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农历五⽉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的习俗,有赛龙⾈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品——粽⼦,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化的兴趣。 5、体验和⼤家⼀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制⾃玩龙⾈。 三、活动准备
粽⼦,做龙⾈的材料,赛龙⾈的录像或图⽚。 四、活动过程
A、师读⼉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五,过端午。门插艾,⾹满堂。吃粽⼦,洒⽩糖。赛龙⾈,喜洋洋。⽼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划龙⾈。 B、包粽⼦、看图⽚。
(1)向幼⼉介绍包粽⼦的材料(粽叶、糯⽶、线),⽰范包法,幼⼉⽤纸⽚折“粽⼦”。 (2)幼⼉看图⽚,引导幼⼉体会粽⼦的独特⼝味。
(3)知道粽⼦是中国的特⾊点⼼,各地⽅包的形状各异,有三⾓粽,有长条粽。⼝味不同,有红枣馅,有⾁馅,有⽆馅的。
(4)吃粽⼦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糖,这样吃起来更⾹。 C、采艾草、⽤途。
(1)师出⽰艾草,让⼩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野边。 (2)它的作⽤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
(1)让幼⼉欣赏龙⾈⼤赛的录像和图⽚,激起幼⼉⾃制⾃玩的兴趣。 (2)制作龙⾈。
将布围在⽤两根⽵竿做成的船⾝上。贴上各种彩⾊纸条。 画⼀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
组织幼⼉进⾏“龙⾈⼤赛”。船头的幼⼉头带龙的头饰,其余⼉童排成⼀队坐在龙⾈⾥,按锣⿎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歌。 五⽉五,过端阳。门插艾,⾹满堂。吃粽⼦,洒⽩糖。赛龙⾈,喜洋洋。【篇⼆】幼⼉园⼤班端午节社会领域教案 活动⽬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之⼀。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制作⾹囊,萌发对中国传统⽂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韵味。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五⽇,包粽⼦。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个,长⽅形纸、彩⾊纸⼈⼿⼀份。 活动的过程
1、出⽰实物(粽⼦),引发幼⼉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朋友今天是什么⽇⼦呀?
幼⼉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到集体⾯前讲述,重点引导幼⼉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五⽇。 3、引导幼⼉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屈原⽽确⽴的,屈原投江的那⼀天是阴历的五⽉五⽇,就定那⼀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在集体⾯前发⾔。
教师⼩结:端午节那天⼈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赛龙⾈、制作⾹囊。 5、体验包粽⼦。
(1)让幼⼉⽤长⽅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彩纸绕并进⾏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朋友,你们包的粽⼦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的⽅法,展⽰给爸爸妈妈,好吗?【篇三】幼⼉园⼤班端午节社会领域教案 活动⽬标:
1、了解端午的名称,来历及习俗,知道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2、能够⾃⼰动⼿做粽⼦,喜欢与同伴交流过端午的经历。 3、萌发对中国传统⽂化的喜爱之情。
4、简单了解节⽇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期和意义。
5、让幼⼉知道节⽇的时间。 活动重难点:
重点:⾃⼰动⼿做粽⼦。
难点:萌发对中国传统⽂化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认识端午》多媒体课件;超轻黏⼟及制作⼯具;做好的粽⼦样品。 经验准备:幼⼉有过端午的经验。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歌导⼊,引出主题,激发幼⼉学习兴趣。
教师:⼩朋友们,⽼师这⾥有⼀⾸⼉歌,你们要仔细听,\"五⽉五,是端午;插艾叶,挂⾹囊;五彩线,⼿腕绑;吃粽⼦,⼩⽩糖;龙⾈下⽔喜洋洋!\"⼩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歌说的是哪个节⽇吗? 幼⼉:端午节 ⼆、基本部分
(⼀)介绍端午的来历和习俗。
1、教师提问:⼩朋友们,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哪⼀天吗? 幼⼉:五⽉初五。
教师: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不知道。
2、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教师引导幼⼉交流每年家⾥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
4、教师⼩结:过端午节的时候都要吃粽⼦,戴五彩绳,赛龙⾈,采艾草。 (⼆)引导幼⼉深⼊了解粽⼦。
1、教师提问幼⼉都吃过什么样的粽⼦,让幼⼉相互交流。
2、教室出⽰各种种类粽⼦的图⽚,引导幼⼉观察粽⼦的形状的种类。 (三)引导幼⼉⾃⼰动⼿做粽⼦。
1、教师: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粽⼦,接下来就去做⼀个⾃⼰喜欢的粽⼦吧,做完之后还要给⾃⼰的粽⼦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2、教师引导幼⼉⾃⼰动⼿做粽⼦,感受⾃⼰做粽⼦的乐趣。 三、结束部分
1、幼⼉做完粽⼦后,教师让幼⼉向⼤家介绍⾃⼰做的粽⼦和给粽⼦起的名字。 2、教师对幼⼉的表现进⾏表扬。
教师:⽼师在绘画区准备了很多的画纸和画笔,⼩朋友们去画出⼀副⾃⼰⼼⾥的端午节吧! 活动延伸;
1、艺术领域:画龙⾈。 2、语⾔领域:讲述屈原的故事。
3、⼿⼯活动:做五彩绳。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师⽬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活,⾃⼰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书,把以往⽐较重视的节⽇教育等⽅⾯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下,以为孩⼦记住节⽇的名称和⽇期就⾏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次次不重视中,孩⼦丧失了⽆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定的挑战,只有当⽼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先收集了⼀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事先做的准备⽐较充分,因此对孩⼦的回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的⼀些疑惑也能解答地⽐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较⼤的,所以每⼀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来说是有⼀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个延伸活动来进⾏。
从孩⼦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能够投⼊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个⼩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来说,在⼀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