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融合课程,让学生们爱上“作业”

融合课程,让学生们爱上“作业”

来源:爱问旅游网
58

2020年第3期当代教科研学科教育·应用指南

融合课程,让学生们爱上“作业”

姚 蒙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

许多老师一定和我有过一样的困惑,布置多造型新颖独特、具有时尚风格的保温器皿!为什么样的作业孩子们才爱完成,甚至主动完成,此,我们还进行了作业的评比和展示。寒冷的冬还收获颇丰呢?于是,我一直在探索研究,如今天,同学们自发将亲手制作的保温器皿送给坚守结合学校的融合课程、百种体验活动,我发现学在不同岗位的辛勤工作者,这是爱的传递,这是生们渐渐感受到了做作业的乐趣,甚至爱上了这

温度的传递,这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望湖路小样的作业……

学“爱的教育”精神的传递。…

一、项目式学习,让作业富有创意像这样的项目式学习还有很多,例如:纸“魔我校的融合课是学校课程改革中的特色课术”——再生纸的制作探索,家长们也参与到同程,老师结合每个单元的特点,组织同学们进行学们的活动中,在感受纸文化的同时,亲子关系专题式项目化学习。有一个单元是冷热与温度,更加融洽;落叶飞舞——逐梦童年活动中,一幅结合这个单元的特点,我们号召四年级的同学们幅精美绝伦、富有创意的剪贴画,提高了孩子们开展了“我是造热小工匠”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培养了美感,同时唤起了他们珍爱活动中,教师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美好世界,保护美丽环境的意识……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项目式作业一布置下去,同学们显示出前所未有学习参与的热情更高了,学习能力更强了,这样的热情,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了有关保温器皿的的学习使孩子们的学习视野更宽,探究能力也得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不同的保温器皿到了有效的提升。

的保温情况有所不同,这跟保温器皿的材质、保二、实践式活动,让作业富有乐趣

温器皿的保温层制作工艺、保温器皿的颜色等密为了让同学们接触更为广阔而真实的世界,切相关。在保温杯的设计理念上,同学们融合了融合课的老师们结合课本主题内容,从学生视角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美术、卫生等各出发,精心设计研学内容,让实践与体验成为一学科的知识,着重宣传利用环保材料来制作,注份丰富的作业资源。上学期,我们围绕研发的主重保温器皿的保温性能,并进行了科学的保温测题课程《水的奥秘》开展了一次“一滴自来水的试。孩子们大胆地对保温器皿进行创新和美化,旅行”实践活动。活动分三个板块:我知道——在家长和老师的协助下,我们的小工匠打造出许

微调查;我行走——微发现;我感悟——微思考。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学科教育·应用指南当代教科研

2020年第3期

“行”之前先做好小组分工及查阅资料,了解沈到骄傲,对叔叔阿姨的辛苦工作充满敬佩,也不城自来水由哪里来,调查小组队员每家用水情况,忘在“微思考”中分享自己对保护水资源的新思感受自来水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行”之中考、新打算。

小组队员合作,倾听、记录、拍照、提问,熟悉带着思考参观水厂,了解一滴水的旅程;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和净化工艺;“行”之后要写在明媚的春光中走进花卉市场,聆听种植者养下自己对保护水资源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和同伴、花的经验;亲手养殖蚕宝宝,在耐心中体会收家长一起分享。同学们首先积极参与“微调查”,获的喜悦;轮流值日融合园,在坚持中体会采继而走进水厂近距离感受净水工艺流程,边体验摘的快乐……

边聆听边发现,感受着沈城百年供水的历史,赞实践活动,是最美的语言,同学们在一次次叹着自来水净化流程先进的自动化管理方式,对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融合课程,每一道工序、每一处管道、每一种仪器,同学们交创意的作业,让孩子们由被动地“写作业”到都充满了兴趣。参观中,同学们对科技的进步感个性地“展作业”,从而真正地爱上“做作业”!

勿让年底总结沦为收材料/吴维煊临近年底,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都要盘点、总结部门或学校的教育教学实绩。这原本是一项常规性工作,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的工作总结沦为“收材料”,给行政人员和教师带来较大困扰。上交必要的总结材料是工作需要,但是以材料“论英雄”,甚至将材料是否完整作为唯一评价标准,消耗了教师大量时间。一些学校上交材料之多、之细、之繁,甚至让“收材料”沦为季节性顽疾。在有些人的观念中,提交的材料越多,说明工作做得越细、越实、越到位。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教师不仅要准备纸质材料,还要准备图片和视频材料。这直接导致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性工作变得异常复杂,如教师备课、上课、教研组活动、教师间相互听课,等等。以教师间相互听课为例,听课本是教师基于自我需求的自发性学习活动,但是在以材料“论英雄”的管理导向下,教师每听一节课都要做好笔记、拍照、存档。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浪费了管理人员的精力,也影响了不少教师听课的积极性。同时,一些学校的部分管理人员教育理念落后、专业发展乏力。以教科室主任为例,如果教科室主任研究能力薄弱,缺乏教育思想和理念,就无法带领一线教师进行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研究,只能将重点放在“收材料”这类容易流于表面的工作上。

…“收材料”是每年年底很多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如果将其作为工作的主要部分甚至全部,那管理的重心就会变成教师如何做更多、更好、更漂亮的材料。这不仅剥夺了教师学习研修的时间,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制约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也让学校管理工作步入“形式化”的轨道。

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倡导给广大一线教师减负。临近年底,“做材料、交材料”这种季节性顽疾,能否得到一定程度的治愈?这就需要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管理人员从思想上真正做出转变,切实扭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做法,加强学习,拓展视野,重视自身专业成长,成为能带领一线教师不断进步的“领头雁”。此外,还需要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让管理人员远离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从“发通知、收材料”的工作状态中走出来,认真研究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成为引领广大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排头兵”。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5日第2版)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