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l2期 总第212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12,2011 Serial No.212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的探析 白 莉,曹士云,虞恩丽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目的:通过体育锻炼的调适,实施和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使其成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才。方 法: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综合方法,就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运用体育锻炼进行调适 作了系统探析。结果:大学生是心理状态最脆弱、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承受着更多的 精神挫折、心理矛盾和众多的特殊问题,如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适应、择业、恋爱等。结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调适学生的身 心矛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充分发展个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障碍;成因;体育锻炼;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11)12—0132—03 一、研究目的 实生活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社会方面,能有效地适应社会 环境,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并作出 贡献。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特殊性,属于典型的高智商、高 自我价值感、高压力群体。 1.有关运动作为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尚未建立 置身于两难选择甚至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时代浪潮之 中的当代大学生,生命力旺盛、思想感情活跃而且敏感,这些 特点与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相契合,造成了价值观念的激烈 碰撞、冲突与变迁。“在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之中,既有对新 的价值观念的适应,也有新的价值体系的整合;在这一过程 中,大学生这一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要敏感而迅速得 多”。 目前,运动与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体育运动正 日益成为一种提高和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手段。在国外,把 运动作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手段的研究 正引起学者的关注,例如:Morgan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潜在 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完全成熟,价值选择和判断 仍缺乏稳定而统一的标准,他们面对多重价值并存的社会文 化语境而置身于两难选择甚至多难选择的尴尬境地,比其他 社会群体承受着更多的精神挫折和心理矛盾。在感受时代 的精神状态所造成的普遍困惑的同时,还必须面对该群体存 在的许多特殊问题,如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适应、择业、恋 影响”的研究中指出:“剧烈运动后能降低焦虑;这种反应能 持续2—5小时;在惯常运动后能降低焦虑与压抑,且能提高 自尊。” 在国内,对运动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 阶段,运动作为心理健康干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有了长足发展。大多数研究具有 明显的实证色彩,强调数据、实验和临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为主。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较广,大多以大学生心理健 康状况测评、心理咨询、健康教育为主。但有关大学生心理 健康干预方面,有效、实用的调适和干预的措施不多,干预效 果的评价方法不够完善。 爱等,这些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后果。许多调 查研究表明了大学生是心理状态最脆弱、心理冲突和情绪行 为问题的高发群体。大学生属于民族素质层次较高的群体, 肩负着历史和人民的重托,因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干 预,加强体育锻炼,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 族的兴衰,理应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关注。 心理障碍是一种对环境适应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 状态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心理健康。据资料显 示: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J。 中国教育网有关“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调查,共 有1786名网友参与了调查投票。结果34.94%的网友认为 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和学 二、分析与讨论 根据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躯体、心理和社会适 应方面的和谐状态。心理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 三方面的意义。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 枢神经系统应功能正常,没有不健康体质遗传。在心理方 校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应付困难及承受力的锻炼。31.12% 的网友认为学习与生活、就业的压力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 碍的一个主要因素。认为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属于敏 面,对自我持肯定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 优点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同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面对现 感群体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难以排除情感危机等为主要原 因的分别占投票总数的12.5%和9.78% 。据中国疾病控 收稿日期:2011—10—09 作者简介:白莉,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的探析 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统计,目前大学生中有16%一 25%的人有心理障碍,主要特征是焦虑不安、精神恍惚、恐 惧、强迫症及抑郁症 J。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 分析,有助于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有关心理障碍,提高大学 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 133 (7)家庭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上的挫折。目前,由于绝 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来源,因而其家庭环 境因素特别是经济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影响较大。一部分 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条件差,生活压力大。个人 情感生活失败、父母离异、家庭突发不幸事件等一些问题也 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分析 (1)对大学学习环境不适应。根据对大学生调查显示, 低年级学生患紧张情绪问题的具体原因:一是“荣誉”问题上 的心理适应能力。据咨询,他们在中学是佼佼者,学习成绩 常常会使其遭受不同程度的精神上的打击,从而引起紧张情 绪和心理压力。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及其调适 (1)利用体育理论课传授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 平。体育运动把人生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成功、失败、挫折、欢 名列前茅居多,自幼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赞扬声 中,形成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一旦未满足,便感到心理不平 衡、泄气,精神上极端苦闷,对教师疏远,对社会工作处于冷 漠状态。二是考试和综合评分成绩进不到前几名,评奖评优 落榜。这些学生感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和压力大。 (2)专业选择不当。一方面,高考因填报志愿方式受家庭 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一味地追求当前的热门专业,结果发现所 学的热门专业根本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特点和志向;另一方面, 由于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较高,也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没有 机会选择学习热门专业,便对所学的专业课程丧失信心,表现 对学习无兴趣,情绪低落,缺乏学习激情和动力,经常缺课,甚 至有的不务正业,整天沉迷于游戏和吃喝玩乐之中。 (3)学习激烈竞争之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结构调整,国 家对高等学校注入了竞争机制,择优奖励,竞选班干部。同 时,由于较多的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如此 一来,人与人之间,胜利与失败之间,理想与能力之间,均会 产生各种对立心理,胜利者自鸣得意,失败者悲观失望,甚至 产生不服气和妒忌的情绪。 (4)学习负担过重。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学校由于部分 专业课程开得庞而杂,课程难度设置较大,学生学习时间长, 睡眠不足,并且缺乏充分的体育锻炼和情绪放松时间,学习 任务超负,使大脑过度疲劳,导致机能下降,引起注意力分 散,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受羁,进而学习效率低,成绩下降,同 时也会使学生紧张情绪、焦虑、神经衰弱。 (5)人际关系紧张中的矛盾。一个真诚友爱和谐的班集 体,其亲和力强,同学之间相处融洽,使人感受到自然和谐而 有安全感,学习和生活处于一种良好的竞争上进状态;若环 境恶劣,人际关系紧张,则感到烦躁恐慌,有些学生由于生活 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良嗜好,与周围同学的生物钟相冲突,并 且没有注意对他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最终造成与群体不相 容,互感压抑和紧张,铸成不和谐情境。 (6)毕业就业问题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选择职业是大学 生走上社会的重要一环,健康的择业心理是成功的关键。随 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高校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大学生国家包 分配制度被打破。“双向选择”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 这种机制的转变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自主择业的机会,但也 加大了择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社会的残酷竞争、就业困难、 人才供求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问题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 都会给择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大学生产生了紧张情 绪和心理矛盾问题。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综合素质能力较低 的学生,思想忧郁和紧张情绪症更严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乐、惊喜和痛苦等情感融注于短短的瞬间,使人们一次次去 经受各种意志的考验、心理的冲击,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失 败的痛苦,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懂得了如何去克服惰性、战胜 自己,如何去为理想拼搏进取。体育锻炼是人们的行为过 程,它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而且对人的心理过 程也产生重大影响,使锻炼者在运动中能获取团结协作、奋 发向上的凝聚力和自信心,能磨炼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 品质,能培养尊重他人、结交友谊的博大胸怀,同时体会到休 闲娱乐、身心放松的快乐感觉。根据教育部的有关体育与健 康教育的规定,利用体育理论课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健康 知识,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 素和不健康心理的症状,明白紧张情绪的形成与解决方法, 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和重要性,从而获得 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情绪是心理健康的直观晴雨表,情绪 影响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生理健康。例如《素质》中“怒伤 肝、恐伤肾、思伤脾、忧伤肺”说明情绪可以导致疾病。体育 活动能够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国外临床研究表明经常参加 有氧运动对人情绪有八种良好的作用:①提神;②放松精神, 减轻焦虑;③强化身体,应付压力;④淡化敌意和A型行为; ⑤脑清气爽,强化集中力和记忆力;⑥鼓舞正面自我形象,增 加信心;⑦感到愉快、舒服,好睡;⑧缓和沮丧情绪等 J。 (2)利用集体竞争项目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各项体育锻炼尤其是体育比赛 过程中,需要参与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和坚定的信心,顽强 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可 根据心理缺陷的不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是改善 不良心理状况、弥补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有效的方法。许多 研究和实践表明,可以运动处方为方案的调适心理疾病的方 法,规定锻炼者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要求,为 锻炼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运动方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可充 分利用集体竞争的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和竞 争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体育竞赛中,学生 通过比赛的胜与负、成与败的反复磨炼,充分调动和促进自 觉积极地进行体育的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和提高学生 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有利于强化和优化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与练习氛围,强化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开拓精神,培养 和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 (3)运用快乐体育消除紧张情绪。体育给青少年学生提 供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机会,使青少年学生得以从学习 压力、心理伤痛、情绪失衡等方面解脱乃至超越出来,从而以 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挑战。快乐体 134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体育锻炼调适的探析 个有效方法。当今世界,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和康复 手段被广泛应用。 育是锻炼者在运动中,心情愉悦兴奋,情绪激动高昂,积极主 动参与并能获得极大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体育教学中要善 于挖掘和编排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使枯燥、单调的教材内容 变得精彩有趣,让学生乐于接受,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 习,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要求。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不仅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更能融洽 人际关系,锻炼集体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热情,沟通他们的 心灵,从而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确立了诚信做人的基本 准则,使团结友谊等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产生一种无形却 巨大的凝聚力。 2.和谐的校园体育活动更有助于人本精神和个性解放 的体现 体育是人的精神与物质的高度统一,和谐的校园体育更 有助于人本精神和个性解放的体现,在对身体进行锻炼的同 时激发了情感,解放了思想,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 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高校体育作为特定的区域系统内的体 育活动域,是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现 代时尚体育运动是展现青春活力、时代风貌的最佳载体之 一(4)扬长避短,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认知。据现代心理学 实验表明,处于群体中的人在一起学习、工作、训练,很容易 引起比学赶超、力争上游、不甘落后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学 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效果。这种不甘落后的心理,在体育运 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个人在超越对手、赢得对手时,可以 。现代体育元素正渗透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 3.“阳光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 让高校变得更灵动、更活跃、更富有生机。 的调适作用 高校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开展“阳光体育 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调适作用。广大 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 育锻炼 ,既能有效地调适学生的身心矛盾,宣泄不良情绪, 培养优秀个性品质、坚强意志、心理耐挫折能力和良好情感, 又能防范和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消除心理紧张,减轻 学生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 勇于实践的精神。 4.实施和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高校体育的 丰富和完善 获得愉悦感和奋发向上的积极情绪体验。自我认知是一个 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彻底了解,标志着自我个性的形成水平。 自我认知的出现,使人不仅能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而 且能真正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情感丰 富,智力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接受能力较好,并有一定 的自学和自控能力。因此,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积极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同时, 学生可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特征及其爱好与特长,寻 求自己适宜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运动 中增强自信,积极接纳自我,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找到各自优 势与潜力,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实施和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地调适学 生的身心矛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能预防不良心理状态的 发生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 习惯和奠定终身体育观念,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 及充分发展个性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利于对我国高等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5)加强意志锻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体育运动的竞 技性决定了为达到目的必须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成功并不 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每个人不怕艰辛,不怕困难,勇于拼 搏。在众人目光注视下和规则制约下的体育竞赛中,必须用 自己真实的才能展现出高超的技巧,表现出自己超人的“本 领”,才能获得胜利,赢得人们的认可和赞美。青年学生在心 理活动中,目的性动机的冲突与斗争、困惑与矛盾都与意志 品质密切相关。意志力量是自我控制的一种核心能力,自我 控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 坚毅性和自制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但有些学生由于意志 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导致心理出现问题。体育锻炼作 为加强意志锻炼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培养学生顽强坚韧的意 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 别是紧张情绪的发生,就要不断培养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 质,克服消极不良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意志的控制作用。 [1]齐燕妮.运动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及其意义[J]. 中国运动医学,1992,(4). [2][美]丹尼斯・罗伯斯坦。体力状况、内啡肽和情绪 稳定性[J].中国运动医学,1988,(7). [3]上海心理健康热线网.大学生心理障碍调查[EB/ OL].(2002—10—30)[2008—01—12].http://sina.com. Cn. [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 理障碍[EB/OL].(2004一O2—13)[2008—01—12].http:// sina.com. ̄11. 三、结论与建议 1.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和康复手段被广泛应用 大学生是心理状态最脆弱、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 高发群体之一。学习上的持久紧张感与竞争压力感,人际关 系不良及社会交往恐惧,性压抑与性敏感,思乡想家及环境 适应性不良,恋爱受挫与单相思,专业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学 习动力,心理素质脆弱,经不起批评和打击等,是引发大学生 [5]知非斋语言文学网.任永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及预防对策[EB/OL].(2005—12—9)[2008—01—12].ht. tp://sina.com.cn. [6]钱建龙.体育运动与身心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2006:113. [7]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 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 —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地松弛人 们紧张的情绪,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 12—23. [责任编辑: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