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黄梅小戏的审美价值

浅析黄梅小戏的审美价值

来源:爱问旅游网


浅析黄梅小戏的审美价值

黄梅戏传统小戏,主要有《打猪草》、《打豆腐》、《春香闹学》、《夫妻观灯》、《戏牡丹》、《补背褡》等。大多数都是过去由民间艺术创作并在口头上流传下来,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本文就黄梅戏传统小戏的内容和它审美价值做点简单的浅析。

一、一幅多彩的风俗画

黄梅戏小戏大多数反映的是一个地域的生活写照,这就使民间小戏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和风俗性。每一个小戏向人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多彩风俗画。如《打猪草》、《夫妻观灯》等一系列小戏反映的是少男少女、青年夫妻乃至小姐、丫环、书生、工匠的日常生活片断,大多数是写他们的劳动和爱情,其中有憧憬、希望、追求,也有讽喻、逗趣、批评,谱成了一组和谐的田园交响诗,向人们展示质朴、纯情的自然美。这美既是生活的美,又是风俗的美。

黄梅小戏大多数都以闹剧(即喜剧)形式出现,其中的风土习俗有着极强的地域性。民间小戏的地域性及风俗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剧种的艺术风俗,它往往给异域的观众带来清新的感受。所有地方剧种无不染上当地的风俗色彩,它使一个剧种能长期扎根在出生并哺育它生长的地方,并得以充分地发展。民间艺术作品正是通过它自身的地域性即地方特点来显示它的价值的。

二、肯定闹剧(喜剧)闹剧性

在欣赏《春香闹学》、《夫妻观灯》、《打猪草》、《戏牡丹》等小戏时,我们会被剧中洋溢的生活气息所感染,激起我们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些小戏体现着各种健康、充实、

活泼,畅达的美学风调,包涵着对生活审美判断,显示出一定的力度。这些小戏使我们愉快、满足、欣慰,这种感受来自剧中生活的感知,这体现了小戏对生活的肯定性。

对生活的肯定性不只是体现在对生活现象的表面化的描摹和理想化的创造上,而是重在刻画主人公怎样在逆境和不合理的现实中改变和力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境遇,为自己求得一个满意的归宿。这类小戏一般都寄寓着劳动人民的共同理想,以及他们对不合理现实的反抗情绪。在《蓝桥汲水》里,董家媳妇蓝玉莲,书生魏魁元都为自己不幸的婚姻而感到不满和苦恼。终于,蓝玉莲在蓝桥汲水时,大胆地接受了魏魁元的爱情和表示,小戏一方面肯定了主人公的抗争精神,另一方面嘲笑和抨击了不合理的腐朽的旧道德观念。

在黄梅小戏剧目中,闹剧性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打猪草》等从正面对健康生活现象予以肯定,《打豆腐》则以主人公之间的冲突和纠葛来体现其闹剧性的风格。

三、健康的审美思想

在正确的审美思想指导下创造出的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感受,而且还能启迪人们去积极地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人们辨别美与丑及是非的能力,真正地起到艺术的作用。中国古典戏曲审美的功利性也就是“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及“达人情、存讽谏”。但是,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人们的审美思想存在着差异。在中世纪国外,人们美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作品和手工业的艺术创作中;在中国,也是如此,大量的民间文艺作品基本上体现着人民的美学思想。作为民间艺术的黄梅戏,也寄寓了下层人民的美的思想。

黄梅戏的传统小戏中的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是健康的,进步的,具有继承性,其中的一些美善观念至今仍有广泛性。如果将这些小戏中正面人物性格上“好”的一面综合起来,

有这样一些观念:诚实,爽直,质朴。《打猪草》中人物诚挚、可爱;《夫妻观灯》中人物和睦、恩爱;《戏牡丹》中人物智慧、善良;《打豆腐》、《蓝桥汲水》、《补背褡》中的人物所体现的观念一直为社会所承认,这是一种健康的审美思想,正确的审美观念。黄梅小戏所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群众性,与这种健康的审美思想是分不开的。

以上浅议的黄梅小戏的审美价值及认识价值指出了这些小戏在思想上及艺术上某些可喜的地方,并应看到,这些小戏都产生于民间,由于时代性思想的局限,小农意识的滋生和影响,这些小戏不可避免的会有缺陷和糟粕。解放后,经过黄梅戏工作者对这些小戏的改编,整理,在加强思想性的同时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事实证明,经过改编、整理过的小戏,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