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劳动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以经济学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深刻理解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初步了解工资、就业、失业等决策的形成机制。同时,培养学生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企业及社会面临的实际劳动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研究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坚持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之以习题和模拟练习等实践性环节。
本课程为学期课程,全学期共做2~3次作业,考核方式为期末进行考试。
大纲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的劳动与人力资源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劳动科学体系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五节 劳动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六节 研究劳动经济学的意义 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劳动力经济的发展状况 2、掌握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 3、熟悉劳动经济学的实证和规范分析方法 4、了解劳动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概述 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 第三节 家庭劳动力供给 第四节 社会劳动力供给 第五节 劳动力供给弹性 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概念 2、掌握劳动力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模型
4、了解家庭劳动力和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概述 第二节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第三节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第四节 非利润最大化企业与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 第五节 劳动力需求的调整 第六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 教学要求:
1、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基本概念、分类
2、掌握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和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3、理解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内涵及类型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述 第二节 同质劳动力市场
第三节 异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分割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 第五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 教学要求:
1、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特征以及分类 2、掌握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和非均衡的劳动力市场的表现 3、了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歧视理论
4、了解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原因、组成要素以及特点
第五章 劳动力市场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分析
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理论 第四节 工作调整和工作搜寻 教学要求:
1、了解劳动力流动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2、掌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3、了解人口流动理论
第六章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 教学要求:
1、了解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第七章 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
第一节 工资概述 第二节 工资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工资水平 第四节 劳动报酬形式 第五节 工资制度 教学要求:
1、了解工资职能及支付原则 2、了解工资的相关理论 3、掌握工资水平的决定
3、了解工资报酬形式及工资制度表现
第八章 企业家与知识员工的薪酬与激励
第一节 企业家的薪酬与激励 第二节 知识员工的薪酬与激励 教学要求:
1、了解企业家和知识员工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企业家和知识员工的薪酬和激励机制
第九章 就业
第一节 就业概述
第二节 西方主要学派的就业理论 第三节 就业的相关理论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就业的内涵、类型及功能 2、了解主要的就业理论及分析
第十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的基本分析 第二节 失业的成因理论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失业治理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治理失业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教学要求:
1、掌握失业的界定、类型及影响 2、掌握失业的成因理论
3、国外失业治理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第十一章 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内容与形式 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征 2、掌握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学时分配
章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教学内容 导论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流动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 企业家与知识员工的薪酬与激励 就业 失业 学时分配 2课时 5课时 5课时 4课时 3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3课时 3课时 十一 合计 社会保障 2课时 34
教材及参考书目:
[1].胡学勤.《劳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河清.《劳动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麦克南.《当代劳动经济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5].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执笔人:杨海华 审核人:李秀文 专业负责人:王骅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