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6期·学术 VO J.37 NO.6 湖南农机 2010年1 1月 HUNAN AGRICUurUR/M.MACHINERY Nov.201 O 从文化对等角度看《桃花源记》英译 麻晓敏 (西安医学院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02) 摘要:中国文化典籍中“文化”两个字的意义举足轻重,所传达的信息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文化对等在这种翻 译活动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则。选取几位翻译大家有关《桃花源记》的译作,分析文化对等如何指导并影响各位译者对 文章标题、内容、等方面的处理。 关键词:中国文化典籍;《桃花源记》;翻译活动 中图分类号:1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10)06—0168—02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of¨Peach Blossom Spring.”English Translation MA Xiao一^ (Xi’∞Medical College,English Department,Xi’佩,Shaanxi 710002,China) Abstract:The Chin ese classics,”culture”of the word counts,the messag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therefore,culture and other activities in this translation of hte principle can not be ignored.We selected several translations of”Peach Blossom Spring。” the translation,analysis of culture such as how to guide and affect you the translator of the article title,content,and other aspects of treatment. Key words:chinese classics;”Peach Blossom Spring”;translation 陶渊明是西方学者非常感兴趣的中国诗人,许多国内外 译本分别是:林语堂“ e Peach Colony”;岁经国“A Tale ofthe 大家不断尝试将其诗文进行英译,各种各样的译本层出不穷。 Fountain of the Peach Blossom Spring”;方重“Peach—Blossom 本文对《桃花源记》几种英译本进行分析,研究文化因素如何 Springs”:A.R.Davis“Peach—Blossom Source”;以及尤金奈达“ 左右几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对《桃花源记》的几种译 The Story ofthe Peach Blossom Valley”。比较来看,林语堂、方重 本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 和A.R.Davis的翻译最为简单,只三个单词力求达到言简意赅 1 陶渊明及其《桃花源记》 的效果,但都没有完整地传达文章的主题,Colony使文章丧失 了美感,似乎是桃花强行霸占这个地方;而Davis则用Source “陶渊明的人格历来一直备受称道,他的《桃花源记》是千 来表示“源“,其实这里的“源”并非源头、来源,而是指乌托邦, 古传颂的佳作,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朴素理想。”(汪榕培, 同时“桃花源记”这个标题中有个“记”,很显然是在探索一个 2001)。陶渊明也是西方汉学家深感兴趣的一位中国诗人,其 地方,所以这个翻译也欠佳;方重的翻译给人提供了想想的空 诗文在国内外已有多种英译文本问世。据汪榕培先生收集,有 间,但也未完整表达主题;罗经国的版本,虽很到位,每个意群 的诗篇译文多达二十余种之多。《桃花源记》约作时作者归隐 都表达出来了,但是未免太过冗长;比较来看,奈达的翻译相 田园已有16年了。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 对来说恰到好处。从这点来看,如果译者能够充分把握标题的 关心国家政事。于是便有了《桃花源记》。 文化信息,那么内容上和结构上都能轻而易举驾驭。 2《桃花源记》英译的概述 本部分将选取几位翻译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第一段的英译 版本进行比较。 2.1《桃花源记》内容赏析 (1)…One day,he rowed his boatalong a stream…Thewood I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 extended several hundred footsteps along both banks of hte s ̄eam. 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 …in hopes ofdiscoveirngwhere山etrees ended…(罗经国,2006) 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 (2)…,ascended a stream…They lined hte banks for several 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 hundred paces:…wishing to go to the end of the grove…(A.R. 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Davis) 2_2从文化对等角度看著名翻译家对 I花源记》的翻译处理 (3)…One day he was walking along a bank.…about a hundred 首先是他们对《桃花源记》这个标题的翻译处理,他们的 yards.……(林语堂,2002) (4)…howfarhehad goneinfollowinga stream…andforquite 收稿日期:2010—09—28 作者简介:麻晓敏(1982一),女,陕西榆林人,助教,研究方向:英 adistance‘一Hewent on.intent on goingthroughthewoodedarea。·‘ 语教学。 (Nida,1982) 第37卷第6期 麻晓敏:从文化对等角度看《桃花源记》英译 169 从上述几个译本中罗经国先生的译本内容最为丰富,表 达最为充分准确,在内容上无可挑剔;林语堂先生的译本最为 简洁,所用字数最少。明显看出两人的翻译习惯和所采取的翻 心里,而不是传达一种希望和愿望,根据这一点来讲,Nida的 “intent”更为准确。 . 从这几点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文化因素在翻译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充分展现了中西方的 文化差异,比如说对“步”、“欲”的理解。 · 译策略不同。Nida和Davis的翻译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 把握了目的与读者的文化心理,但是在传神达意方面则不甚 完美。 典籍翻译既是一种艺术实践,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 从细节上来看,上述各个版本中对“缘溪行”的翻译: (1)…he rowedhisboatalonga stream…(罗经国译) (2)A fisherman joumeying along a stream reached a place 行为。译者不仅要译出陶渊明诗文的古典美、意境美和韵律 美,译出陶渊明的特有风格,而且要有跨文化意识,译出其诗 文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涵义,才能使更多英语读者知 (Davis译) ’ 陶、好陶、乐陶。 (3)One day he was walking along a bank….he tied up his boat…(林语堂译) 3结语 (4)had forgotten how far he had gone in following a stream. 中国古典诗文的翻译越来越被中外重视,像《桃花源记》 (Nida译) 这样的作品更是引起了中西方译界的高度重视和欣赏,但是 根据理解,第3种译法说“沿着河岸走”是不对的,因为下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翻译家,如若不能准确把握其中的文 文有“便舍船”句与之呼应。可能是受“复行数十步”影响,以为 化因素,翻译出来的作品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中国古典文化典 是步行走。“步”可作长度单位,未必就是步行。第2和第4种 籍英译的成果将越来月引人注目。 译法虽未说明前进的方式,但我们可以想象出,不过有时难免 参 考 文 献 造成误解。在这点上,罗经国先生处理比较得当,明确指出了 l 1]Nida,Eugene.Translating Meaning[M].California:English Language 交通工具是boat,与下文“便舍船”遥相呼应。 Institute,1982. 另外,四位译者对文中“夹岸数百步”的翻译也不相同,前 [2]Jeremy 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 and New York: 两位译者将其翻译为hundred foo ̄teps和hundred paces,他们 Roudedge,2001.、 都力求将“步”准确为“脚步”,但这里“步”并非这个意思,在古 [3]黄中习_陶渊明诗文英译的力作一读谭时霖《陶渊明》诗文英译EJ]. 代一步等于五尺,这样看来,林语堂处理的就比较精确和接 暨南学报,2002. [4]罗经国,古文观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近,因为“yard”,一码等于三英尺,那么hundred yards在数据 [5]林语堂.扬州瘦马[M].江西: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上就比较接近。而Nida的翻译,fora quite distance,这是一种比 [6]i3:榕培.让陶渊明走向世界[J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较模糊的译法,但这样的翻译通常比较容易接受。 [7]iz榕培.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再看四位译者对“欲穷其林”中“欲”字的翻译,它们分别 社.2000. 为in hopes of,whishing和intent,林语堂先生的译文中对此只 [8]汪榕培.英译陶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字未提。“欲”字在此的意思是“想要”、“打算”,是一种探索的 (上接第167页)太极拳可以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合并Ⅱ型 动的根本就在于能够调整人的整体动态平衡,从而达到人体 糖尿病患者的TG水平,升高HDL—C水平和HDL—C/TC比 的整体健康状态。纵观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又加之国家大力倡 值,改善脂代谢紊乱。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改善脂代谢还可以 导建身的主题,这使太极拳成了全民健身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改善糖代谢,能够使男性血浆MAO的活性显著降低,而女性 一部分。我们相信,由于太极拳运动的大力参与必将会使全民 的血糖显著降低,所以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因年龄增长引 健身运动开展的更加红火。 起的中枢神经老化的现象。 参 考 文 献 (5)对心理方面的影响。太极拳运动可以陶冶性情、愉悦 [1]肖毅.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1(18): 身心,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研究证实:在进行12周太极拳锻 56-57. 炼前后,特质焦虑、抑制状态有明显的降低。此外,前人通过比 [2]郭静如等.太极拳运动队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作用初探[J].天津体 较30名男性老年人参与太极拳运动前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 育学院学报,1996,4(11):14—17. 况,结果发现:太极拳可以使受试者在视、听和被动反应时均 [3]王维群等,老年健身运动的研究综述[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 有积极性的改变。 20(1):74—80. [4]王荣森等,40式杨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J] 北京 3结论 体育学院学报,1996,3(19):41—46. [5]杨锡让.实用体育健康医学[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5. 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机体这种或那种对立生命过程统 [6]赵淑英.体育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N].博士论文,2000. ~性的维持(动态平衡),疾病是这种统一性的破坏。太极拳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