括(055201)英语笔译和(055202)英语口译两个大方向。有的院校会再细化一下,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口译下面有商务口译和国际会议口译两个方向;英语笔译下面今年有商务笔译和商务法律翻译两个方向。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初试试题是一样的,不过口译的面试难度要大。
至于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哪个更有前途,这个我觉得二者是不存在孰优孰劣之分的。有的人对专业硕士持怀疑态度,担心社会认可程度,这是因为专业硕士面对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招生刚刚两三年,硕士毕业的学生还不是很多。对于专业硕士,我说几点:
1.专业硕士是新生事物
2.专业硕士在不断扩招,到2015年跟学术硕士招生比例有望达到1:1
3.多数院校专业硕士学制两年
4.专业硕士更侧重于应用,一般实行双导师培养制度
5.专业硕士培养费较高,目前较少纳入公费(或奖学金)
现在从全国来看,翻译硕士报考人数还不是很多,所以今年不少院校翻译硕士还在接收调剂考生,但是随着翻译硕士报考人数的不断增长,从学术硕士调剂到翻译硕士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三、复习和考试
确定好报考院校和专业后,可以系统地着手准备了。基础英语还是基本功,精读课好好听课,别的课程最好还是照常上课。开始复习,首先需要找到该专业的参考书和历年真题。有的学校不提供真题,就只有好好复习指定书目了。有的学校不指定参考书目,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参考书目网上一般都可以买到,去卓越网、当当网、蔚蓝书店、孔夫子旧书网以及淘宝网上多找找,应该都可以买到。有的学校出版社或书店也会出售参考书。
下面以我报考的翻译硕士为例,分科目介绍一下复习情况。
1. 政治
这门课考得不好,只有69分。
我的政治复习始于10年9月、10月份,没有报辅导班,用的就是张剑锋的《历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珍藏版)》,同时也买了一本《2011年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复习》,都是高教版的,后者是把几本教材综合到一块儿了(不买也可以)。《解析》是双色版的,看着也舒服,关键是试题解析分析得很全面,而且是按照章节编排的。看的同时就是做题的过程,而且看一遍就差不多等于复习了一遍书本。这本《解析》我过了元旦才看完一遍(其实经济学一部分略过去不少)。当然也无暇看第二遍了。
元旦时买了《2011考研政治重点剖析28题》和《形势与政策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也是张剑锋编的)。《28题》考前匆匆看完,《形势与政策》只来得及看了“十七届五中全会”一部分和上面的练习题。时政部分建议大家平时多积累,考前几天有时间多看几本形势与政策的书,别局限于于一两本。
如果大家觉得自学能力不高或者底气不足的话,可以选择报考政治辅导班。不过如果专业课足够好的话,政治科目一般不会太拉分。自己复习的话,也离不开网络,没事时多看看新闻,会有好处的。比如今年的人大会议、秋季的党代会还有一些如联合国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都应该关注一下。
2.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这门课是自命题,各院校考查方式也不尽相同。百科知识部分,多数院校是50分的名词解释,而像对外经贸大学去年是50分的选择题,今年是40分的选择题和10分的名词解释。汉语写作的话,各院校应该都差不多,一篇40分的应用文,一篇60分的大作文。这门课是汉语,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大,但要求知识面要广,所以指定参考书目一定要认
真看,同时尽可能拓展自己的视野。至于没有给出参考书目的学校,考生们可以参考一下其它院校的参考书目,而且一定要提早弄到真题,看一下试题上都考到哪些内容,好有的放矢。因为是汉语,而且各方面知识都有,所以复习起来不会觉得乏味。
名词解释,考到的名词一般是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方面的词语。像外经贸今年考到的有“杜马”“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都见过,只是不一定说的准。虽然给定参考书,但是还是会考很多课外的。建议大家尽可能拓宽知识面,经常碰到的这些报道常用词语什么的多百度一下。另外,有时间的话,英美国家概况这方面的书看一看。图书馆里百科书目很多,建议借几本英美旅游、英美历史和地理以及英美国情或者概览什么的书,多看一下。最基本的,百度百科词条“美国”“英国”这两个你得看一下吧。
还是要说,平时多看新闻,关心一下时事,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答中外记者问”这都最好关注一下。政府工作报告出现的术语什么的,最好找到英文稿也看一下。一来准备百科,二来准备英语翻译基础,三来准备政治。
汉语写作这部分,大作文并不难。应用文的话,我并没怎么准备,就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从图书馆借了几本应用文写作,隔几天抄一两篇《商品说明书》《商品广告》《祝酒词》《备忘录》《会议通知》《询盘》什么的,也没抄多少篇,主要是记住格式。因为字数不少于450字,所以《会议通知》不大容易考到。要注意字体,字儿写的清秀些,排版整齐些(因为答题纸上没有空格的,自己对齐),想好落笔,争取文不加点。作文这块儿,优美的字体可以带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印象。其实政治科目一样的。
3. 翻译硕士英语和英语翻译基础
翻译硕士英语(100分)
翻译硕士英语,我不了解别的学校什么情况,对外经贸大学这两年都是考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三部分。较之基础英语,词汇并不算难,不会考到很难的词汇。阅读理解难度也不大。但是,听说西安外国语今年考到一些高难度词汇。阅读方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看看要不要找些阅读理解题来做。写作的话,这部分也没什么好讲的。主要是语法不要出错。不要因刻意搜罗某些出彩的词语而花费太多时间。
英语翻译基础
英语翻译基础是我复习的重点。这门课同样要求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第一部分terminology,包括术语、缩略语以及专有名词等。我基本上就是准备的中国日报英语点津栏目下的“新词新译”,有从A到Z二十来个列表,概括得挺全的,而且差不多每天都在更新,收入新词(新词也是贸大极有可能考到的)。我先把列表上的词抄到纸条上,每个纸条上六七个左右,攒了一盒子;又买个本子,每天从里面抽多少张,分门别类(分成政治经济类、成语类、文化类、生活类)抄到本子上。到考试前一周结束,算是抄了两遍单词(也包括词组和成语)。《汉英翻译教程》后面附有翻译术语我也给抄了,背了一下。本身就是考的翻译,所以翻译术语大有必要掌握一下。【注意:“新词新译”下面的词汇只能涵盖30个术语里的一部分,建议有时间的话,Economist,China Daily,21st Century等英文报刊还是多看看。比如,11年考到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半岛一词我就拼错了,拼成形容词Peninsular了】此外,会考到一些很时髦的词,比如今年出的facebook、twitter,这都是平时常常遇到的(天外考了一个YouTube)其他的词,也有我平时没见过的,如Bloomburg和HBS等。还是那句话,尽可能拓宽知识面吧。这就需要多看书、多上网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很重要。
接下来一段汉译英、一段英译汉。篇幅不太长,难度也不太大。我备考时,见同学有在看二级口译的模拟题,我觉得挺不错的,涉及的内容广泛,段落也不长。我没时间看。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多看看。还是想提醒一下,趁早买题,好像一般研招办六月份就会卖当年考过的真题。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哲学上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的经验教训只是参考,得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才能引导你成功。我主要是不喜欢背单词、背课文,大一大二时老师催着背才背课后单词和课文。专四专八词汇书我也没背过。我喜欢潜移默化地记单词,一个词语,见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当然这需要较大的阅读量。我倾向于抄写,就是,课文里的生词,我在《牛津高阶英汉词典》里查一下,把释义和例句抄写到本子上,释义和例句里的生词再查再抄。当然,到了大三,就没那么多时间抄写了。最初学日语时,也是喜欢抄写。预习课文时,把生词查一下,从词典抄到书上,老师补充的生词先抄到草纸上,回头查过后再抄到书上。老师板书,直接抄到笔记本上,只学了一遍,但是,从草稿纸上再抄到本子上,相当于学习了两遍,而且多了一个纠错的过程。因为老师版书时偶尔可能会写错一个字母或一个假名。抄写虽然费时间,但是却能留一个深刻的印象。
大家如果想拓展词汇量的话,我推荐一下《最新词汇22000-直通SAT\\TOEFL\\TOEIC\\GRE》和《英语词根词典》。因为我觉得用词根记单词还算比较有效。《最新词汇22000》这本书比较厚,不过用起来也可以,里面有讲解、有重复练习,便于记单词,看的时候也可以学到一些其他知识,我觉得比起一般的四六级词汇、专四专八词汇书要好些。
大家要看看自己如何学习效率更高,确定怎样复习。注意根据自己情况把握作息时间。
另外,复习时可以有自己的策略和技巧。比如,有的书目章节比较多,每一章都十来页,我针对这种情况,会采取隔章看的办法,就是看过第一章看第三章或第四章,然后再回头看第二章。隔章看可以让我觉得没看的东西似乎没有那么多,不会去想“这书怎么还有那么厚啊!要看到什么时候啊”。再比如,我抄中国日报的单词,不是ABCD顺着下来的,而是AZBY这样的顺序,也就是从两头往中间抄,这样,我不会想“怎么离Z还有那么远啊”。这样可以降低我的疲劳感,也不会觉得很漫长、很无望。
201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之翻译硕士
只有清晰的了解翻译的人才需求现状及就业途径之后,考生才能信心十足的报考及备考翻译硕士,为了解决广大考生关心的这一问题,考研专家就以上两个方面就行了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人才需求现状
中国自从加入WTO以来,已经迈开了国际化步伐,慢慢向国际接轨。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和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已经催生出百亿元人民币的翻译市场,大量翻译公司也涌现出来。在翻译务求逐步增加的同时,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服务质量和人才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翻译服务队伍不足仍然是困扰翻译产业的一大难题。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而有关抽样调查显示该数字可能达到100万人。即使如此,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五类翻译人才,分别为科技口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和文书翻译。中国的翻译服务市场正在急速膨胀。 首先,国内专业外语
人员少,又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政府部门中;其次,外译中工作由于相对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因此,翻译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二、就业途径
1.翻译硕士毕业生可以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翻译、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
2.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3.出国深造4.如果在学习期间有了新的兴趣点,也凭借英语专业的基础,轻松地转到别的专业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只有了解现状、了解未来才能给我们前进的动力,祝愿广大报考翻译硕士的考生都能如愿考入自己理想的院校。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http://www.moe.edu.cn/)
一、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英文缩写为MTI。
三、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
五、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
六、入学考试采用全国统考或联考、初试与复试相结合的办法。
七、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翻译硕士信息,办理过翻译硕士,找了好久也找不到翻译硕士,翻译硕士真难找啊,到处问到底哪里翻译硕士,快告诉我翻译硕士网址吧,我要翻译硕士,后来在这里找到了,翻译硕士哪里办理最稳妥,翻译硕士找了很多公司,但翻译硕士都不是很全,翻译硕士也不是绝对的,翻译硕士给你地址 你自己看一下吧 里面有更多翻译硕士信息,翻译硕士,希望翻译硕士可以帮到你,谢谢了。
浅谈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论文关键词:社会需求 双语转换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从分析我国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出发,提出了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观点,认为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而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不适合于翻译人才的培养。
2006年春,教育部批准在部分高校试点设立本科翻译专业。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学科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不仅是翻译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经济科学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1翻译专业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任何新专业的设置,都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凸显“应用”特色。也就是说,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社会急需的是高层次口笔译实践人才,翻译专业毕业生特别受欢迎,就业率非常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说:翻译硕士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该方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正是秉承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国外翻译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师资格、评价标准等方面,以培养翻译实践能力为重点。世界卜大约有270多所高校设有翻译教学与研究项目,从02世纪07年代开始培养专门的口笔译实践人员和翻译理论研究人员,授予翻译硕士或翻译博士学位。我国港台地区翻译专业教学也办得有声有色。香港8所政府拨款的大学中有7所都设有翻译系或翻译课程,培养翻译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各校办学特色鲜明,针对性强,分别侧重传媒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机辅翻译、文学翻译等方向。台湾的一些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向市场,课程设置强调日、笔译实践,并邀请部分职业译员和高级编审授课。上述国家和地区翻译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2翻译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能力为重点
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幕础和至少通晓一门外语,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学、翻译学和百科知识以及翻译操作技能。翻译职业特殊的技能要求,是现行的外语专业教学体制所无法完成的,有必要引人翻译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翻译工作的特殊性要求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目前我国翻译方向硕士生课程设置大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是因为翻译方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其培养模式偏重于学术性,在人学考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学位论文写作等方面,都是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忽视翻译操作枝能的培养,就会导致翻译实践能力偏低,不利于应用型、专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某大学有一位翻译方向硕士毕业的年轻教师,曾经以自己不擅长于翻译实践为由拒绝承担学校的资料翻译任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翻译理论研究对翻译科学建设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仅仅懂得翻译理论而不会翻译实践,就无法满足社会对翻译实践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得比较好。2010年,笔者曾在北外英语学院访学,跟翻译方向硕上生听课。他们开设了一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还有一门“翻译实践”课。当然,北外翻译方向硕士生也参与一些翻译项目,比如在我访学期间,他们正跟老师一起翻译一本英文词典,还承担了中央电视台某些节目的娜革工作。
3传统外语专业不能等同于翻译专业
人们往往把外语专业等同于翻译专业,认为凡是学外语的人都会搞翻译,忽视了翻译人才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实,这两个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根本的差异。
从教学目标来说,传统外语专业主要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在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中,“译”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手段。翻译专业教学则把翻译能力作为培养目标,从职业需求出发,培养学生在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上的翻译技能。
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外语专业主要学习语音、语法、词法、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用单一的语言(即外语)去进行听说和表达,基本上不涉及双语转换机制。翻译专业则主要学习如何借助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职业技能来对原语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并用译入语将所理解的信急表达出来。双语转换机制还涉及到语言学、心理学、认知学、信息论、跨文化等多种学科,教学中应适当补充相关的内容。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说,传统外语专业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以利用各种手段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翻译专业教学所需要的则是双语交际环境,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训练学生用一种语言来理解信息,而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相同的信息。翻译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
4结语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大量需求,不仅是翻译专业设置的理论依据,也为翻译人才一的培养提供了现实的教学实践墓地。社会急需口、笔译实践人才,因此各类外语院系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制定适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形成鲜明的翻译专业办学特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应该具备专业学位所具备的主要特点,即“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很强口译、笔译实际操作能力。这与研究型学位要求学位获得者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也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教学
设备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翻译硕士主要目的是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才的需求除一部分进入高端的研究外,更多的是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笔译方面能翻译各种高级别文字资料、政府文献、各种专业技术资料,同时具备担当各种文字翻译的译审工作,口译方面能承担各种场合的交替传译工作和大型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几代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努力的结果,是学科发展到了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催生的结果。翻译硕士的发展一方面为翻译学科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阔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带来挑战。利用好这一变化,挑战就能转化为机遇,为中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实质性的成果。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家对外文化、经济交流合作的迅速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