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目的: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科研的组织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特制定本制度。 二、教科研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责: 1.教科研组织机构:
(1)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学校的总体教科研工作规划、组织实施、成果评审和全员培训等工作;
(2)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教科研中心的工作安排,负责学科教师的专业研修和教学指导等工作;
(3)教研组长:各学科设立教研组长,负责带领教研组进行研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等。 2.职责分工:
(1)学校教科研中心:
-制定年度教科研工作计划;
-组织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学科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 -组织对教研成果进行评选和表彰; -监督和指导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开展。 (2)学科教研组:
-搜集、整理和研究学科教学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并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和教学观摩等; -提供学科教学指导和培训,解答教学难题; -报送教学成果,并参与学校教研评估。 (3)教研组长:
-组织和指导教研组的工作; -搜集并整理学科教学经验和资源;
-协调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组织教研活动,包括研讨、观摩和培训等。 三、教科研工作流程:
1.教师教育研讨会:学校教科研中心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师教育研讨会,由中心负责安排具体内容和时间,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包括专题报告、教学展示和经验交流等环节。
2.学科教研活动:学科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学科教研活动,具体时间由学校教科研中心安排。活动包括学科教研会议、教学观摩、讲座和研讨等。
3.教学研究项目:学校教科研中心每学年组织教师开展一项教学研究项目,研究主题包括教学方法、教材改进和课程设计等。教师可以自由选择参与研究项目,并提交研究成果。
四、教科研成果的评选与表彰: 1.评选标准:
(1)创新性:教育教学和研究项目的创新性;
(2)实效性:研究成果对学生学业发展、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3)可推广性:研究成果对其他学校和教师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2.表彰方式:
(1)教科研成果优秀奖; (2)学科教研优秀组织奖; (3)优秀教研组长和教师奖;
(4)学校教科研中心工作先进个人奖。 五、教科研工作经费保障:
学校会为教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经费保障,用于教师参加学科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同时也会根据教科研成果的贡献情况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六、教科研工作考核评价:
学校将根据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贡献度进行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作为晋升和薪资调整的参考依据。
以上就是小学教科研管理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落实这一制度,将有效规范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全面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