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中心BIM实施标准

上海中心BIM实施标准

来源:爱问旅游网


上海中心BIM实施标准

第一版

上海中心BIM工作室

2012/9/30

第 1 页 共 18 页

目 录

1.基础要求 -------------------------------------------------------------------------------------------------------------------------------- 0

1.1.一般要求 ----------------------------------------------------------------------------------------------------------------------- 0 1.2.工作职责 ----------------------------------------------------------------------------------------------------------------------- 0 1.3.软件平台 ----------------------------------------------------------------------------------------------------------------------- 1 1.4.资料交换 ----------------------------------------------------------------------------------------------------------------------- 1 1.5.文件及文件夹命名格式 ---------------------------------------------------------------------------------------------------- 3 1.6.模型精度分级 ----------------------------------------------------------------------------------------------------------------- 4 2.通用共享平台的运作 ---------------------------------------------------------------------------------------------------------------- 7

2.1.平台选用和职责分配 ------------------------------------------------------------------------------------------------------- 7 2.2.会议执行流程 ----------------------------------------------------------------------------------------------------------------- 8 2.3.报告提交流程 ----------------------------------------------------------------------------------------------------------------- 9 2.4.碰撞分析流程和施工模拟分析流程 ----------------------------------------------------------------------------------- 10 2.5.文件发布流程 ---------------------------------------------------------------------------------------------------------------- 11 3. 专业要求 ---------------------------------------------------------------------------------------------------------------------------- 12

3.1.混凝土结构 ------------------------------------------------------------------------------------------------------------------ 12 3.2.钢结构 ------------------------------------------------------------------------------------------------------------------------ 12 3.3.外幕墙体系 ------------------------------------------------------------------------------------------------------------------ 13 3.4.内幕墙体系 ------------------------------------------------------------------------------------------------------------------ 14 3.5.机电综合 --------------------------------------------------------------------------------------------------------------------- 14 3.6.垂直升降电梯 --------------------------------------------------------------------------------------------------------------- 14 3.7.擦窗机 ------------------------------------------------------------------------------------------------------------------------ 15 3.8.装饰工程 --------------------------------------------------------------------------------------------------------------------- 15

第 2 页 共 18 页

1.基础要求 1.1.一般要求

1.1.1.《上海中心BIM应用实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依照承包合同

中相关条款约定——“分包单位应根据总承包方有关BIM模型的要求,创建并维护本分包工程施工阶段的BIM模型,提供BIM数据、电子文档等,确保本分包工程的BIM模型与施工图纸文档一致,并服从总承包方就BIM模型的管理要求。”

1.1.2.《标准》具体表述上海中心的BIM管理要求,规范各方BIM团队的工作,

便于上海中心工程BIM应用的顺利开展。

1.1.3.针对具体的管理要求,如果本《标准》的有关条款与前期合同要求中条款相

左,则应以本《标准》为执行标准。

1.1.4.如果“基础要求”中的条款与后文中详细条款产生冲突,以详细条款的要求

为准。

1.1.5.所有参与单位的BIM团队必须具有唯一的责任联系人,负责单位间的相关

工作联系和处理。责任联系人名单见附件一。 1.2.工作职责

1.2.1.总包BIM工作室有义务及时收取各分包的BIM模型。

1.2.2.总包BIM工作室有义务整理所有相关的BIM模型和资料,方便所有相关单

位取阅。

1.2.3.总包BIM工作室有责任完成所有可行的BIM应用(设计综合和施工模拟),

并对应用的准确性负责。

1.2.4.分包有责任按照总包的要求按时提供承包合同范围内的BIM模型,并对模

第 0 页 共 18 页

型的准确性负责。

1.2.5.分包有责任按照总包的要求及时修改责任范围内的BIM模型。

1.2.6.分包有权自行完成BIM应用,但有义务在事先事后知会总包。若有相关结

论报告,也须提供总包一份副本。 1.3.软件平台

1.3.1.上海中心工程中,BIM模型整合平台选用Autodesk公司的NavisWorks软件,

所以所有专业分包提供的模型必须能够被NavisWorks正确读取。 1.3.2.建模软件首推使用Autodesk Revit系列软件,包括:

Revit Architecture Revit Structure Revit MEP

1.3.3.如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使用1.3.2中所述软件建模的,允许使用以下软件:

AutoCAD(输出文件格式为*.dwg) Tekla Structure(输出文件格式为*.dwg) Rhinoceros 3D(输出文件格式为*.dwg) Solidworks(输出文件格式为*.sldprt)

1.3.4.提交的模型文件格式请参见“专业要求”章节中各专业的要求。 1.4.资料交换

1.4.1.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所有BIM资料交流都应在Vault平台进行。并按照Vault

固定的流转模式运作。

1.4.2.总包BIM工作室负责整理Vault平台上的模型资料,并将在每次例会会议纪

要后附模型版本列表。分包有责任根据列表核对模型提交状况。相关资料的

第 1 页 共 18 页

流转与响应周期参加“通用共享平台的运作”章节。

1.4.3.为保证兼容性的要求,资料交换过程中涉及到Microsoft Office文档,必须

使用2003版格式;涉及AutoCAD文档,必须使用2004版格式。 1.4.4.分包有责任及时提交承包合同范围内的模型资料。符合以下情况中任意一条

即需要更新模型:

1) 模型经设计确认,已定稿; 2) 总包需要做相关区段的BIM应用; 3) 模型发生重大修改;

4) 未发生以上三种情况,但两个月未有模型更新。

1.4.5.提交的每一组模型资料应至少包含两项文件:模型文件和说明文档。以文件

夹包覆所有需要提交的数据。

1.4.6.每一个大厦功能区段中的专业模型可以拆分成多个文件,但是模型的拆分必

须界限清晰,必要时由总包来协调。

1.4.7.所有模型必须经过清理,删除所有导入文件和外部参照链接,只保留合同约

定的工作范围内的模型。

1.4.8.模型中所有的视图必须经过整理,只保留默认的视图或视点,其它都须删除。 1.4.9.如果建模使用Revit系列软件,所有模型需清除未使用项。选择“管理”标

签栏,并点击“清除未使用项”,选择所有项目并点击“确定”。

1.4.10.与模型文件同时提交说明文档中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第 2 页 共 18 页

1) 模型的原点坐标描述;

2) 模型建立所参照的图纸类别、版本和相关的设计修改记录;3)引用并以之作为参照的其它专业图纸或模型(若没有,本项可以不用陈述)。

1.4.11.若无总包的特殊需求,每次提交专业模型资料必须以上海中心大厦功能区

段为单元提供。

1.4.12.分包若有对其它专业模型的需求,应事先通知总包BIM工作室,由工作室

提供合理版本的模型,或者从Vault平台上下载指定的模型。

1.4.13.当发布文件时(包含Vault发布和线下交流),除1.2.3和1.2.4中规定的模

型文件,推荐采用pdf、dwf、xps、nwd等格式。 1.5.文件及文件夹命名格式

1.5.1.模型文件结构应采用“多文件+文件夹”的形式。同一区段的每个专业内子

系统应成为一个独立模型文件,文件名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所有子系统模型组合于一个文件夹内,不宜使用多层文件夹。机电管线系统可以例外,文件夹系统参见相应专业要求。

1.5.2.模型文件的名称应使用尽可能短的词组,并包含检索所需要的关键词,做到

一目了然。

1.5.3.文件夹命名应使用以下组合:

区域 专业简称 日期 版本 模型文件格式 示例:三区钢构20111030dwg

1.5.4.各专业的模型区域划分参考相应专业要求中的有关规定。 1.5.5.专业简称列表

专业

简称 第 3 页 共 18 页

混凝土结构 钢结构 外幕墙体系 内幕墙体系 外幕墙支撑体系 机电综合 垂直升降电梯 自动扶梯 擦窗机 粗装饰工程 装饰工程 1.6.模型精度分级

土建 钢构 外幕 内幕 幕撑 机电 升降梯 自扶 擦窗 粗装精 精装 1.6.1.上海中心大厦工程BIM应用过程中的模型精度应分为两大类:

1) 几何尺寸精度 2) 附加信息深度

在每一类模型中,这两类精度须要分别单独定义。

1.6.2.几何尺寸精度应分为以下四类:

1) 概念设计等级(LV.1)

粗犷的外形,仅表述有包络性质的几何尺寸,并且几何尺寸可在以后变更。

第 4 页 共 18 页

2) 初步设计等级(LV.2)

近似的基本尺寸,形状和方向,能够反应物体本身大致的几何特性。主

要外观尺寸不得变更,如有细部尺寸可在以后做调整。

3) 施工设计等级(LV.3)

第 5 页 共 18 页

物体主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几何上表述准确,能够反映物体的实际外形,

保证不会在施工模拟和碰撞检查中产生误判断。

4) 工厂制造等级(LV.4)

模型与实际产品因完全对应,包括所有的细部构造。

1.6.3.附加信息的深度以附加信息的多寡来评判,附加信息类型越多则深度越深。

第 6 页 共 18 页

附加信息类型如下: 1) 基本几何信息(geo info)

作为模型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尺寸的补充,或者同一个族应用于项目不同位置后在尺寸差异上的说明。本项信息只针对于几何尺寸精度LV.1与LV.2。

2) 产品专业信息(pro info)

针对具体产品的专业信息,例如电机的工作电压、额定功率等。 3) 施工安排信息(con info)

包括物件出厂时间、运抵工地时间、完成安装时间等信息。 4)其它信息 2.通用共享平台的运作 2.1.平台选用和职责分配

2.1.1.上海中心BIM工作平台使用Autodesk Vault Professional。

2.1.2.所有参与单位的责任联系人(分包责任联系人在Vault中的角色为“责任工

程师”,下文中均使用此称谓)必须亲自使用Vault平台,完成既定工作流程,对相应的响应方式和结论负责。

2.1.3.总包BIM工作室应负责发起各类工作“变更单”,内容涉及会议执行、碰撞

分析、施工计划模拟、准则类文件发布等。

2.1.4.各分包应及时对由总包发起的“变更单”进行响应,添加注释和上传模型。2.1.5.“变更单”执行流程应按照Vault默认流程执行,如下图所示:

第 7 页 共 18 页

2.1.6.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必须在需要添加注释的环节添加注释,表示已经阅

览过相应资料。

2.2.会议执行流程

2.2.1.会议执行流程包含以下五个过程阶段:

1) 会议发起(对应“创建”、“打开”环节) 2) 通知反馈(对应“执行”环节)

3) 会议执行和会议纪要发布(对应“审阅”环节)

第 8 页 共 18 页

4) 会议纪要发布反馈(对应“审阅”环节)

5) 会议总结和流程关闭(对应“批准”、“关闭”环节)

2.2.2.会议发起由总包BIM工作室以变更单形式发出,经“变更单管理员”改变

状态至“执行”,并通过email提醒功能通知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 2.2.3.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在收到会议执行通知后,必须在三个自然日内以注

释形式确认。

2.2.4.如果执行的是工作例会,那么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必须在“执行”阶段

的注释中文字描述例行汇报内容,例如模型更新情况。

2.2.5.会议完成后,会议流程进入“审阅”状态,总包将在两个工作日内,以附件

形式发布会议纪要。

2.2.6.会议纪要发布后三个工作日内,分包“责任工程师”必须以注释形式确认会

议纪要的准确性。如有必要应修改原会议纪要文档(红色标示修改部分),作为附件补充注释。

2.2.7.会议纪要经过核准并确认执行后,会议执行流程进入“批准”状态,设置生

效日期后即关闭。 2.3.报告提交流程

2.3.1.本项流程针对月报、计划等内容。 2.3.2.报告提交流程包含以下几个过程阶段:

1) 报告提交说明发出(对应“创建”、“打开”环节) 2) 分包通知反馈并上传相应报告(对应“执行”环节)

3) 总包整合所有分包报告,并发布整合后的工作报告(对应“审阅”环节) 4) 业主或相关领导审阅确认(对应“审阅”环节)

第 9 页 共 18 页

5) 二次修改和流程关闭(对应“批准”、“关闭”环节)

2.3.3.报告提交由总包BIM工作室以变更单形式发出,经“变更单管理员”改变

状态至“执行”,并通过email提醒功能通知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 2.3.4.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在收到报告提交通知后,必须在三个自然日内以注

释形式确认,并以文档附件形式上传被要求的报告。

2.3.5.收集分包报告后,流程进入“审阅”状态,总包将在三个自然日内,以附件

形式发布报告汇总。

2.3.6.报告汇总提请业主或相关领导审阅。若有修改,总包将在收到修改通知后两

个工作日内完成修改并更新已发布的报告。

2.3.7.报告二次发布后,会议执行流程进入“批准”状态,设置生效日期后即关闭。 2.4.碰撞分析流程和施工模拟分析流程 2.4.1.BIM应用流程包含以下几个过程阶段:

1) 应用发起(对应“创建”、“打开”环节)

2) 分包通知反馈并上传模型,总包模型整理并执行应用(对应“执行”环节)

3) 发布应用报告(对应“审阅”环节) 4) 报告意见反馈(对应“审阅”环节)

5) 应用总结和流程关闭(对应“批准”、“关闭”环节)

2.4.2.BIM应用发起由总包BIM工作室以变更单形式发出,经“变更单管理员”

改变状态至“执行”,并通过email提醒功能通知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变更单“详细描述”中会说明应用所涉及的专业和区域,所有有关分包“责任工程师”必须仔细阅读。

第 10 页 共 18 页

2.4.3.所有有关分包“责任工程师”在收到BIM应用通知后,必须在三个自然日

内以注释形式确认并上传模型,上传的模型必须以注释附件的形式添加链接。

2.4.4.收齐模型后,总包在一个工作日内整理模型文件并开始BIM应用。区段碰

撞分析需要三个工作日完成;施工模拟所需时间视模拟规模和时间跨度而定。应用报告完成后将被上传并链接到应用变更单中,变更单状态也会提交至“审阅”环节。

2.4.5.变更单进入“审阅”环节后,所有有关分包“责任工程师”应在两个工作日

内以注释形式反馈意见,可按需要在注释中添加附件。

2.4.6.总包BIM工作室汇总报告反馈意见,并适当修改应用报告。BIM应用流程

进入“批准”状态,设置生效日期后即关闭。 2.5.文件发布流程

2.5.1.文件流程包含以下几个过程阶段:

1) 文件发布(对应“创建”、“打开”环节) 2) 意见反馈(对应“执行”环节)

3) 文件修改并二次发布(对应“审阅”环节) 4) 文件审阅确认(对应“审阅”环节)

5) 发布文件最终定稿和流程关闭(对应“批准”、“关闭”环节)2.5.2.文件发布由总包BIM工作室以变更单形式发出,经“变更单管理员”改变状态至“执行”,并通过email提醒功能通知所有分包“责任工程师”。变更单“详细描述”中会说明所发布的文件涉及的专业和区域,所有有关分包“责任工程师”必须仔细阅读。

第 11 页 共 18 页

2.5.3.所有有关分包“责任工程师”在收到文件发布通知后,必须在三个自然日内

以注释形式确认并反馈意见,若有修改可添加文档附件。

2.5.4.总包BIM工作室将在两个工作日内收集所有意见,修改并更新已发布的文

件。如无其它意见,文件发布流程进入“批准”状态,设置生效日期后即关闭。 3.专业要求 3.1.混凝土结构

3.1.1.混凝土结构的建模必须使用Revit系列软件,只需提供*.rvt文件。 3.1.2.混凝土结构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con info,但模型中可以不包含钢筋工

程。

3.1.3.混凝土墙体、柱结构等跨楼层的结构,在建模时必须按层断开;所有混凝土

结构模型单元上的开洞都必须使用编辑边界的形式绘制。

3.1.4.混凝土结构模型的分段,在地上部分应按建筑功能区分段,地下部分应按楼

层分段。

3.1.5.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由总包上传的模型: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BIM资料 由一建上传的模型: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建工一建 3.2.钢结构

3.2.1.钢结构的建模宜使用Revit系列软件,在建模不便的情况下允许使用Tekla

Structure。

第 12 页 共 18 页

3.2.2.使用Tekla建模的情况下,模型的输出须是dwg格式。 3.2.3.钢结构专业单位提供dwg模型的同时仍须提供Tekla模型。

3.2.4.钢结构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con info。模型中不必包含螺栓及螺栓孔,但

所有的连接构造须准确反映。 3.2.5.钢结构分段:

1) 巨柱和角柱部分:按照深化设计的分段方式分段。模型提交时,巨柱和角柱应,除桁架区部分,单独作为一个模型文件发布。

2) 普通楼层部分:普通楼层部分应一层一个模型文件,如果有层间连续结构(如跨层立柱),则归入最下层的结构的模型文件中。

3) 桁架区部分:上海中心每个功能区的桁架部分单独成为一个模型文件。 3.2.6.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由沪宁钢机上传的模型: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沪宁钢机 由宝钢钢构上传的模型: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宝钢钢构 3.3.外幕墙体系

3.3.1.外幕墙体系建模应使用Revit系列软件,部分结构建模允许使用其它软件。

使用其它软件建模的必须输出成Naviswork可兼容格式。

3.3.2.外幕墙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con info。模型中不必包含螺丝等细小构件,

但主要构件必须与实际相符。

3.3.3.外幕墙系统应按层分割模型文件,包括幕墙部分和钢支撑部分。 3.3.4.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第 13 页 共 18 页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远大幕墙 3.4.内幕墙体系

3.4.1.内幕墙体系建模应适用Revit系列软件,前期允许使用Rhinoceros 3D。 3.4.2.使用Rhinoceros 3D建立的模型,需要导出成dwg格式。

3.4.3.内幕墙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con info。模型中不必包含螺丝等细小构件,

但主要构件必须与实际相符。 3.4.4.内幕墙系统应按层分割模型文件。 3.4.5.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江河幕墙 3.5.机电综合

3.5.1.机电管线系统建模使用Revit MEP。提供模型时应同时提供nwc格式的模型,

用于在Navisworks下的模型整合。

3.5.2.内幕墙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con info+pro info。 3.5.3.机电管线系统模型应按层分割模型文件。 3.5.4.机电管线模型应使用三级文件夹结构:

第一级,上海中心功能分区; 第二级,楼层

第三级,设备管线分类(次项级别属于试行,以后可能取消) 区分nwc和rvt格式文件的文件夹分类应在第一级中实施。 3.5.5.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上海安装 3.6.垂直升降电梯

第 14 页 共 18 页

3.6.1.升降梯建模建议使用Revit系列软件,以rfa格式提交族模型文件。 3.6.2.升降梯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pro info。

3.6.3.升降梯模型文件分割应参照升降梯型号和在核心筒中位置。 3.6.4.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三菱电梯 3.7.擦窗机

3.7.1.擦窗机建模可以使用Solidworks,模型文件须以sldprt格式提交。 3.7.2.擦窗机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pro info。

3.7.3.擦窗机的轨道模型按层划分,设备模型单个模型单个文件。 3.7.4.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普英特 3.8.装饰工程

3.8.1.装饰模型应使用Revit系列软件,也可以使用Sketchup制作模型。 3.8.2.装饰工程模型精度不得低于LV.3。 3.8.3.装饰工程模型应按层分割模型文件。 3.8.4.模型在Vault上保存路径:

$/设计成果/BIM资料/BIM参与公司/上海建工/分包单位/市装饰

第 15 页 共 1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