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画屏金鹧鸪——论温庭筠词的意蕴美

画屏金鹧鸪——论温庭筠词的意蕴美

来源:爱问旅游网
第3O卷第6期 2009年6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01.30No.6 Jun.2009 画屏金鹧鸪 论温庭筠词的意蕴美 周建华 (赤峰学院摘教务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要:温庭筠以自己独特、鲜明的艳体词开了“花间”词风,影响了一大批词人,使词从民间词向文人词转变。温庭筠给 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艳曲”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并以个人的创作实践使词逐渐离开了诗,取得的地位。本文旨在从裱丽 的香艳美、客观的静态美、意象的跳接美三个方面分析其词的意蕴。 关键词:裱艳;香软;意象;温庭筠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09)06—0004—03 王国维说:“‘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很 受。“暖”蕴涵了温馨温暖的直观感受,“香”传递了芬芳妩媚 的气息,“惹”字显出纤柔缠绵,“梦”更令人浮想,配以鸳鸯 锦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即被引到暖香之中所牵惹出的梦 境。总的说来,温词的香艳美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裱丽的形象世界 准确地概括了温词的艺术风格。温词意象富丽,用词华美, 刻画深细,而且很善于烘托香艳浓丽的氛围,造成强烈的感 官印象。但作者的情感是隐晦的,隐于静静的闺房之中,藏 于华美的装饰之下。“画屏”与“金鹧鸪”本是两个非常鲜明 的意象,词人却能通过这些静态的意象来抒发内心的苦闷。 这些意象是词中人物形象的双重展示,它们衬托着人物华 丽的外表,也暗示着她们空虚的心境。王国维曾以“画屏金 温词在人物描写、意象组合和环境营造诸方面向着香 艳、纯情、唯美方面发展,使其形象世界带有艳而美、香而软 的审美特征。艳丽的女性形象、密丽的名物意象、富丽的环 鹧鸪”来概括温庭筠词的特点,“画屏”和“金鹧鸪”展示给我 们的是客观、静态的特点,“鹧鸪”前用“金”修饰,显示其浓 艳的艺术特点。现对温词艺术特点分析如下: 一境景象构成其形象世界的三个方面。 温词中所出现的抒情主人公,十九写女性生活,基本上 不是宫妃,便是歌妓;不是思妇,便是怨女。《花间集》所收录 的六十六首温词中,除了十首男女性别不明显,只是从一般 、裱丽的香艳美 温庭筠的词中充满脂粉香泽,浓艳重抹,刻意描述女子 体态容貌。题材偏于闺情,表现重于柔婉,词句过于雕琢,这 立场上来描写外,明显站在女性立场上或以女性为歌咏对 象的共有五十二首。如《菩萨蛮》,尽描闺中人姿容体态,传 可能是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又不能直言申辩,联想到其频 遭打击、潦倒终生的生活经历,于是通过对不幸妇女的描绘 来表达他在统治集团里被排挤的心情。 达其幽怨情怀;《南歌子》全写歌妓的心理活动,体现其微妙 的情感变化。温庭筠以代言的手法专注于红粉佳人,津津于 红楼夜月,男子而作闺音,以女性特有的眼光和口吻观察事 物,抒发情怀,细致人微地描写惊鸿艳影,黛眉香腮。作者着 力刻划女子的香、艳、娇、媚的形态之美,服饰之美,用具之 温庭筠词多选取华美的物象,注重遣用词语的色感和 味感,特别注重诗歌表面上给人的感官形象。李冰若《栩庄 漫记》:“飞卿惯用金鹧鸪、金游端、金凤凰、金翡翠诸字以表 富丽,其实无非绣金耳。十四首中既累见之,何才俭若此。本 欲假以形容艳丽,乃徒彰其俗劣,正如小家碧玉初入绮罗丛 中,只能识此数事,便矜羡不已也。”刘熙载在《艺概》中指 出:“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从“绮怨”两字 便能解读出温词香艳的审美特征。温词也正是通过艳丽精 美的外表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 美。以其十四首《菩萨蛮》为例,仅描写女子肤色美白的词语 就有“香腮”、“香雪”、“香红”、“香闺”、“香烛”、“暖香”、“落 香”等等;凸现女性服饰精美的词语就有“金鹧鸪”、“金满 鹳”、“金翡翠”、“金翠钿”、“金凤凰”等等;描写女性用具华 贵的词语就有“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玉钗”、“玉 钩”、“绿檀”、“宝函”、“钿雀”、“鸾镜”等等。作者似乎是费尽 心思,遣用丽词藻句描绘女性形象,力求在读者心中留下美 好印象。 温词辞藻华丽,色彩鲜明,善于写景状物,善于描摹人 物的容貌、服饰、情态,并以此来表现或暗示人物的心境、情 思,很少直接抒情。如其《菩萨蛮》中“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 温庭筠非常重视意象的组合,他往往通过密丽的名物 意象,由物及人,物人相映,或托物喻意,或彰理显情。其词 惹梦鸳鸯锦”一句,他标举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帘”、“玻 璃枕”、“鸳鸯锦”,而且给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暖香惹 梦鸳鸯锦”短短七个字,传达给读者的却是“暖”和“香”的感 ・充满着自然意象、人工意象、禽鸟意象、闺阁意象等等,使其 词体现浓艳香软的特点。但用得最多也是最有特色的是围 绕女性的闺阁意象,如《菩萨蛮》其十: 4・ 宝函钿雀金满鹅,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和丝,驿桥 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技,此情谁 得知? 直接参与形象的设色与环境的构成,凸现其闺阁氛围的高 雅精美。在表现手法上,广泛使用比兴、象征、暗示、用典之 法,使其话语表达既状于目前又情在言外。温词裱丽的语 言。虽未免因堆砌雕琢而不能自然流转,但对于抒情艳情而 言,却自有其情思隐约、意内而言外的特殊表现力。 二、客观的静态美 在吴山、杨柳、驿桥、春雨、芳草、河岸等以水为中心的 意象烘托下,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位绝色美人,然而这美人的 形象却是怨悱愁闷的。这种愁闷的指向是不明了的,模糊 的,心绪化的。南方美丽之景与女性美丽之貌相互映衬、相 互生发,无疑拓展了词境。所以,深一层来看,它所呈现的烟 水迷离的柔美词境还只是一种外观,而其核心实是那一腔 温庭筠词多客观之作和纯美之作,正如王国维先生所 阐述的“画屏金鹧鸪”那样,其词如一幅幅剪贴的画面,感觉 就像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完全是一种静态美。作者在 缠绵徘侧的香艳之情。 温词的意象的组合是密丽秣艳的,试举温词中描写女 性容貌、体态的意象有鬓云、双鬓、蝉鬓、香腮、笑靥、花靥、 山额、睡脸、红粉脸、仙容、芳颜、嫩脸、眉黛、黛眉、波眼、舞 腰、柳腰、玉腕、雪胸等,加之“香腮”、“香闺”、“金翡翠”、“金 翠钿”等意象的烘托映衬,各种香软意象可谓密集,甚至有 堆砌重复之嫌。如一句词中包含有两个意象的有:“藕丝秋 色浅”、“眉黛远山绿”、“画罗金翡翠”、“画屏金鹧鸪”等;一 句词中包含有三个意象的有:“翠翘金缕双潞端”、“画堂照 帘残烛”、“钗斜簪云鬓髻”、“细雨晓莺春晚”等。温词意象的 密丽裱艳,一方面是晚唐人以富为美、以艳为美的审美心理 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晚唐绮艳诗风对词体创作的影响。 (二)裱丽的话语世界 温词在语汇的运用上同样体现了女性化以艳为美、以 柔为美的审美趣味,这表现在温词中大量使用诉诸感官的 香艳辞藻。温词中,视觉方面用“红”字最多,共出现16次,味 觉方面用“香”字最多,超过2O次,以描写女子容貌和以女子 为中心的装饰、环境的词汇中,“眉”、“鬓”、“钿”、“屏”、 “楼”、“帘”这些词语出现也极为频繁,充分说明温词把创作 视角转移到女性身上,以女性为主体,创造了一种香艳柔媚 的花间风格。由于其描写人物形象都为香艳富贵的女性,故 其环境的营造亦都为富丽杰构的闺阁氛围。她们的居室是 “玉楼”、“画楼”、“凤楼”、“池阁”、“金堂”。楼上有可供她们 望远怀人时扶手用的“阑”、“阑干”;室内悬挂有体现女性妩 媚气息的“秀帘”、“珠帘”、“水精帘”、“翠箔”等,垂着极具香 艳闺阁特色的“翠幕”、“罗幕”、“罗帷”、“凤凰帷”、“锦帐”、 “凤帐”等;床上放着富丽香艳的“锦衾”、“绣衾”、“鸳衾”、 “鸳被”,摆着“玻璃枕”、“鸳枕”、“鸳鸯枕”、“金带枕”、“山 枕”;床附近有“银屏”、“锦屏”、“画屏”;夜里室内燃有“红 烛”、“银烛”、“香烛”等蜡烛。温庭筠选取华美的意象,稼丽 的词藻极力描绘女性主人公的居室用具的富丽华美,其铺 陈夸张的手法直可与诗赋相比。温词的某些作品在写“物” 时堆砌辞藻过密,给作品带来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沉闷感。 而绮丽婉媚的词汇也会使人由富艳之感而趋向媚俗之感。 词人以具有鲜明视觉效果的语汇来刻画环境、物体和 人物,如同一幅幅图案式的画面,借以强化词的情感因素。 在晚唐五代词中,如“画堂”、“红蜡”、“罗襦”、“琐窗”“绣 袂”、“金缕”等等语汇,大量地存在,反复地使用。在遣词造 句上。温词以绮词丽语抒写画楼绣阁的丽人艳思,不仅时常 选用“惆怅”、“芳菲“、“鸳鸯“和“音律”、“徘徊”等双声叠韵 字以求美听,使之与所描写的形象、构建的环境高度谐和, 而且还喜欢选用“金”、“玉”、“翠”、“黛”,“锦”、“画”、“玉”、 “芳”之类具有色彩美、富贵态、香艳味的字眼作修饰成份, 运用这些物象时,往往只作冷静客观的描述,而不作更多的 主观抒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评日:“针缕之密,南宋人 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以 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温庭筠的词正是在这 种对现实意象的纯美描绘中不断转换视角,创造出隐曲含 蓄、虚实难辨的词境,同时也奠定了浓艳、细腻、婉约的词体 风格。 温词多为客观之作,对女性容貌、姿态、服饰、环境的描 写,多用客观冷静的笔调,喜欢用诉诸感官的密集而冷艳的 词藻来描写。如写服饰的词语用“金鹧鸪”、“绣衫”、“金翡 翠”、“金凤凰”等;写闺房用品用“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 玉钩,鸾镜”等语,给人华贵浓艳之感官刺激。进入温庭筠词 中,映入眼帘的是如“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更 漏子》)、“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菩萨蛮》)等女子情思 画面。华美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意象色彩鲜明,以静为主,烘 托出寂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过滤掉了世俗的尘杂厚重,不 夹杂作者的喜恶爱好,给人纯美的感觉。所以,其词使人读 之,没有情绪激动陶醉哀伤之感觉,只作理智澄澈冷静安详 之观赏。这正是温词独特之处。 温词虽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但所描写的情景依然能引 发人美好连绵的情感想像。而且把这些景物,意象排列在一 起,不用刻意强调,仔细品味,幽静之美,幽怨之情,自然流 泻而出。让人在形象美的享受后领悟到其暗示的情感韵味, 从而回味人生的一分无奈,或者生发更深沉的人生感慨。读 者阅读时感受过程处在自由状态中,与说教、言志类作品相 比,它的想像空间更大。读者可以由相同的描写,结合个人 的经历、欣赏水平产生多方面的理解,拥有自己真实的感 受。作者以再现某种图景唤起人们的认识从而引动情感,在 这里,读者的情感联想是主动自觉的,真实而强烈的,因而 能达到精神的净化陶冶或丰富心灵感受的审美效果。这种 精神陶冶方式符合人性的自然,比之于说教类作品强迫或 让人被动接受某一种情感或观念,两者对人性的陶冶感染 效果优劣立现。温词让人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体察一份悠 远深渺的情感,引发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惊,而“女性叙写”从 形式到内容,更能增加这份感染力。 温庭筠的词多用客观的笔触,以铺陈浓丽取胜,大半托 词闺帷,极其婉雅,充满绘画美。他的一些词,整首或一首中 的某些语句就是绚烂的画。如《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是 一幅采莲女月夜采莲对景惆怅的画面;再如《菩萨蛮》中的 “宝函钿雀金涕耪,沈香阁上吴山碧”,“竹风轻动庭除冷,珠 帘月上玲珑影”,“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蝉 鬓美人愁绝”,“泪流玉筋千条”诸句,无论是写室内之景物, ・ 5 ・ 或者是人之动作,人之装饰,甚至人之感情,读之觉得皆为 画意,极为精美。 三、意象的跳接美 温庭筠许多词都运用了跳接的手法。此手法可增大词 的意境的时空跨度,从而使其具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 意象的组合和处理上,温词多通过实景实物构成境界。在同 一首词中往往跳跃几条线索,给读者暗示了多层意思。这种 意象组合使他摆脱了传统诗学的理性束缚,因此叙述时空 杂糅,不用虚词连接,意象之间若断若续,人物的情绪随着 意象的跳跃而瞬息变化。但也正因为温庭筠较多使用客观 物象,所以写得相当表面化,缺乏贯穿整首词内部的情感意 脉;或虽存在这种情感意脉,但其力量明显不足。这样就势 必会造成跳而不接的弊病,使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难以连 贯,而显晦涩难懂。即使是运用得比较好的作品,也很难达 到朗畅、珠圆玉润的境界。对此李冰若《栩庄漫记》以其《菩 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为例批评日:“以一句或二句描写一 简单之妆饰,而其下突接别意,使词意不贯,浪费丽字,转成 赘尤,为温词之通病。” 温词每每以外界景物反映人物内心之情。所写情景与 人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跳跃性很大,使人感到是由一个个 电影镜头组成的,或近镜头、或远镜头,巧妙地组成一首词。 可见作者构思之独特,运笔之奇绝。且看这首《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 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 风。 这是由远镜头、近镜头和梦境组成的一首词,它刻划出 一个美丽多情而又孤单寂寞的思妇形象。“水精帘里颇黎 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是远镜头,透过水晶帘,只见在绣有鸳 鸯的锦帐里,一个女子正倚在玻璃枕上安眠。梦境:江上柳色 如烟,月亮将落下去了,大雁急速地飞过。这个梦境反映出 那位女子的相思之苦,她盼念远人,而音讯全无,使得她白 大愁,连睡梦里也愁苦不堪。《白雨斋词话》云:…江上柳如 烟,雁飞残月天’。飞卿佳句也。好在是梦中情况,使觉绵缈 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悟此方许为词。”正说出 了这两句词的妙处。“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 红,玉钗头上风。”写这女子的穿戴,这是一组渐渐拉近的镜 头,映现出一个身穿淡黄色袭服,两鬓各插着一朵红花,玉 钗在头上微微颤动。可以将这首词理解为一幅美人春睡图。 读温词往往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与温词擅长使用突然 的跳转有很大关系。如:“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 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水精为帘,玻璃为枕,何其玲 珑精致;五彩锦衾,薰以暖香,何其富丽温馨。前两句重在写 暖写精致,后两句则突转凄凉和朦胧,对比十分鲜明。而且 前两句在室内,后两句则转至室外,其间并无明显的脉络可 寻。此首词中自始至终似乎一直在写景。写帘写枕,又写鸳 鸯锦,然后写清江烟柳,写残月飞雁,写服饰,写饰物,一直 在罗列名物,五花八门,层层叠出,使人目不暇接。而且相互 之间似没有什么联系,转折也是十分突然,例如三四句与一 二句之间毫无联络。这种写法恰恰在平淡的描述中将人物 的情恨悄然托出。温词也正是因为使用这不着痕迹的跳转, 在短小的篇幅中留下了很大的空白,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 ・6・ 的空问。 再如《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 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一二句正粗笔勾勒梦境中之事物。 杏花绿杨无不蕴涵着离别的情绪,却又在三四句转到室内 灯下人物自梦境中醒来,中间不假一笔,却将失落的情怀在 这空白中展露无疑,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味道。 温词的时间跳跃性也很大,能在一首短短的词中,三言 两语地由白天写到晚上,又由晚上写到白天。另一首《菩萨 蛮》中:“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 窗灯半明。”由“莺声”(白天)到“月”(晚上)再到“灯半明”(天 亮)。温庭筠思妇词中还有一个特点,往往由眼前景色跳跃到 以前送别时的景色。如《菩萨蛮》词中有:“杨柳又如丝,驿桥 春雨时”,“门外草凄凄,送君闻马嘶”,“相见牡丹时,暂来还 别离”,些回忆性的情景与梦境是有相似之处的,不妨也归 入远镜头之列,充满着绘画美。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温词中若仅仅是空间上的跳跃, 而且跳跃不大,则整首词就构成一幅图画;一首词中不仅有 空间上的跳跃,而且又有时间上的跳跃,这样在一首词中就 可能构成多幅图画。 温庭筠词是花间派词的先导,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除常见的闺阁、歌妓题材外,还有写 戍妇思念征夫、女道士、祠庙赛神、采莲女子的爱情和商妇 的相思等。温词的风格以稼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 情。其词一向以意象密集繁复、跳跃而为人所共知,而且他 常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对人物情态装饰作客观的描绘。他词 中的意象是直接诉诸感官的,不作情感的直接宣泄。温词的 意象是密集的,在极小的篇幅中常常纳入众多的意象。作者 只是用浓丽的字眼把生活中众多的实象进行冷静客观的平 列,并不着意于形式上的联系和融贯,而且情绪平和,只是 在意象的建构中隐隐约约地流露出哀怨缠绵。温词的色彩 也是浓艳的,他喜欢运用颜色鲜明的意象。正是这些具有鲜 明色彩的意象构成了镂金错采的效果,而且表现出一种不 连贯的跳跃。但从美学角度看,温庭筠是以心灵感受为线索 将这些意象暗接隐合起来的。俞平伯先生指出:“飞卿之词 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在读 者心眼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必问其脉络神理如何,而 脉络神理按之则俨然自在。譬之双美,异地相逢,一朝绾合, 柔情美景并入毫端,固未易以迹象求也。”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6. [2]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俞平伯.读词偶得.上海书店。1984. [4]刘熙载.艺概.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 (5]李冰若.栩庄漫记.张璋.全唐五代词.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 [7]刘尊明.唐五代词史论稿.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8]高峰.唐五代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6. (责任编辑王文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