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盐城市高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

江苏省盐城市高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

来源:爱问旅游网
江苏省盐城市2008年高考语文三模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甲、必考内容

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下列每对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率真/效率 乘警/乘风破浪 复辟/开天辟地 ...... B.脖颈/颈联 巷道/街谈巷议 粮囤/囤积居奇 ...... C.恫吓/吓唬 薄板/薄利多销 湮没/没齿不忘 ...... D.趑趄/趔趄 停泊/淡泊明志 哽咽/狼吞虎咽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外国媒体臆测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事威胁论”。 .

B.美国旧金出华人于26 日举行集会,要求CNN真诚地向中国人民道歉,并开除大.放厥词的CNN节目主持人卡弗蒂。 ...

C.西方有关中国问题的大量歪曲事实的报道告诉我们,惟有传媒和传媒人自身做到明荣知耻,方能在传媒上激浊扬清。 ....

D.报载,最近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手下留情,他情愿不做官,回老家种地。这种不情之请真是可笑之至。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铁道部将从今年5月1日起至6月30日,集中60天时间为东北地区集中抢运1000

万吨粮食,以最太限度地解决东北粮食外运难。

B.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旨在贯

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C.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

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D.在2008北京车展上,中国本土企业推出了88辆具有不同程度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款车

型,这表明了中国汽车事业正在飞速地发展。

4.阅读下面新闻片段,依据有关内容,以第二人称开头,写四句形象生动的话赞美金晶。(每 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片段一:4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在法国巴黎传递。被称为“轮椅上的微笑天使”中国火炬手金晶,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

片段二:传递过程中,无耻的“”分子毫无人性地把黑手伸向了坐在轮椅上的金晶, 试图从佥晶手中抢走火炬。金晶面对突如其表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

片段三:当时“”分子直扑金晶,企图抢走火炬。勇敢的金晶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 保护火炬。看到金晶死也不放手,丧心病狂的“”分子竟然一把揪住金晶的头发疯狂地 撕扭,企图让她松手……

字) (5分)

一种癌症杀手机器人,可在细胞内杀死癌症细胞。研究人员已经用结肠癌和胰腺癌等多 种人类癌细胞进行了实验。他们将这种“纳米机器人”在黑暗中放入实验中的人类癌细胞内。 放入装置由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制成。其内部导管是由特殊的化学物质偶氮苯构成,抗癌药物 可以装载在这种导管中到达病灶。通过光照射驱使“纳米推进器”在细胞中运动。在寻找到 目标后,导管中的抗癌药物被释放出来攻击癌细胞。值得惊讶的是,导管中的抗癌药物的释 放量竟然可以通过光的强度、波长和照射时间来进行精确。最令科学家激动的是,癌细 胞在攻击下被杀死,而且这种纳米机器人可以携带多种抗癌灭苯药物,可以从细胞内部杀死 多种癌症。

15 15 15 15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概括研究人员用“癌症杀手机器人”杀灭癌细胞的过程。(不超过40

40, 杀 灭 癌 细 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 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县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 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 .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威里寅缘关通。安中言京欺君僭 .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 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予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河北河东燕 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融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 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时山后诸州俱陷,唯平州为张觉所据。金人入燕,以觉为临海军 节度使。其后叛金,金人攻之,觉败奔燕。金人来索急,安中不得已,缢杀之,函其首送金。 郭药师宣言曰:“金人欲觉即与,若求药师,亦将与之乎?”安中惧,奏其言,因力求罢,药 师自是解体,金人终以是启衅。安中以上清宝箓宫使兼侍读召还,除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 公事。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又贬单州团.练副使。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封逻卒夜迹盗 . B.安中廉知之 . C.时上方乡神仙之事 .

迹:遗踪,搜寻 廉:考察,查访 乡:在乡间 论:议沦,评论

D.言者论其缔台王黼、童贯 .

7.下列句子中,全都显示王安中有奇才有胆识的一组是(3分)

①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 ②接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③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④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 ⑤缢杀之,函其首送金 ⑥奏其言,因力求罢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①⑥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在政和年间,天下的人争着谈出现吉祥的征兆,王安中与其他朝廷大臣一道作笺表祝

贺,宋徽宗看到王安中所写的笺表,称他是个有奇才的人。

B.王安中多次上奏列数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的罪行,皇上允诺等过了天守节就罢免

蔡京。蔡京非常害怕,日夜守在宫中,流着泪恳请皇上开恩。

C.宣和年间,金人妇顺宋王朝,后又攻入燕地,并用张觉担任临海节度使。后来张觉背

叛金人,被金人打败后投奔宋燕山府,最终死于宋人手中。

D.王安中主动要求到燕山府任职,但出于未能处理好与辽降将郭药师之间的关系,导致

郭药师“叛命”,安中后被朝廷“召还”,官职一降而再降。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3分)

(2) 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3分)

(3) 药师自是解俸,金人终以是启衅。(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人还荆州 唐·皇南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按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

(1) 诗歌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 (4分)

(2)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送别之情的?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诸葛竞《出师表》) (2)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袱点兵。(辛弃疾 《破阵子》) (3) 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遣遥游》) (4)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5) 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苏 东坡《赤璧赋》)

(6) 荀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趟过小河是故乡

宋长征

(1) 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遗遗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 梦里,母素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 里青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 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幺匆忙, 静静地流淌。

(3) 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 下一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 在夜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 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 光,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 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对,母亲撩起衣襟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 织在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 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 着童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街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

快要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是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7) 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 了青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 上等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 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 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 还在彼岸徘徊。

(9) 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 双眼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奈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 菊开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 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 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 希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

(12) 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 的月亮,月亮那幺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生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 还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摔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载动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 你还要踟躇么? 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生的幸福。

(14) 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的小船,在等你,趟过小河是故乡……

(选自2008年4月19日《散文选刊》中国美文网)

12.文中母亲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5分)

13.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4.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15.阅读最后一段,发掘“小河”在文中的丰富意蕴,探究文章的深刻思想。(6分) 乙、选考内容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论韩愈的“文以明道”(节选)

郑国民

(1) 韩愈一生中的最大成就是文学,而不是儒学,这是世人公认的。但是他终生从事 和努力探索的却是儒学,而不是文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和韩愈自身。在唐 代,或者说在所有的封建社会,有专门的教育职业,却不存在专业的文学家。人们学文,只 是手段,目的是以此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赏识,通过科举考试,获得进入仕途的通行证。因此, 逐渐积淀下了这样的社会心理:文章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们治世能力的水平, 虽不能完全划等号,但至少当时选拔人才是以此为标准的。韩愈也不例外,尽管他为文修辞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发表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 出他的治世之道,吸引众人注目,让人们接受并得到赏识,他必然要在文上花一番功夫。这 是韩愈作好文章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大的动力。

(2) 热衰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韩愈,在文章方面理所当然不会放过具有各种弊病的时文, 同时这也和他想作好文章以此知名于时是一致的。那种纤巧华丽雍容典雅的时文,和充满革 新的社会意识的内容格格不入,不能够承担起经世致用、淳风厚俗、有益教化的社会作用。 这样的文章也了思想的自由表达和感情的尽情抒发,因此,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文章。 韩愈提出文体的改革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而古文正好没有时文这些弊病,它一产生, 就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又因它是圣贤之道的载体,而这些道也正是韩愈想解 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据。这种内容和形式都优越于时文的古文,就自然而然成为韩愈的最佳 选择。但是,韩愈在具体进行文体改革时,并没有完全复归古文之中,原地踏步,而是以他 富有天才的创造力和勇敢的开拓精神,全面地突破了古文原有的模式,以丰富的表现手法, 创造性地发展了散文。以“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为例,韩愈完全突破了 “述哀之文,究以用韵为宜”的定法,全部采用散体文的形式,按着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流 动而娓娓道来,“字字是血,字字是泪”。韩愈此处彻底抛弃了用韵文写那些呆板生硬庄受典雅却又华而不实的谄谈之套话,而用细致入微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把痛苦内疚和无限哀痛之情表达出来,创造出了“使酷吏读之,亦不觉骇然流涕者”的艺术效果。

(3) 韩愈的创作实践征明,他倡导文体复古,并没有退回到古代原有的上去、停滞 不前,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创造性发展。韩愈顺应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打碎了六朝骈 加于各种文体的条条框框,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古文的表现手法,从而实现了文体的大、 大发展,这正是“惟善用古者能变古”,韩愈可以用各种文体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 情,尽管他极力反对骈文,但是他自觉地吸取了这种文章的辞采之工的优点,并把它融入到 先秦盛汉辩理论事之文的朴素无华之中,酝酿而成了他那种富有艺术美感和表现力的新文体。

(选自2000年第4期《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6.下列对韩愈“最大成就是文学而非儒学”,但致力的“却是儒学却不是文学”的原因分 析有错的一项是(3分)

A.当时社会有专门的教育职业,却不存在专业的文学家。 B.唐人学文只是入仕手段,目的仍在于甩儒学思想治世。

C.所写文章质量的高低,代表着一个人治世能力的水平。 D.韩愈作好文章的动力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的治世之道。 17.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在进行文体改革时,没有完全复归古文之中,表现了他富有天才的创造力和勇敢

的开拓精神。

B.韩愈倡导文体复古,但并没有退回到古代原有的上去,他为文描写细致入微,彻

底弃用韵文。

C.热衷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韩愈放弃使用与充满革新的社会意识格格不入的纤巧华丽雍容

典雅的时文。

D.《祭十二郎文》完全突破了以往的定法,创出了“使酷吏读之,亦不觉骇然流涕者”

的艺术效果。

18.古文“自然而然成为韩愈的最佳选择”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19.从文本看,韩愈的文学实践活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案头清供是君子之心

黄亚明

(1) 张中行先生撰过一篇《案头清供》。一黄色的大老玉米棒,一鲜红椭圆而坚硬的看 瓜,一上下两截一样粗的葫芦,鼎足而三,构成了张家植物谱系的独特书案风景。张先生明 言自己是常人,有想望,也有寂寞,故清供三件,一系“为无益之事”,“以遣有涯之躯”;二是说得积极些,有时面对它,映入目中,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常常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周围确有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2) 作为北大佳话,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曾被颂为“北大三老”,三人虽性格各异, 却均属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如今,硕果独存的季羡林先生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所谓“老 夫聊发少年狂”,神思焕发,散文随笔雨“井喷”之象。季羡林的新书《忆往述怀》正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诚恳实践。倘此书做案头清供,清的意义是花钱不多,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因为它老派又亲切,像兄弟闲聊,像师友交流,包含了一颗朴素的绵绵旧心。 (3) 《忆往述怀》也就两辑,“阀尽沧桑”和“学林漫步”。一忆旧交,叙旧事,兼及人 生感慨;一谈治学,追真求实,不散妄言谵言,皆是率真本性。如《爽朗的笑声》《园花寂寞红》《我的妻子》,似点滴之水折射出人间的真善美;如《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回头看看》《送礼》,有对青年的热望,有对现实的感喟,有对旧梦的追寻;如《谈西学东传》《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问中没有捷径》,谆谆教诲,不摆架子,不人云亦云,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无异于一声棒喝,对于懵懵懂懂、高枕不醒者,有醍醐灌顶之功效。季老的真、善、力、气,全在那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最终归于“情”字,恰似其自述:“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此乃季老毕生奉行不二的准则。

(4) 但反复拜读后,感觉季老的文章未必有格外的过人之处。它似乎缺乏圆熟的技巧, 鲜见新派的手法;它对当下学术界的不够满意,并以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如 何”,也不见和别的批评家没说过;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似乎也没有远超同时代的人,甚至, 比他年轻的,可能说得更道透。

(5) 慢慢一想,有点明白了。一位,真诚的老人,一位学问家,德与身齐,统一了人与 文。其魅力既有文字之内的思想,思想和真理一样,许多人明白、懂得,却难就难在能终生 践行之;也有文字之外的,消退了华衣美裳般的光环。他是个过来人,他没有强加于你,他 只是提醒、启发,所以华丽的技巧和手法、新奇的思想,统统见鬼去吧,要的就是来自人性、 人生深处的东西。守得住“笨功夫”的人,才是真聪明、大智慧。把它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 供,想必不会让人发笑。

(选自2008年4月21日《京华时报》)

20.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符台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张中行先生明白地说自己是平常之人,有想想,也有寂寞,所以书房案头清供三件物

件。

B.张中行先生家的独特书案风景经常使他的思路和情丝会忽然一跳,感到周围有不少温

暖。

C.季羡林与金克木、张中行都是治学有道做人有德的大家,因性格各异,被颂为“北大

三老”。

D.季羡林先生是“北大三老”中唯一健在的大师,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散文随笔创作

较丰。

21.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季羡林先生“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这句话是对“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最好解释。

B.《忆往述怀》对于当今一些治学无术或只术不学者和懵懵懂懂、离枕不醒者,均有着警

醒作用。

C.季羡林先生对当下学术界不是太满意,并以他自身的际遇和见解来回答“应该如何”

去做才好。

D.作为过来人,季羡林先生没有将他的思想强加于读者,而只是用朴素的文风来提醒、

启发大家。

22.阅读第(3)自然段,简述《忆往述怀》中表现了季羡杯先生怎样的君子之心?(6分) 23.文本中为什么要把《忆往述怀》“奉作现时代的案头清供”?请简要概括。(6分)

丙、必考内容

六、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台阶,是登高的途径,是向上的凭借;台阶,是生活之路的展现,是人生之路的昭示。

一步一台阶,能从跬步到达千里;一步一台阶,能从山脚登上颠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有人沿着台阶上,有人顺着台阶下……

请以“一步一台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加试内容

(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以下试题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至,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 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于工作夜乘小船就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1.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6分)

即 便 夜 乘 小 船 就 之 经 宿 方 至 造 门 不 前 而 返 人 问 其 故 王 曰 吾 本 乘 兴 而 行 兴 尽 而 返 何 必 见 戴 2.指出这段文字中王子猷的性格特点。(4分)

二、名著名篇阅读(15分)

3.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的结尾以诗歌般精妙的几笔点缀,给人留下了悠长的惋惜和无限的牵挂期盼。

B.《家》中觉新幻想“改良”,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高老太爷训斥了他一顿,不许他再出门。这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得知梅从宜宾回省城来了。

C.《故乡》通过贫苦农民闰土父子两代的童年对比,反映了自辛亥至“”前后中国农村走向全面崩溃以及农民的悲惨生活。《明天》通过皇帝复辟的传闻在一个偏僻农村的反响,反映了辛亥前后各阶级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动向。

D.海明威能把一则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剪裁,以檄简洁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读后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

E.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语言有着非凡的表现力。独自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是作者在剧中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诙谐而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对观众或读者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4.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5分)

5.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红楼梦》第三回“摔玉”事件中反映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三、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5分)

国际粮价上涨引发的思考

李飞

近几个月来,仝世界粮食价格涨声一片,成为令多个国冢头疼的难题。中国是世界上产 粮大国,粮食自给率达95%,国内粮价虽然也在涨,但涨幅相对而言不算很大。危机的发生也许尚未临近,但导致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已经凸显。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速度不断推进,各种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的需要导致从农民手中征用的土地不断增,我国可耕地面 积不断减少,逐渐逼近18亿亩警戒线。同时,由于化肥使用、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壤酸化等因素,耕地质量也在逐渐下降。我国总人口已超13亿,而且逐年递增,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粮食供需矛盾将不断凸显,一旦未来粮食危机爆发,供求矛盾并不是通过价格调节所能解决的。而且由于种粮所得收入不能维持农民家庭的开销,大量农民在现实面前选择“弃田从工”转战城市去当农民工,由此导致不少抛荒现象。

面对粮价上涨以及未来可能引发的粮食危机,应该如何应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加以考虑。在加强土地宏观管理的同时,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严格控制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严厉查处并打击各地违法违规圈地占地,防止土地浪费。严格控制人口 增长,继续实行计划生育不放松。建议农村实行二胎的地区取消二胎,实行独 生子女。由于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粮食价格相对偏低,光靠种粮收入维持不了农 民的各种开支,因此很多农民宁愿去城市打工都不愿守着家里那几亩薄田。应继续加大 种粮补贴,在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注意农资价格的过快上张,让农民真正得 到更多的实惠,提高种粮的积极性。现在粮食派费现象不容忽视,小到个人和家屣,大到学 校食堂和餐馆饭店,粮食浪费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因此、提倡节俭的消 费方式尤为重要,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的意识和风气。只 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压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莱应该打包带走等等。

在应对粮食危机问题上,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效甚丰。 也只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危机来临之时做到胸有成竹,临危不乱。

(选自2008牟4月25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6.我国目前凸现了哪些可以导致粮食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清分条概述。(每条不超过10字)(7分)

① ② ③ 10 10 10 7.分析文本,说说我们应采取哪些策略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每条不超过15

字)(8分) ① ② ③ ④

15 15 15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