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_《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来源:爱问旅游网


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21 《青蛙卖泥塘》

整体识字课型

【教学目标】

1.认识第21课《青蛙卖泥塘》22个生字,“虫”部首拓展识字8个,拓展识字9个,共37个。

2.学用三点图释法写“蛙”。

3.拓展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教学过程】

1.晋级攀登 我能行 2.美文美读 随文识字 3.部首拓展 识字进阶 4.“三点图释法”指导书写 5.以文带诗 拓展识字 6.闯关成功 识字大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关键】

教学重点:掌握一主一翼中的37个生字。

教学难点:会用三点图释法书写“蛙”。

关键所在:美文美读 随文识字环节。 以文带诗 拓展识字环节。

一、识字闯关、晋级攀登。

“识字闯关晋级攀登我能行”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孩子们,现在,请大家拿出“《青蛙卖泥塘》”的识字闯关晋级表“,里面一共有37个生字, 当老师说”开始”,你们就仔细认一认,看看这些字宝宝你都认识谁?在自己认识的生字下面打“√”,再数数自己一共认识多少字,达到什么星级?好,现在“开始”!

3.老师了解识字学情。

二、角色诵读,随文识字

(二)“角色诵读,随文识字”环节对应的教学过程

1.请你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圈出来。

2.角色诵读,随文识字。

3.创设情境,随文识字。

三、部首拓展识字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想请你们参加汉字寻宝。请看,这是什么字?

1、出示“虫”的各种字体(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体),为接下来的“虫”拓展“虫”偏旁做准备。

2、一字开花:说出带“虫”的字。

四、“三点图示法”指导书写

三点图示法:

1.“蛙”

A: 虫字旁的横变提。

B: 左小右大

C: 横平竖直

五、以文带诗 拓展识字

1.以文带诗:《四时田园杂兴》

(1)请自由读古诗。

(2)借助拼音读

六、闯关成功 识字大王

孩子们,请大家再次拿出识字闯关晋级表,里面的生字, 请你再次仔细认一认,看看这些字宝宝你都认识吗?我们来看一看谁是识字大王。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学都能读懂短文,并能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简单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充满好奇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紧扣新课程的观念,我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予以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和空间,采用师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角色朗、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还通过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理解中读,在感悟中读,达到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了从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例如:在青蛙吆喝“卖泥塘”时,学生的吆喝不到位,我结合生活的场景,联系生活实际要学生,再让他们大声吆喝,有了生活资源的经验理解,孩子们吆喝就不再胆怯和不自信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在课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而且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联系结合起来

在这课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分角色朗读中,扮演青蛙的学生朗读时不够大胆、声音不够响亮。还有在学习时还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教材分析】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从第三次卖泥塘开始,

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美好的环境是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评测练习】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在课前准备的很充分。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导课很自然,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能够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感悟,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两点:一是要苦练基本功;二是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感悟的空间。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针对第一学段(1~2年级),首先是识字与写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其次是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作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才能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个人的发展,构建起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