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基本的情绪反应 C.混合的情绪反应 D.高级的情绪反应
7、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 A.条件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8、当教师以“病人”身份进入小班“医院”时,有六位“小医生”同时上来询问病情,每个孩子都积极地为教师看病、打针,忙的不亦乐乎。结果教师一共被打了六针; 对下班幼儿这种游戏行为最恰当的理解是( )。 A.过于重视教师的身份
B.角色游戏呈现合作游戏的特点 C.在游戏角色的定位中出现混乱 D.角色游戏呈现平行游戏的特点
9、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指向的是( )。 A.解放儿童的观察力 B.解放儿童的体力 C.解放儿童的智力 D.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0、最有利于儿童成长的依恋类型是( )。
A、回避型 B、安全型 C、反抗型 D、迟钝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2、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第 1 页 共 4 页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论述教师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意义与举措。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分析:
小班入园第二周,王老师发现小雅在餐点与运动后,仍会哭着要妈妈。老师抱她,感觉她身体绷得紧,问她要不要去小便,她摇头。老师又问:“要不要去大 便?”她点头。老师牵她到卫生间,她只拉一点就离开了。过一会儿,她又哭了。老师给她新玩具,和她玩游戏,但她的情绪还是不好。离园时,老师与她妈妈约 谈,了解到小雅在幼儿园拉不出大便。
第二天早操后,小雅又哭了,老师蹲下轻声问:“小雅是想上厕所了吗?”她点头。老师带她上厕所,她又只 拉一点就站起。“老师陪你多蹲一会儿,把大便都拉出来,好吗?”小雅又蹲下,但频频回头。这时,自动冲厕水箱的水“哗”的一声冲出,小雅“哇哇”大哭,扑 到老师身上,老师紧紧地抱住她,轻柔地说“老师抱着你拉,好吗?”
老师将水龙头关小,把小雅抱到离冲水口远一点的位置蹲下,小雅顺利拉完大便。连续一段时间,老师们轮流陪小雅上厕所,并且给予指导和观察小雅的如厕情况,让小雅学会如何使用厕所的冲水装置。小雅开始适应学校的厕所,发出久违的笑容。 问题:
请分析上述材料中教师的适宜行为。
2、材料分析: 情境一:
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他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他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他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
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
(2)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活动设计:
以动物的生存本领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第 2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答案】A 【解析】福禄贝尔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地创立者,而此时幼儿教师也从教师队伍分化出来. 2、D 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评价,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3、B儿童的教学中,教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学的主体是幼儿。
4、C,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故选C。 5、【答案】C 【解析】A,“真香”体现地是想象,B,“我要吃”体现地是需要,D,“这是什么”体现地是思维. 6、A 7、B
8、参考答案:D 9、D 10、B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幼儿园需要与家庭、社区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
(5)经济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1、答案如下:
《3-6岁幼儿发展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原则。 1、 意义结合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2、 个体差异性的定义 3、 幼儿个别差异类型
幼儿性别差异、幼儿的智力差异、幼儿性格差异、幼儿学习类型差异 4、 措施
(1) 寻找最近发展区,实施分层教学。
(2) 教学方法、补偿模式、治疗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教师的职业特点;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3)良好师幼关系的意义及分离焦虑的解决; 2、答案如下:
(1)莉莉的行为表明她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根据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表现为思维具有不守恒性、具体形象性、刻板性和泛灵性;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守恒性表现为两排相同数量的扣子,更改了排列方法,孩子会认为数量也发生了更改;具体形象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3个苹果是5个苹果,但不知道2+3=5,思维需要具体事物给予支持;刻板性表现为孩子知道2+3=5,但不知道3+2等于几;泛灵性表现在孩子认为娃娃、椅子都和她一样是有生命有思维的;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在孩子认为月亮是跟着他在运动的。
(2)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的启示为:
首先,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在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使幼儿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其次,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时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直观化,重视教具的形象、生动性。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指必须考虑到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基础,包括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也包括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和状况。
2、发展性原则 幼儿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及其发展过程;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刚刚萌芽的新特点和品质,扎住苗头加以指导和促进。
3、教育性原则 研究工作不免对被研究的幼儿发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过程的影响必须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和幼儿接触式的语言、态度,都必须符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要求。 2、答案如下: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并且要随着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对环境进行调整。
(3)幼儿参与的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五、活动设计(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参考答案: 活动:防御敌人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们生存的条件及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了解一些动物的防御本领。
第 3 页 共 4 页
3.萌发幼儿爱护、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形式:集体
活动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设计意图:
1.通过已有经验及学习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自身的防御武器。 2.知道想生存必须要防御敌人的进攻。 3.萌发幼儿爱护、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师幼互动:
1.教师先同幼儿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小动物们生活在哪里?它们有敌人吗?它们怎样保护自己,怎样生存?
2.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什么小动物,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如:刺猬、蜜蜂、螃蟹、海蜇、蚌、穿山甲、大象、蜗牛等,观察后发现它们自己的身体上有防御敌人的武器。
3.教师再出示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是什么小动物,是使用什么样的办法保护自己的。如:乌贼、黄鼠狼等,观察后发现它们能从身体里释放出气体和液体,赶走敌人。 4.出示海星、海参、壁虎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它们会使用分身术让敌人误以为是捕到了猎物。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品德和情感。
第 4 页 共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