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则的原⽂及翻译
《论语》是⼀部记述孔⼦及其弟⼦⾔⾏的典籍,也是⼀部优秀的语录体散⽂集。下⾯是⼩编为⼤家整理的论语⼋则的原⽂及翻译,欢迎阅读。
1、⼦⽈:“学⽽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远⽅来,不亦乐乎?⼈不知⽽不愠,不亦君⼦乎?”(《学⽽》)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既有学习⽅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指志同道合的⼈。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来,在⼀起探讨问题,是⼀种乐趣。⼈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的风格。这是讲个⼈修养问题。 2、⼦⽈:“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做⽼师了。 3、⼦⽈:“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味空想⽽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法的。
4、⼦⽈:“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说:“⼦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贡问⽈: “孔⽂⼦何以谓之‘⽂’也?”⼦⽈: “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公冶长》)
⼦贡问道:“孔⽂⼦为什么叫“⽂”呢?”孔⼦说:“他聪敏⽽⼜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如⾃⼰的⼈请教为耻。因此⽤‘⽂’做他的谥号。”这⾥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要勤学好问。 6、⼦⽈:“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何有于我哉!”(《述⽽》)
这⼀则是孔⼦的⾃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不断积累知识。“学⽽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境,从不感到满⾜。“诲⼈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孔于⼀⽣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的谦虚。 7、⼦⽈:“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述⽽》)
孔⼦说:“⼏个⼈在⼀起⾛路,其中必定有我的⽼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说的是只要虚⼼求教,到处都有⽼师。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说:“不到他努⼒想弄明⽩⽽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明⽩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