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

来源:爱问旅游网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2011XKT-ZXSW006 号 负责郝瑾 人 结题报告 关键词 课题名称 所在单位 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 西安市第三十中学 生物 分层教学 在新课程指引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进行适合本校本年级的分层教学。采取班内教学手段的分层,激发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保护后进学生的求学自尊。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全体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层次,确定与不同层次分别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利用不同的目标引导,进行因材施教,分类考核。最终有效地保证了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新课程倡导并一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在这样的旗帜指引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省级标准化中学,学生来自就近辖区,入校时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考虑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采取平行分班制,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习水平相差不大,而在每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这样的现状就给有效的课堂教学埋下了一些不利因素。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手段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学有余力,经常吃不饱饿肚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却难以接受,总是吃不下消化结不良。为了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题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进行适合与本校本年级的分层教学。 报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层教学在我国各地市学校开始进行实践和研究。实施过程中经验和做法不少,可供借鉴的案例也很多。然而针对本校具体学生学情所进行的分层教学研究,应当是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采取班内教学手段的分层,激发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保护后进学生的求学自尊。教师在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全体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层次,确定与不同层次分别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利用不同的目标引导,进行因材施教,分类考核。最终有效地保证了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结题 报告 摘要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1、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最终都能够得到最佳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强调了以下几点: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2、具体分层的标准;3、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 分层教学有班内分层模式、分层走班模式等等形式上的分层,也有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课后反馈练习的分层模式等等操作上的分层。分层教学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最终都能够得到最佳发展和提高。 2、实践依据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形式上把学生分为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去区别对待,还是在操作方式上在一个教学班内部进行隐性分层、差异对待,分层教学所强调的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二是具体的分层标准,三是所有学生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省级标准化中学,学生来自就近辖区,入校时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考虑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采取平行分班制,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习水平相差不大,而在每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对于这样的学情,就要求教师采取隐性的分层教学法,既是采取班内教学手段的适当分层,在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全体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适当激发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注意保护后进学生的求学自尊。隐性分层要求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教学智慧和敏锐的洞察能力,确定与不同层次分别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利用不同的目标导引,进行因材施教,采取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适当的拓展和加深,也不忘随时帮助后面的学生紧紧赶上。最终有效地保证了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广大教师经常会把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挂在嘴边、写进教学总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涉及到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涉及到学生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生物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这也就是此项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3、政策依据 高中生物课堂的分层教学充分承认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能够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课题目标是尝试对分层教学的不同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尝试比较并找出适合本校高中阶段具体教学实情的分层模式,努力推动本校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课题研究步骤及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4) 1、拟定课题题目,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准备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2、做好资源的收集工作,包括查阅有关文献、书籍、期刊等,也包括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资源,对收集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分类学习。 (二)实施阶段(2011.5-2011.10) 1、根据预期准备,启动课题研究。 2、及时收集关于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从中选出1-2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3、根据一个阶段以来听课所积累的经验和不足,撰写1篇有深度的教学反思。 4、同步分析学生的生物成绩,不断反馈修正教学实施过程。 5、撰写《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三)结题阶段(2011.11) 1、分析一年来在高中生物课堂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汇集教学案例、听课笔记、成绩分析、反思材料等等,得出最终的研究成果。 2、结题,递交结题申请,撰写《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研究最终呈现结果包括: 主件:《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 1、《免疫调节》教学设计1篇, 2、《免疫调节》教学课件1篇, 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评课稿1篇 4、学生成绩分析。 5、教育故事。 6、《免疫调节》分层练习设计, 7、学生作业 8、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及反思 通过近一年的听课评课和同行交流,通过教学实施、学生反馈、同行评价、考试测评等不同角度,反应出我校生物课堂分层教学法的特点。无论是高二年级的隐性分层教学,还是高三年级的分班分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只有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帮助,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习。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时间紧迫,成绩变化不甚明显。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长期坚持的过程,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虽然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成效,然而恰当有效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长远的发展和提升,未来终有回报。 1、王旭明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学科教育,2002,(2); 参考文献 2、吴晗清 新课改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及对它的思考,教育导刊2009(3) 3、查有梁 教育建模1998; 4、李建年;陈晓筑 关于\"分层教学\"的理论及策略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