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影响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爱问旅游网


影响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在低经济水平国家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新生儿窒息以29%居于首位[1],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自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开发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以来,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2]。经过多年的培训和推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正确实施。2010~2011年对126例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转归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现将原因分析及对策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10~2011年间分娩新生儿2349例,其中自然分娩1693例,剖宫产656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26例,新生儿窒息率5.36%,其中轻度窒息112例(88.9%,双胎2例),重度窒息12例(9.52%),由轻度转重度窒息2例(1.59%)。126例经抢救,治疗后118例治愈,7例转院继续治疗,1例死亡。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方法

根据Apgar评分(出生后1分钟以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0~2分,满分10分),生后1分钟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当5分钟时的Apgar评分<7分时,应每隔5分钟评分1次,直至20分钟。

原因分析及对策

产前阶段:①医务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产科医护人员在观察产程中,在长期反复的工作中易形成定位思维,凭经验估计胎心数目,对产前危险因素评估不足,未能在早期发现胎儿窘迫。②用物准备不足:在抢救过程中常因用物准备不足或用物不适宜而耽误抢救最佳时机。因此每个婴儿出生时,都应该作好复苏的准备,因为新生儿对复苏的需要可能是突如其来的。③现场抢救人力不足:产科人员经培训后大家接受能力不同,熟练程度不同。应成立复苏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助产士为组员。小组成员均要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并平时有机会多在中孕引产的死婴身上多训练,提高技能和自信心。每次分娩时,应该有至少1名主要负责照料新生儿且能胜任复苏的人;遇多胎分娩和其他的高危分娩时,按复苏小组人力调配要求,高年资医师或专科医生到场指挥抢救,人员要2~4名,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多胎分娩的每个新生儿都应有1个独立小组。

产时阶段:低年资的助产士知识缺乏,在接产时对分娩机转知识掌握不够,无法识别外旋转的正确方向。特别是产妇会阴低紧、肩难产时方向把握不准。对此在胎儿头娩出后,肩部娩出前,先用手挤压胎儿鼻部及口部的分泌物,如有胎粪,要先吸引口腔、鼻腔和后咽部。然后按照胎方位准确判断外旋转的方向,力

争一步到位,不得将胎儿颈部左右旋转。

产后窒息复苏阶段:①气道(初步复苏):这一步主要是保暖和开放气道,新生儿复苏最重要和有效地措施是提供通气输氧到婴儿的肺。开通气道就是关键。大家认为简单的技术,却容易忽略细节,都知道保暖,却不注重温度,过高或过低,婴儿断脐后助手迫不及待的给婴儿擦干,在没清理呼吸道前就给予了刺激,导致婴儿误吸,使窒息加重。特别是有粪染的婴儿,无论有无活力,忽略气管插管,导致粪染的黏液误吸入深部气管,造成气道堵塞或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所以首先调节辐射台温度保持在30~34℃,婴儿出生后夹紧并剪断脐带,清除婴儿先口腔后鼻腔的分泌物。再用暖毛巾擦干的时候,婴儿一般就自发呼吸。有胎粪污染的婴儿,在胎儿头部娩出后就用导管对鼻和口腔进行吸引,断脐后立即判断有无活力,如无活力,必须先行气管插管,并连接胎粪吸引管对气管直接吸引,以减少新生儿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气管插管是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最有效措施之一,不仅安全而且成功率为84.15%,过去未插管抢救成功率为65.24%[3]。不采用气管插管复苏新生儿窒息死亡率10.7%,采用插管复苏死亡率降至5.4%[4]。所以正确插管非常的重要。②药物:新生儿窒息复苏中,使用最多的药物主要是肾上腺素和碳酸氢钠,在使用肾上腺素时,易忽略肾上腺素的浓度,市面上有1:1000肾上腺素,忽视稀释,其次经气管进入肺部的药量不足;为了纠正窒息新生儿的酸中毒而盲目使用碳酸氢钠。应使用肾上腺素,正确的浓度和剂量是1:10000,0.1~0.3ml/kg,少量药物在注入相对大的气管导管时,可能会聚集在接头内,无法流入肺部吸收,可用0.5~1ml生理盐水使肾上腺素挤压出导管入肺,以保证肾上腺素足够药量的吸收。在使用碳酸氢钠时,不要一味的为了纠酸,过早使用。

讨 论

认识到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实施正确、及时、有效的复苏技术是抢救的关键。掌握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教程不等于胜任了新生儿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需要反复培训及反复的实践,产科、儿科医师和产房助产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和操作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药品和器械的齐全和完好,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和分工明确,技术娴熟,才能确保复苏成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虞人杰.加强窒息复苏培训,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及伤残率而努力[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3-6.

2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专家组.2010年新生儿窒息复苏国际新共识[J].中国围产杂志,2011,14(3):134-136.

3 崔果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J].辽宁医学杂志,1992,6(3):133.

4 李玉祥.14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体会[J].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

8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