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24课】

来源:爱问旅游网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人》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

案【部编版七上24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 ②其人舍.然大喜: ③及.其家穿井: ④丁氏对.曰: ⑤穿.井得一人:

⑨国人道.之: ⑩闻.之于宋君: 奈何

..忧其坏?: ..忧崩坠乎?奈何 奈.地坏何.?: 2、一词多义: 之:

①有闻而传之曰: ②国人道之: ③闻之于宋君: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⑤得一人之使: ⑥求闻之若此: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⑧因往晓之: ⑨晓之者: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舍: ①太丘舍去: ②其人舍然大喜: 若:

①若屈伸呼吸: ②未若柳絮闲风起: 其:

①及其家穿井: ②其人曰: ③何忧其坏: 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闻

①有闻而传之者: ②闻之于宋君: ③求闻之若此: ④不若无闻也: 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 ①闻之于宋君: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④告人曰: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

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

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翻译:

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什么作用?

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

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

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1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1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1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参考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奈何

..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

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 之:

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舍:

①太丘舍去:舍弃。

②其人舍然大喜:舍通“释”,解除、消除。 若:

①若屈伸呼吸:你。 ②未若柳絮闲风起:像,如。 其:

①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②其人曰:代词,那。 ③何忧其坏:代词,它。 于: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介词,向。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 闻

①有闻而传之者:知道、听说。 ②闻之于宋君:使知道。 ③求闻之若此:消息。 ④不若无闻也:知道、听说。 3、判断文言特殊句式:

①闻之于宋君:被动句,“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②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判断句+倒装句(状语后置),翻译: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③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倒装句,状语后置。

④告人曰:省略句,省略主语。(丁氏)告人曰。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

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 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穿井得一人》中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2、《穿井得一人》文中的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3、《穿井得一人》文末“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有什么作用?

4、《穿井得一人》中,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讹言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怎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5、《穿井得一人》中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6、《穿井得一人》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7、《穿井得一人》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8、《杞人忧天》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9、《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什么?

10、《杞人忧天》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1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

12、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13、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14、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答: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

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而非“脚”之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