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科 市l政I与I路l桥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成因及防治 樊喜锋 (黑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分析了路基施工中质量通病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路基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当前在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普遍出现一些 质量通病,严重影响路基质量及路面通车后使用 性能,作者根据在施工中实际经验阐述如下。 l质量通病特征 l、l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迅速或出现不均匀 沉陷,路面纵横坡破碎。 1.2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 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 滑裂面。 l_3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 2质量通病形成原因 2.1设计方面 2.1.1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 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堪查清楚,对横 向地层分布情况也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 足,设计依据不充分。2.1.2设计没有采取适当的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 不同,没有结合实际隋况选用,设计处理深度、宽 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2.1_3软土地基处理设 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 处形成沉降突变。2.1.4超载预压路段预压期预 计不足。2.15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 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不能 彻底解决路基稳定性问题,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 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 导致滑动破坏。2.1_6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 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 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 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同土类的可 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2.1.7路基排水、砌筑防护设计不合理。 2.2施工方面 件应进行详细探查,尤其必须对特殊路基的设计 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 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3.1.2软土地基处理设计。 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断 必须根据不同的路堤高度(折算成附加荷载),不 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够 同的软土埋深、层厚和土性,分段计算分析在天 的外露长度。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 然地基状态下的稳定与沉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 体的打设标高。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 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满足稳定和工后沉降标准 无皱折。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 要求的方案。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必需设置渐变段 泥喷人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 以避免路基沉降突变,渐变段的设计应按特殊设 施工机械组合。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 计要求进行。并需对侧向变形作出考虑。3.1.3基 配有粉料计量装置,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 底设计。为利于实行填前压实,若遇地表湿软,设 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使用的水 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或铺设土工布等措 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 施;地下水位高或常年积水路段,除需完善降、排 不少于5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 水设施外还宜设置隔水层(如用砂砾、碎石等渗 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 水材料)。3.1.4路基填料的采用应对拟定取土坑 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 或借土料场沿深度方向的土层分布、土性、含水 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 量进行调查,并列表说明,避免不同土性填料的 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复搅 混填或分段填筑。避免使用不宜于填筑路堤的填 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 料,确有困难时必须提出改性措施及技术质量指 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3,2.4路堤填筑要点。 标,但不能用于易产生稳定问题和下沉等敏感的 &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 部位。3.1.5高填土路堤设计应考虑采用土肩及 时进行路堤填筑。对于竖向排水体处理地基完成 边坡防护或用急流槽将水引离路堤,保证高填土 后,即可填筑;对于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应在 路堤边坡稳定,护坡道的宽度应依照有无软土地 个月后填筑。其填筑速率要动态控制,当日变 基、填料的性质、取用的边坡坡率进行综合设计。 形量沉降不大于10mm/d,水平位移不大于 3.1_6为减少粘性土路堤结构的压缩变形,在采 3mm/d时,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沉降和 用掺灰处理的基础上可再掺加少量水泥(掺灰剂 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 量宜适当调整),设计工艺上采用先掺灰(提倡采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或减缓填土速率或 用生石灰粉)改良土性再掺水泥进一步改良土性 卸载等)。K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 以提高路堤结构刚度。3.1_7积极采用新材料、新 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 工艺设计路基施工。 查。c.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t堆载预压时间越长, 一3.2施工 工后沉降就越小。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 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堆载顶面要平整 密实有横坡。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 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施工单 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严 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 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 生。d.位移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位移 的观测比沉降观测更重要。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 2.2.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填料质量 未进行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 求。2.2.2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软土地基路段路堤 填土速度过快。2.2.3使用不合格的填料或未采 取掺石灰或水泥等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2.2.4 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 缩性的变异。2.2.5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 段填筑时交接面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台阶或做成 斜面形成的沉降差。2.2.6施工中路基范围内水 不能及时排除,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 进行复压、复检。2.2.7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 严,未能根据含水量变化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 施,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2.2.8分层填土辗压 时上土偏厚,压实质量差。2.2.9标准击实试验取 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不真实。2.2.1O高 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 度下降。2.2.11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 作。 3防治措施 3.1设计方面 3.1.1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 3.2.1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 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 标文件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完善质量保证 体系,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 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 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 据等质量保证资料。3,2.2对于地下水的埋置深 度和地面水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及施工影响,施 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补充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隔 水,疏水措施。3.2.3地基处理要点a施工顺序:无 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 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 的横坡度。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 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排 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em左 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设计采用复 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 型碾压机械适当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后,再作地基处理。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 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b所 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 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和使用。c.保证施工质 量的措施要求。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 设位移观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3.2.5细粒 土(含粉土、粘性土等)易受降雨及气温等的综合 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合理安排工期,组织 连续施工,雨后必须复压,过冬要注意覆盖,后续 施工前必须复验。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从设计、施工 等方面全面分析,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路基施工 质量通病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 作者简介:樊喜锋。1999年毕业与大连交通 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公路 工程施工、监理工作 一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