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卫生信息化系统应用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索与分析

基于卫生信息化系统应用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索与分析

来源:爱问旅游网
经验交流

基于卫生信息化系统应用在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索与分析

林碧环

(厦门市湖里区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卫生信息化模式可通过建立信息化创新机制、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信息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以及创新卫生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及时发现机体异常,控制病情,还能够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拉近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关键词】卫生信息化析

DOI:10.19435/j.1672-1721.2018.15.076

卫生信息化模式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统一采购配送、收支两条线管理、网络化布局以及信息化技术、零差错率销售的全过程应用,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定基础。在社会卫生服务模式中,通过建立扁平化结构、网络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过程监控、全方位覆盖,能够对居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实现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化,建立以信息化支撑和网络化管理的特色管理模式[1]。本文旨在探索以卫生信息化为支撑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建立以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推广,学者在“3521工程”的总体框架中,加强了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信息标准化建设,构建了以计算机模式开展的卫生信息平台,秉持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本次计算机系统覆盖了居(村)委、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站所、医疗机构、区卫生局等在内的信息网络,还覆盖了180多个业务功能模块和18大系统,包括冷链监管、医疗急救管理、学校健康管理、健康档案、合作医疗、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效绩考核、医疗服务等,从而形成了规范统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平台。同时通过为医务人员建立效绩卡,为社区居民发放健康卡,能够形成“二卡制”管理,实施记录、采集居民健康信息,监控医务人员工作质量,从而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控制卫生成本,建立效绩评价体系,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工作效率[2]。

2

建立信息化创新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在探索以结果为导向、信息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预算机制时,还需加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的投入,从而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建立以卫生服务质量、数量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实施契约化管理和项目化管理,满足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同时需结合社区、医院当前实际情况,再进行全科医生星级评审制、社区团队长风险责任制、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职级绩效工资制、中心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等一套激励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并按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绩,分配激励机制,进一

2126作者简介:林碧环,女,大专,主管护师。

步强化医务人员按岗取酬。

3

创新卫生服务模式,规范信息化再造流程

信息化主要是指将业务和信息结合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再造卫生服务流程,从而形成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肿瘤为案例,首先通过建立6个肿瘤管理模块,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然后从健康体检、健康问卷、健康教育等途径入手,规范社区肿瘤干预流程,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开展肿瘤的各项筛查,实现上级医院和社区双向转诊,利于病情的及早发现。同时还需在社区开展自助健康服务,包括体重指数、肺功能、脂肪含量、心功能、骨密度、心电图、血糖、血压等八个项目检查,为社区儿童提供神经、视力、体格、血压等精神发育健康行为筛查,并在社区内引进电子商务,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网上支付、预约模式。通过区域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能够促使居民真正受益,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4

建立信息化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建立以签约家庭为基础、社会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全科医生为主体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全面关心居民健康保健,稳固居民和全科医生的服务关系。家庭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医疗咨询等服务,属于社区居民健康的第一负责人,在建立家庭医生模式时,需注意外部外包服务体系和内部外包服务体系,其中外部外包服务体系包括专业站所、专科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等提供的专家指导、特殊检查、专科诊疗等服务。内部外包服务体系包括:①社区后勤保障中心:提供试剂耗材采购供应和仪器设备维修等后勤保障工作;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慢性病管理技术支持、相关疾病监测、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③社区服务保健中心:提供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妇幼保健服务;④社区康复中心:提供疾病急性期后康复、慢性病康复、残疾人康复等综合服务;⑤社区护理中心:提供上门护理、病房护理、门诊护理等各类护理工作服务;⑥社区医疗支持中心:提供口腔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各项专科服务以及超声影像、放射影像、检验等检查项目服务。

在实施卫生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构建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体系和服务工作系统,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目前系统已完成10余个功能模块,包括家庭病床工作模块、PDA远程3G模块、康复中心平台、家庭医生效绩查询模块、远程护理3G模块、家庭医生监管平台、康复租凭中心模块、支持中心工作平台、护理中心工作平台、医生助理工作平台、家庭医生工作平台。在运用信息系统完成疾病干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预约、服务签约的同时,还可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开展人群管

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5月第22卷第15期

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索分

经验交流

理、完成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计划以及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考核和监管[3]。

5

小结

以卫生信息化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教育,能够建立21项医疗服务考核指标,且确保管理模式的公益性、全面性、科学性,保证管理数据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利于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卫生经济费用的控制、提高健康管理效果,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化时代。将其用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能够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了服务模式和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监管和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虽然目前相关报道较

多,但说法不一,因此具体方案还有待统一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钱海,朱丽娜.区域卫生信息化环境下健康管理实训软件的设计与

开发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75(44):225-226.

[2]杨博.居民健康卡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应用实效与启示[J].中

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3):213-217.

[3]王宏宇,刘春秀.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J].中国数字

医学,2014,9(6):110-112.

(收稿日期:2018-02-14)

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老年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南昌市第三医院,江西南昌330009)

【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老年哮喘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年龄(55.3±3.4)岁。护理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0岁~70岁,平均(55.5±2.3)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为2组患者进行治

疗时,都选用合适的抗感染类药物、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止咳药。在同等药物的条件下分别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疾病护理、等级护理以及发送并讲解《老年人哮喘防治知识》等。护理组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包括:第一,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将患者以及家庭作为整个服务对象,提供舒适的家庭氛围式的住院和诊疗环境,指导帮助患者以及家庭成员全程参与到治疗当中来,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第二,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发送宣传手册、口头讲解、定期举办“哮喘知识”活动,对患者以及家长进行哮喘疾病基础知识的普及,使患者以及家属有意识地加强医疗卫生意识、扩展患者及家属对哮喘医学知识的认识面。第三,根据患者及家庭情况设计护理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建档,使专职的护理人员能够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适应等角度评估护理问题,再经过科学的护理实践,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和护理方法。第四,科学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家属可以吸入类似无成瘾性、毒性的激素类药物,谨遵医嘱用药用量。第五,嘱咐家属一定要全面配合医院的治疗方案,坚持记录患者的治疗过程,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第六,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活动,在此基础上所需的运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而定,例如简单容易运动的有氧运动、老人操等,确保患者能够通过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31.4

观察指标

2组患者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概率、平均住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

2127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护理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管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复诊率、使用激素类药物概率、平均住院天数。结果

护理组患者科学使

以家庭为中心

用激素类药物的概率高于对照组,复诊率和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的管理模式在老年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效果

DOI:10.19435/j.1672-1721.2018.15.077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临床症状通常为慢性喘息、呼吸困难等严重的不适感[1]。目前出现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即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这种理念中,家庭被认为是确保患者健康与权力方面的重要主人公,而这主人公在患者进行情绪、社交和发展等方面健康护理时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有研究表明,当患者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治疗模式时,患者及家属可以进一步了解哮喘知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3]。为了进一步证实家庭式护理方式的有效性,本文对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哮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1.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在我

管理模式

老年哮喘

应用

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哮喘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合临床上老年哮喘的诊断标准;均无对药物过敏的病史;生命体态均平稳,且都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无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

作者简介:孙红,女,本科,护师。

基层医学论坛2018年5月第22卷第15期

院天数以及复诊率。

统计学方法

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