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国内外应用和研究现状综述
专业: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摘要:微博,作为新进窜红的网络宠儿以其分享信息,操作简单的特点已经在我
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就微博的优缺点及涉及的社会领域进行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微博 经济 政治 软件 技术支持
1. 总体概述①
1.1定义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所谓“微型博客(micro-blogin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互动及传播性极快的工具。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它是最近新兴起的一个web2.0表现,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
微博的本质, 是建立在用户主权基础上, 以短信息互动为特色的SNS 社会化关系网络。目前流行的豆瓣、开心网、人人网等Web2.0 网站都属于SNS 网站,有网络聊天、交友、视频分享、博客、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②
1.2特点
1.2.1集成化和开放化
你可以通过你的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和外部API接口等途径向你的微博客发布消息。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的交流,其粘性越来越强。 1.2.2方便快捷
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实现即时分享。像Twitter这样的微博客平台,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的被生产出来。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类例于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利用各种手段在微博客上发表出来,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甚至超过所有媒体。
1.2.3操作简单
a) 比起博客,微博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
那么高,只需要反映自己的心情,不需要长篇大论,更新起来也方便。 b) 微博使用起来简单方便,用户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开始在微博客上发布信息,
有的微博甚至只需要输入你已有的邮箱和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连注册这一程序都被省略了。
2. 微博的兴起
2.1 国内外发展历程
世界上最早的微博,是由埃文·威廉姆(Evan Williams) 于2006 年所开办的Twitter。它的操作方式主要是: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如手机短信、IM软件和API 应用向Twitter 上传不超过140 个字符的消息,该用户的跟随者(Followers)就能及时看到该消息并发表评论,同时,该用户也可以通过微博看到他所跟随的其他用户所发布的消息。由于其即时性和便捷性,Twitter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目前,已成为美国第三大社交网站,是继Myspace、YouTube 和Facebook 之后最热门的网站。
2007 年, 中国出现了微博网站,主要是饭否、同学网、腾讯滔滔等专业
型网站,他们在操作方式和界面特征上与Twitter 类似。但是由于技术和网站管理方面的原因,2009 年7 月,国内微博的代表网站相继出现故障,用户无法登陆,国内Twitter 用户对Twitter的访问也受到了限制,微博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减弱了下来。2009 年8 月,新浪涉足微博领域,开始内测。新浪微博借鉴其博客的扩张模式,以名人微博为切入口,上线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后,搜狐、网易、人民网等门户网站相继推出了微博服务,微博成了各大门户网站的标配服务。
2.2微博先驱twitter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从2007年3月诞生至今,Twitter仅仅走过了不足2年的时间,却已经引领了一股Web2.0的新潮流,成为美国当红的Web2.0网站之一。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Twitter首先是一个网站(http://twitter.com/),在网站首页的显著位置用醒目的文字对其作用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大意是:Twitter是一种服务,它能让你与朋友、家人、同事保
持紧密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与交流,你能随时随地并且快速地获得一个问题的答案。
2.3 全球十大微博客产品评测及介绍 Twitter的成功也引发全球微博客服务的兴起,新的微博客产品层出不穷。除了Twitter外,目前比较受关注的包括MySpace9911、新浪微博、同学网、做啥网、嘀咕网、雅虎Meme、百度I贴吧、Plurk、Jaiku等 2.3.1 产品对象 微博产品 国家 产品背景及介绍 百度I贴吧 中国 由百度公司在百度贴吧的基础上,于2009年推出。 百度I贴吧在结构上和使用习惯上都是百度贴吧的延伸,基于百度贴吧内容的互动拉紧了百度贴吧用户的关系。 嘀咕网 中国 嘀咕网隶属于控股公司中友集团(SinoFriends Inc.),由李松和熊志强创办。2009年2月8日正式上线。目前支持的语言为中文。 MySpace9911 中国 由MySpace旗下聚友网开发,2009年中正式上线,其博客定位于“声色博客”。 同学网 中国 同学网成立于2006年5月,早期是海外最大的华人留学生社区。2007年3月,网站正式进入国内市场。同年11月,达成与中国教育网的战略合作,正式推出融合多元网络文化的同学网。2009年5月,同学网宣布正式进军微博客领域。 资料显示同学网目前拥有海内外注册用户约1500万人,创始人为来自哈佛大学的郭磊,清华大学的朱华明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杨锦祺等几位大学生 新浪微博 中国 新浪微博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 2009年8月份开始内测,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目前尚未开放API,因此无法采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 做啥网 Twitter 中国 美国 由牟志坚创办,2007年正式上线,支持语言为中文。在资金方面,做啥网靠天使投资资金支持,计划进行下一步融资。 创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 创办时间:Twitter原名为Twttr,于2006年3月上线 Twitter提供英文、日文、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和德文六个语言版本 Jaiku是谷歌于2007年10月9日收购的微型社交网站。 Jyri Engeström及Petteri Koponen于2006年2月在芬兰赫尔辛基成立Jaiku公司,同年7月正式开始运行Jaiku网站。 Meme 美国 雅虎于2009年低调推出微型播客产品Meme,首先推出的是葡萄牙文版本,随后推出西班牙文版本和英文版本。去年12月推出了繁体中文版本,加上印度尼西亚文版本,雅虎meme迄今一共有五个语言版本。 2009年10月,雅虎meme开放其API。 Plurk 加拿大 Plurk由一家在加拿大注册的公司开发,于2008年5月12日上线。其最大的特色是在一个左右向的横轴上显示自己和朋友发布的信息。 Plurk跟Twitter一样,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不过一个汉字也只算一个字符,所以汉语用户比英语用户的使用空间大。 Jaiku 美国 2.3.2 综合排名
2.3.3 用户规模
2.3.4 商业潜力
③
2.4 嵌套式发展逻辑④
“植入式嵌套”是解读其产品本质及发展趋势的一把钥匙,它构成了网络微博发展的基本逻辑。网络微博与其他网络产品的根本差异在于其嵌套式的发展逻辑,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a) 在产品功能开发上,微博以开放API 的形式允许大量第三方开发者将众多功能软件嵌套
在其产品上,这是微博获得大量用户的重要因素 b) 在用户信息传播上,使用微博的每一个用户都是网络上的节点,一个节点包含他所关注
的其他节点的全部信息,微博上的信息传播链条具有鲜明的嵌套性特点
c) 在用户的社会网络扩展上,以每个用户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圈子)在微博信息纽带
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在关注他人或被他人关注时,会嵌套到另外一个用户的圈子里,迅速扩展自己的社会网络。
3. 微博用户行为特征与关系特征分析⑤
3.1微博客网站的运行机制
3.1.1 跟随机制
随机制使得用户以最简单的方式订阅信息、广播信息, 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
的传播节点,如图1所示:
3.1.2信息传播机制
用户信息在发布的同时会被传送到跟随用户的接收终端( PC、PDA、手机等), 跟随者接收后可及时作出评论, 也可选择将消息继续转发出去, 让更多的用户得以分享。在信息传播过程中, 信源与信宿之间是一种后背对前脸的信息流动,信息像广播一样同时传递给所有跟随者。
3.2 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3.2.1转发与评论行为分析
上述数据说明不管是否添加链接地址, 不管是可直接阅读的博文还是需要打开链接再阅读的博文,被转发率和被评论率基本持平。
3.2.2 发博途径分析
超过80%的用户通过新浪网页发布博文, 通过手机网页和手机短信发布的用户分别占到11% 和7%, 另有少量用户借助手机彩信更新内容(见图2)。
大部分用户习惯使用较传统的微博网站发布博文, 其比例与国外微博网站(如Tw itter)差别较大。据加拿大社会化媒体分析公司Sysomos Inc对Twitter网站的调查, 有超过一半( 55% )的Twitter用户使用工具而不是通过Twitter. com发布信息; Twitter网站创立时间较早, 拥有大量客户端插件, 用户发博方式多种多样
3.2.3 博文长度分析
可以看出, 包含10- 20个字的博文所占比例最高。随着博文包含字数的增加, 相应的博文数量逐渐减少, 说明微博内容短小精致的特性迎合了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3.2.4 博文内容分析
提取样本中的博文内容生成词频统计分析样本,采用武汉大学ROSTWordParser中文分词系统进行切词及词频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可以借助微博客适度挖掘一段时间内的热点词汇或热点问题。
4.微博的国内外应用
4.1大众传播学⑥
4.1.2 公民新闻⑦
带有鲜明“自媒体”特征的微博进一步改写了传统新闻业的新闻产制标准。新闻报道已经从记者编辑所从事的专门职业行为转向社会公众借助微博等自媒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
传统上,新闻媒介被誉为社会的神经系统,作为信息流通过程中的“把关人”掌握着信息报道权和解释权,只有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而自媒体是“普
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是“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在新闻事实报道速度、新闻背景的立体化呈现、新闻报道的现场感与互动性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独特优势。使用微博发布信息的低成本和易得性,以及微博节点传播的特性,则进一步推进了新闻信息发布和扩散速度
a) 在微博客的大众传播模式的角度上讲,其传播模式为 未经加工 新闻采集者与 成 品 的新闻 加工者 b) 微博具备鲜明的“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4A元素。
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实践,具有无可比拟的公民新闻的社会平台价值。也是反映社会舆论的标尺
c) 传播主体草根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即时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授双方
互动性强的特点。
d) 每个人都是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为一体的,每个用户既是传播
的主体,也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媒介,每个用户都成为了微博信息传播的驱动力。信息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特权,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个性化。
时间案例:
图---- 李开复辞职创业经过
[1]
4.1.3 人际沟通⑧
a) 虚拟世界的交往:
交往是为博客的一项重要功能,它体现在博主和关注者以及过客之间互动和呼应上。
b) 从群集功能到横向交往:
一个用户的微博客也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群聚功能,因为它可以逐渐将对某个人或者某个主题感兴趣的关注者汇集在一起。在群聚的基础上使博主和关注者之间构成横向关联。正事这种横向交往,打破了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纵向交往的线性结
构,讲微博用户的人际交往带入了一种更为开放的社会交往环境中 c) 心理鼓励机制:
微博传播机制中将粉丝、评论、转发、私信、等等都进行了量化统计。这种量化方式对于微博用户而言形成一种内在的心理鼓励机制,促使微博用户不断通过发布新信息和加强互动的方式来促进粉丝数等相关数量的整张,从而获得虚拟交往的快感和成就感。 d) 生命历程:
一些全天在线或者依托手机不断进行微博的用户可称之为微博发烧友或微博控。而这种微博控类型用户的传播,则可看作是其生命历程的传播,起传播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传播者自身的生命时光在微博时空的燃烧。
4.1.4 大众传播的弊端⑨
a) 更低门槛的网络参与:技术便利暗藏安全隐患
技术的便利在给微博网站带来高访问,高流量的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微博的准入门槛很低,并具有很高的自由度,以至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信息发布传播病毒,加之缺乏有力监管,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者个人通过嵌入恶意代码,迅速传播间谍软件、木马黑客等有害程序,泄露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如果微博系统维护者对这些漏洞继续视若无睹,那么目前这一新兴的网络应用将成为未来最大的网络病毒传播和滋生源。
b) 即时共享的传播平台:信息过剩致使泛滥成灾
当真实的生活点滴积累在一起时,微博网站几乎变成了汇聚各类信息的垃圾场,面临着失控的危机。微博的琐碎性导致信息的泛滥成灾。由于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微博,每个人都可以当“记者”,这一优势带来另一问题:微博这种现场感导致的垃圾信息大量涌来,人们被淹没在过于琐碎庞大的信息海洋中。信息的重复与过载相当严重,有时甚至混乱不堪。现在的微博市场,系统管理不够严谨,导致垃圾信息满天飞,严重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 c) 更为便利的发布渠道:“光速碎片”难辨信息真伪
来自微博的信息不仅其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由于微博的发布,没有审核机构,没有人把关,没有人对真假对错进行控制,加上其即时的传播速度,快得让人根本来及查证它的真实性,因而面临着“真伪难辨”的难题。 d) 更为互动的信息交流:交互便捷易成操控工具
由于微博用户登陆采取匿名制和微博信息的实时更新,再加上其真实性难以考证,如此一来,微博网站也就最终成为了谣言的温床,虚假新闻的沃土。在这个肆无忌惮的崭新传媒面前,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能被攻击。
4.1.5微博持续发展的应对策略
a.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 b.强化运营商的技术监管 c.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c.提升权威信息舆论引导
4.2 微博与经济学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参与市场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当某个活动的所得到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才会参与其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人们很难有较长的时间专心博客,却可以用片段的时间,可能是一分钟或者几十秒来写一篇微博,用极少的成本,获得了“微博”
的收益。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人们的生活圈子也必然被压缩变窄,微博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如果用编辑成本的概念来解释, 在整个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边际成本并没有随着操作而显著增加,反而成本是很低的,而边际效益却在彼此的沟通中显著的增加,同时有更多的人了解消息,转发消息,反馈评论,这同样也促进了微博传播效
网络中每天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但每个人接受量是极为有限的,当你被一些纷繁复杂的内容淹没时,你一定会意识到你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微博的内容简短,甚至有“标题党”的称谓,使得受者的机会成本大大降低,从而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信息。⑩
4.2.1 微博的商业模式11
4.2.1.1 品牌广告收入 微博通过建立大平台,依靠较多的用户量带来较多的点击率,可以吸引品牌广告的投放。据尼尔森公司数据显示,09年4月份,Twitter美国用户达1700万,全球用户达2400万,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0倍,而到10月份,其用户已经达到了5000万,在短短的4个月内又增长了一倍多。四月份,Twitter发布日语版本,在网站首页右上角推出了面向所有日本用户的大横幅广告,未来将会逐步在其它国家推广。此外,据戴尔公司表示,截至到09年6月份,Twitter服务为戴尔带来了超过300万美元的收入,消费者通过Twitter进入戴尔网站进行购买。尤其是在过去的半年内,戴尔公司通过Twitter获得的销售收入达100万美元。但是由于社交网站有低广告响应率的特点,因此广告客户也会慎重考虑在像微博这样的社交网站新开的论坛上打广告。
4.2.1.2 和其它网站进行收入分成 微博可以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群,建立类似于搜索等方面的工具,把大量的用户群转移到其它网站上,进而和其它网站进行广告分成。据相关消息,谷歌和微软为了能让各自的搜索引擎收录Twitter用户的微型博客消息(即tweet),共向Twitter支付了2500万美元,据了解Twitter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这足以让该公司在2009年实现小幅盈利。而对于谷歌和微软来说,真正的回报可能将通过tweet与“本地产品信息”的绑定来实现。Twitter正在开发软件,使用户可以在每条tweet中自动添加地理位置信息。有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微软和谷歌就可以出售更多的精准广告,并提供更有效的搜索结果。
4.2.1.3 用户数据库盈利模式
在微博中,众多的用户公开隐私观点,而这些用户数据和信息数据都值得深层次挖掘,因此,可以对想利用微博进行营销公司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让营销者可以批量follow这些用户。例如,戴尔就通过网络监控公司Visible Technologies在twitter上监控以掌握其用户对公司产品的反馈。
4.2.1.4 对企业用户进行收费
Twitter已决定于今年年底前针对企业用户推出收费账户服务,企业用户可借此获得流量分析工具等服务,从而能够在Twitter发展更多潜在客户。
4.2.1.5 运营商分成
运营商分成。随着3G的正式商用,移动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而微博天生就具有完全和移动介质良好融合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和移动运营商进行流量和短信分成。例如,Twitter的大部分流量来自手机——手机互联网和短信
4.2.1.6 增值业务
一是深层次信息开发,即向高端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信息,如向商务人士提供整合后的商界名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等信息,向关注娱乐信息的年轻人及时推送最新娱
乐名人的信息,或者推出付费follow名人功能。二是针对愿意付费的用户推出功能更多的服务,对于大多数人提供最简单的服务,而对于愿意付费的用户增加新的服务功能。三是增加一些道具售卖的服务功能。例如,qq在提供基本的聊天功能之外提供如QQ秀这样的增值服务。开心网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四是本地信息服务、预订服务等类似的增值业务。
4.2.2 利用微博推广营销12
传统的营销方式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已经促使一种全新的新媒体营销模式出现,那就是微博营销。
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的信息平台,担当着传播资讯的重任。在微博营销活动中,它不自觉地成为了企业公布信息的小喇叭。140字的短消息,经过评论、转发,以病毒传播的方式迅速覆盖到广大博友之中。微博特殊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量达到“1对∞”的效果。来自艾瑞咨询2010年5月的统计:微博服务的月度覆盖人数已经达8065万。不仅传播方式特殊,相对传统媒体,微博营销成本低,也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通过微博营销的原因。
在这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中,企业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商品售卖者,而放下身段,亲身聆听用户的需求和感受,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用户对于企业、产品、服务的各种建议,达到完善经营的目的。对等的语气、平易的字眼、亲切的口吻也为企业品牌亲和力加了不少分。
对比以往的互联网产品: a) 对比SNS
微博的公开性和传播信息的特点,让它更容易做植入营销,更容易让企业找到“沟通点”。而用户交流信息的主动性,会让它们对这种“沟通”更友好,而不像SNS那样更私密、更个人化,会更抵触。 b) 对比传统博客
微型博客放大了手机用户的使用潜力,它主要支持文字、图片,信息传播更为快捷、广泛,体现出相对广度。微博受接收终端制约,页面相对简洁。由于先天因素,它自发的组织性不强,因此在聚合上就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微博也根据自身优势尝试每日推出不同的热点话题,鼓励用户参与和交流。其信息发布方式和界面分布更方便用户链接和转发,使用户问实现互动变得更为简单、便捷。
4.3微博在构建政府与网民之间关系的作用13
随着微博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级政府都对微博这种新型的媒介交流平台提起了重视:
2010 年2 月24 日 2010 年5 月11 日 2010 年8 月 1 日 2010 年9 月8 日 广东省21 个地级市及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相继开通 全部完成认证并在网上建立起了微博群 北京市公安局“平安北京”微博、视频播客和3 个博客正式开通。这一系列公安微博, 被网友称为“微博110”。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 2010年政府微博的开通情况
4.3.1 对于官民之间微博互动的背景的调查结果 a) 公民的互联网使用率逐年增高,具备了坚实的互联网使用基础。庞大的互联网使用人群
和逐渐形成气候的互联网以及微博使用习惯,为官民通过互联网实现广泛有效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 网民有参政意识,但是总体上看,参与积极性不够高,人们缺少官民协商、参政议政的
观念,缺少发现并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和能力。企业公司一般职员、学生、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这三类人群对参与微博的积极性最高。 c) 官民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网民对于政务信息的获取要求强烈。也说明官员微博作为一
个政务交流平台,是能够为其提供满足网民们需求的机会的。 a) b)
4.3.2 官员微博的作用
开通渠道,充分告知
微博作为即时通信平台也体现出它作为网络政务平台无比的优越性。 协商制度,高效充分
在这样的反馈机制中,通过网民与官员与政府的双向性互动,通过网络平台为网民提供的对权力的实时监控,不仅拉近了官民距离,更加有效地保证了权力实行中公开化透明化。这体现了网络问政、微博问政的巨大作用,是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化的一次最有说服力的实践。
表达观念,加深了解
利用微博与网民互动,有利于激发人们参与政务的积极性,对于破除官民之间的沟通壁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网友自主,深化讨论
官员微博可以引导人们关注时事,积极思考并就此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民主化的进程 社会动员 作用强大 官员作为意见领袖,其微博状态有着或大或小的社会动员功能。在网上由官员募集资金、发出倡议,获得人们的响应,比传统的募集善款的方式要快捷、低成本,由此可以多次发布倡议。一些网友会由潜在的捐款者转变成现实的捐款者,从而达到比传统募集善款的方式更有效的结果。
4.3.3 对于官员微博的建议
a.完善平台建设 实现全体互动 b.坚持互听互信 开展良性互动 c.增强技术保障 打造有效互动
c)
d)
e)
4.3.4 借助微博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a) 促进微博的时尚性与大学生的好奇心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b) 促进微博的简洁性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不断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 c) 促进微博的几何传播模式与大学生接收讯息的模式相结合, 不断增加和提高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
d) 促进微博的互动性与大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度
e) 促进对微博的疏通与对大学生的引导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度
4.4 图书馆与微博
4.4.1 国内图林博客使用现状
图书馆始终以开放和共享作为服务读者的宗旨,这一点与博客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并为博客在图书馆界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和便捷的技术手段。
4.4.2 国内图书馆领域微博应用现状
图林博客很多,但多囿于小圈子的交流,发展至今,微博的开设主要是挂靠在之前的博客服务上开展。比较有历史的博客都在新浪博客推出微博之后加入,blueyye 百度空间也采用了百度hi 的微博服务。
厦门大学图书馆吱声、首都图书馆博客等图书馆类社群博客开始在图书馆中谨慎践行。但这些官方机构目前很少有微博形式,大多仍采取网站类bbs 的形式维持着之前的服务形式, 而特别去开设微博进行打理的非常少见。
4.4.3 微博平台对图书馆发展的促进功能
微博以其个性及极大的自由度彰显着用户主权,微博平台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和各种媒介平台打通,尤其是手机的应用。简洁、方便、快捷、畅通,这也正是文献信息交流的理想状态。论是馆员与读者、馆际交流、读者之间、业内外人士之间的交流都将最大化。
5. 技术支持
5.1支持平台——web2.014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主要特点:
1、 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各个人共同组成互联
网信息源
2、 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在Web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
是“可写可读互联网”。虽然每个人都参与信息供稿,但在大范围里看,贡献大部分内容的是小部分的人。 3、 符合web标准的网站设计
4、 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 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Web2.0的灵魂是人。
5.2 微博的终端(以twitter为例)15
5.2.1浏览器类
于大部分Twitter用户来说,往往会选择一种最快捷打开Twitter的方式,最快速查看tweet(Twitter里的信息),最即时的Push信息,因此浏览器类应用是最受欢迎的Twitter应用。
它的产品有 firefox twitterfox 它的功能简单,但易用性很高,相比网页浏览有更强的即时性 Opera Twitter widget 有了这些浏览器类应用,Twitter不再是简单的“微
博”,你会发现它更像一个即时聊天工具,一 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社会化聊天、信息广播工具。 遨游 Twitter sidebar
5.2.2 移动类
手机由于品牌、型号和操作系统的多样性,对于手机上的Twitter应用也非常繁多。总之无论你的手机是什么品牌、型号、系统都有可能找到相应的Twitter应用,如果实在不行,你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器访问m.Twitter.com进行阅读和书写,当然它只是Twitter官方手机版站点并非应用。
Twitter手机客户端 for iphone Twitter手机客户端 for T-Mobile G1 Twitli iTwtr PocketTweets Twitteriffic TwitterFon TwidRoid iPhone平台上最流行的twitter客户端之一。 有着能在不同功能页面跳转的简单好用的导航菜单系统 也许是Android G1平台上最热门的twitter客户端,功能丰富并支持GPS定位 简单的Android平台上的简单的twitter客户端,可以进行语言翻译 本,并不像其他客户端一样很容易安装,因为它需要一些手工操作。 Twitter手机客户端 for BlackBerry(黑莓) Twitter手机客户端 for Windows Mobile Twitter手机客户端 for 智能手机 Moblf GPSTwit PocketTwit Twitter2Go TwitToday Twitter Answers Quakk twitxr 开源的twitter客户端,这意味着安装和更新都会有点麻烦 上传图片到twitter (有适合于iPhone, Windows Mobile, Nokia/Motorolla的客户端以及Web版本。) 有适合于多种平台的客户端,同时使用与FriendFeed TinyTwitter 可以在BlackBerry平台上通常运行,同样适用于Windows Mobile以及其他任何支持Java的手机 TwitterBerry BlackBerry用户最喜欢的twitter客户端 ceTwit 适用于Windows Mobile平台的twitter客户端,用C#编写,需要 .net framework支持 添加了方位定位的Windows Mobile平台twitter客户端(同样有iPhone版本)。 同时支持twitter和Identi.ca的免费软件 非常基本的twitter客户端,有一些功能限制 拥有twitter标准功能的Windows Mobile平台twitter客户端 twitter版本的Yahoo问答,可以通过这个客户端在Yahoo上提问 Blackbird 基于BlackBerry平台的twitter客户端 TwitterDroid TwitterDroid是iPhone平台上的热门twitter客户端Twitterific的克隆版可以将twitter的更新内容下载到iPhone上,在不能通过Wifi、3G等连接网络的时候也可以查看历史存档的更新 小巧玲珑的iPhone客户端。 Hahlo 有着精美的界面以及简单好用的导航菜单系统 Twitter手机客户端 for 普通手机 MobyPicture TreoTwit Twibble JibJib jTwitter psyhzzz TinyTwitter Twim 有适合于多种平台的客户端,并支持twitter,Flickr以及其他社会化网络 适合于Palm OS平台的twitter客户端 适用于S40/S60的twitter客户端 一个基于Java的袖珍twitter客户端,具备twitter的基本功能 基于Java的twitter客户端,并且能在多种平台运行 能够运行在绝大多数非智能手机的twitter客户端 能够运行在多种版本呢的Java平台,也能运行在Windows Mobile平台 能够运行在大多数智能手机的twitter客户端。(Java)
5.2.3 桌面类
桌面客户端类Twitter类应用太多了,我几乎无法胜举:其中有大名鼎鼎的基于Adobe AIR的twhirl;兼容MAC、Windows和Linux系统的较为知名的有基于Adobe AIR平台的Spaz;基于Linux常用的gTwitter;基于WPF技术构建的Twitter客户端,支持Windows Vista和XP的Witty;适用于Mac OS X上UI 优雅精致的Twitterrific等等。虽然桌面类Twitter使用也较为方面,功能也更加全面,不过大部分用户依旧偏爱于小巧的浏览器类应用。
5.2.4 邮件类
邮件类Twitter应用可能是部分习惯频繁使用邮件的用户,会考虑选择的,例如TwitterMail这个应用,它能通过Email来更新Twitter,不过比较讨厌的是现在它会截断比较长的tweet,然后附加上链接,会影响followers的体验。不过有总比没有好,手机接收邮件用户比较适用。
5.2.5 博客类
博客类Twitter应用,大家用的最多的是基于Wordpress博客体系的应用。例如:Twitter Badge,一个官方的Javascripts调用代码,嵌入博客,即可以让你将Twitter内容显示在你的博客上;TwitThis嵌入博主博客,读者阅读即可很方便将博文收藏到他们的Twitter中;Twitter Wordpress Sidebar Widget,可自定义显示在博客sidebar的更新数量,外观使用CSS风格等;Twitter Feed,可将你的博客最新讯息发布到你的Twitter。
5.2.6其他 通过IM
国内的“微博”会提供一些官方的MSN、QQ、Gtalk等“机器人”服务,用户可通过与这些IM通话的方式更新或接受信息。而国外也有一个应用叫Twittd,它是一个支持通过多种IM更新Twitter,支持Skype,Gtalk,MSN,Yahoo Message的非常实用的应用。
通过web
其他还有一些Twitter的web应用例如一站式更新的Ping.fm、HelloTxt以及同步大巴;将Feed输出到Twitter的Feedlr;定时发布tweet的应用的twuffer;对话形式展现tweets的Quotably以及群组Twitter应用 GroupTweet等都能加强Twitter体验。
Twitter本身并不提供特别复杂的功能,而几乎所有忠实用户都会有自己喜爱的第三方应用。这些第三方应用延伸到四面八方,渗透到各平台各个领域,最终应用和Twitter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商业生态环境,业内很多人都看好Twitter商业前景,最终则是对Twitter开放生态环境的看好。
5.3微博的传播路径优势与终端的可替代性
微博之所以能够风靡, 在即时沟通的背后有其传播路径和终端的优势。以前无论是上SNS 还是博客都要通过WEB 网络和电脑,即使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功能也很有限。微博是不同的,不一定需要电脑,也不一定需要高速的互联网络,微博的终端有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MP4,甚至任何可以接入网络的电子设备都可以使用微博,另一方面,手机网络(WAP)就可以完全承载微博的传输需要。可以说,手机作为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与微博的结合是天衣无缝的。我们可以使用手机WAP网登陆微博,关注朋友,甚至可以用发短信的形式写微博, 微博就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实现了人们即时交流的需要,这种便利性是无可比拟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 年12月30日,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3.84 亿,其中手机网民2.33 亿人,占到总人数的60.8%,而随着我国3G 业务的开展,手机网民的数量还将迅速增长。微博与手机的融合,充分发挥了传播便捷的优势,这是目前博客、SNS 网站都不能够达到的高度。
6.微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预测
对于微博的未来,其发展趋势,有三种可能性。 a) 和博客一样,成为大网站的一个标配,长期附属
b) SNS化,微博现在的一些功能,已经和 SNS网站有很大重合之处,未来,诸如新浪微
博等拥有庞大流量和关注度的微博,以微博+SNS的方式,独立出来,不是没有可能 c) IM化,就目前新浪微博的发展态势看, IM极有可能是它的下一个发力方向,收购MSN
的传闻早已流传开来,如果此事成真,那么未来将微博同MSN、UC进行有机整合,或许,真有可能缔造新的辉煌,并打破腾讯QQ的垄断地位。 从商业的角度考量,微博这种应用模式,目前似乎还想象不出好的商业切入点,博客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博客发展了这么久,还是无法实现规模商业化,而微博如果按照现在的模式走下去,也很难逃脱出这个轨迹,如果独立发展,或许IM化是最有前途的一条光明大道,因为,QQ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QQ 并非不可复制,关键,是如何实现这样一个渐变过程,这对于微博,是个考验,因为,变不好,就是四不像,那将得不偿失。
① 百度知道
② 基于微博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趋势研究
③ 大路朝天_各走一边_从内容看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不同路线 ④ 嵌套性_网络微博发展的根本逻辑
⑤ 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与关系特征实证分析_以新浪微博为例 ⑥ 从大众传播学角度分析_微博热_
⑦ 传统大众传播理论在微博客传播过程中的变异
[1]
《教您玩转新浪微博》
⑧ 十二个关键词透视微博客_传播学视野下的微播客现象 ⑨ 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微博”现象初探 ⑩ 微博营销的魅力
11 微博及其盈利模式——网易新闻中心 12 微博_打开品牌营销的另一扇窗
13 网络平台对于政府与网民之间关系建设作用的探索_以伍皓的微博为例 14 百度知道
15 www.webjx.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