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在建筑施工中进行质量控制

如何在建筑施工中进行质量控制

来源:爱问旅游网


如何在建筑施工中进行质量控制

摘要:建筑产品最终质量的好坏与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分不开的,要提高房屋产品质量就必须抓好施工阶段的各环节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质量控制 施工管理 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产生经济效益,满足建设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施工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建设工程投资按计划工期交付使用,在预定的期限内尽早的收回投资,我从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几个方面做以下分析探讨。 1 人的质量预控

1.1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个人特性:在组建施工管理人员时,抽调专业知识层次高、业绩好、职业道德良好的人员组建项目部,也可以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对人力公司员工,应该考虑他们以前是否有过类似工程的经历,是否经过上岗培训,并且考虑业绩与敬业精神是否良好。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确保工程质量出发,本着适才适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 1.2 培训与教育:施工前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与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也应当不断加强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新规范、新的施工技术、新材料的施工方法,使每个人都能熟悉和掌握自己的专业特点及工艺操作规程,避免盲目施工;对每个施工操作人员,可以开展施工任务、施工注意事项、施工方法、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与防治等内容的班前教育与施工技术交底活动。

1.3 提供各种资源与信息:通过建立局域网,设立与工程有关的施工信息,使每个施工管理人员通过网上查询,熟悉各方面的信息;甚至可以建立网上论坛与网上留言,加强项目工程各参与者之间的联系,这可以扩大到与业主、设计、监理、质监等部门的联系,进行自我检查,并接受其他人的检查与监督,这样可以从根源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 材料的质量预控

2.1 控制材料质量源头。对重要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的质量应该加以控制,特别是对生产厂家的资质、生产工艺、生产主要设备、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等进行审查和实地考察,对产品的包装、标志进行了解,严格审查产品的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或技术说明书,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对原材料进行质量预控。

2.2 建立材料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应建立严格的材料采购、运输、检验和使用岗位责任负责制,对主要材料设备的规格、性能、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均应事先提出明确要求,把好质量验收关,并妥善保管及按照规范进行材料进场后使用前的复检和试验,同时报请有关负责部门审批,严格控制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2.3 控制材料进场时间。根据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的特点,按照防潮、防锈、防腐蚀、温度和湿度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环境,以保证其存放期间的质量。 3 机械设备的质量预控

3.1 机械选择。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工程量、施工技术要求等,合理配置技术性能与工作质量良好、工作效率高、适合工程特点和要求的机械设备,并考虑机械的可靠性、维修难易程度、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条件,同时做好足够的机械储备工作,以防机械发生故障,影响工程质量。

3.2 有计划的预防性养护。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应该进行定期维修,每次在开机前和关机后30min对设备做表面常规性检查,并进行试运转,以保证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3 持证上岗。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机械操作人员除了具有机械操作证,对机械使用熟练掌握以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严禁违规操作。

4 工艺方法的质量预控

4.1 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应该针对工程及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对工程施工中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原因、防治、控制措施等做出详细的说明,选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应能确保工序质量。

4.2 例会制度。由业主、总承包商、设计、监理组成工作小组并建立每周一次的工程例会制度,各专业分包负责人全部参加。 4.3 样板制度。在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采取“确定样板——

初步验收样板——修改样板——最后验收样板——推广样板”的方法,符合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后,要求施工队伍按照样板进行施工,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以掌握其施工方法,通过这样实物的技术质量交底后,既统一了质量验收标准,又统一了施工工艺和细部做法,力争每道工序一次成活,为后续工程的质量控制打下良好基础。

4.4 开展质量检查小组活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开展小组活动是发现和预防质量问题最好的技术方法,通过开展该活动,对于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观、客观因素能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达到先预防后控制的目的;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4.5 设立质量控制点。设置质量控制点,是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抓住影响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对工程项目进行工序分解的方法,找出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对隐蔽工程、重要部位、关键工序等设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也是为了保证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必要条件。质量控制点必须做出控制的内容、控制的方法、检测手段、管理制度及其责任负责人,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详细的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 5 环境的质量预控

5.1 加强施工管理环境的建设: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落实质量责任制;

建立一套灵敏、畅通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始终处于动态控制中。 5.2 收集有关工程自然环境信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断搜集获取现场水文、地质、气象等信息资料,对于未来施工期间可能会碰到的恶劣自然环境对施工作业质量的不良影响事先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5.3 做好施工现场平面规划与管理:施工作业环境条件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施工质量。规范施工现场设备、材料、道路等布置,实现文明施工;合理划分施工段,保证各工种的工作操作面,以此避免平面和空间上的相互干扰,确保工作效率与施工质量。

5.4 协调好各方关系:尊重并支持业主、设计、监理、质监等部门工程现场代表的工作,不断与他们进行工作上的沟通,虚心向他们请教技术问题,以加强项目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倩.工程项目质量的全过程控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2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