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圳职业技能鉴定评茶员考核大纲

深圳职业技能鉴定评茶员考核大纲

来源:爱问旅游网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评茶员考核大纲

(V2018.3)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评茶员》【2012年】和《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评茶员考核大纲》【2011年】修订,2018年2月1日起施行)

1.职业概况 1.1职业编码

07804。 1。2职业名称

评茶员. 1。3职业定义

以感觉器官评定茶叶品质(色、香、味、形)高低优次的人员。 1.4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三个技能等级,分别为: 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2。职业技能鉴定

2.1评茶员(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2.1.1鉴定要求

2。1。1.1基本文化程度

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2.1。1.2培训期限要求

评茶员(初级)的培训期限不少于210标准学时. 2.1.1。3鉴定方式、考核办法及鉴定时间

(1)鉴定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2)考核办法

①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个科目。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单科合格成绩2年内有效,双科均合格者核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

1

②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每位考评员应独立评分,取平均分为操作技能考核科目成绩。

(3)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不超过12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不超过60分钟. 2.1。1.4考核场地及设备

具备6个或以上的考核工位,并配备相应操作设备、器材和耗材,且安全防护措施齐备的实训室。(见2。1.4附件) 2。1。1.5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1)理论知识考试:每个试室配备不少于2名监考员,监考员与考生配比为1:20。

(2)操作技能考核:每个试室配备不少于1名考务人员及1个考评组,每个考评组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考务人员和考生配比为1:6,考评组和考生配比为1:6。 2。1.1.6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且申报本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 2.1.1。7申报条件

年龄满16周岁. 2.1.2鉴定内容

2。1。2.1理论知识鉴定内容 项目 鉴定范围 一、职业道德 鉴定内容 1。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2.职业守则 鉴定比重 备注 5% 1。茶叶分类及基本品质特征知识 基础2。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知识 二、基础知识 3.茶叶标准知识 4.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知识 5。茶叶包装标识基本知识 6。衡量器具使用的基本知识 1。接样 三、样品接收 2.询问记录 专业知识 1.评茶设施、用具准备 四、评茶准备 2.实物标准样的准备 1

7% 15% 20% 1。分样 五、感官品质2.干看外形 评定 3。湿评内质 4.品质记录 1。五因子审评法 六、综合评定 2.记录汇总 3.结果计算及判定 相关法律法规及安知识 全

2。1.2.2操作技能鉴定内容 项目 鉴定范围 一、接样 准备二、分样 工作 鉴定内容 1.茶叶品类的判别 1。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安全知识 35% 15% 3% 鉴定比重 备注 1。取样、分样的手法 2。评茶的编码 1.摇盘的手法 三、摇盘 2。天平的校正 1。称样比例法 2.操作顺序 一、干看外形 3.外形、整碎的专业术语 4。色泽、净度的术语 感官1.操作流程 品质2。冲泡的时间、水温、杯碗评定 容量、茶水比例等 二、湿评内质 3。香气闻嗅和滋味品尝 4。香气和滋味的专业术语 5.汤色、叶底的专业术语 综合品质记录 判定 结束整理 工作 安全文明6S管理 生产

10% 30% 30% 1。品质记录 2。评语的准确性 1。清理顺序 2.评茶用具的清洁 3.用具归放 1。安全操作规程 2。清理、清洁等 2

15% 10% 5% 2.1。3参考用书

《评茶员培训教材》,作者:杨亚军,出版社:金盾出版社,ISBN 9787508254227,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2。1.4附件 2.1。4.1场地

(1)实际操作考场每个工位面积不小于3m2。 (2)工位统一编号,使考、位编号相对应。 (3)电源要有保障。 (4)水源要有保障。

(5)实际操作考场必须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 (6)实际操作考场及设备必须有用电安全防护与设施。

(7)每个考场配医药箱1个。(内有京万红等救治轻微烫伤的药物) 2.1。4.2设备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干评台 湿评台 烧水壶 规格型号 或技术要求 黑色台面 白色台面 500ML 数量 备注 每工位1台 每工位1台 每工位1个 备用1个 2。1.4.3工、量具 序号 工具名称 1 天平称 2 干评盘 3 审评碗 4 审评杯 5 审评碗 6 审评杯 7 计时器

2。2评茶员(中级)职业技能鉴定 2.2。1鉴定要求 2.2。1.1基本文化程度

规格 110ml 110ml 150ml 150ml 数量 7台 12只 60只 20只 20只 20只 7个 备注 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2.2。1。2培训期限要求

3

评茶员(中级)的培训期限不少于240标准学时。 2.2.1。3鉴定方式、考核办法及鉴定时间

(1)鉴定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2)考核办法

①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个科目。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单科合格成绩2年内有效,双科均合格者核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②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每位考评员应独立评分,取平均分为操作技能考核科目成绩。

(3)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不超过12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不超过60分钟。 2.2.1。4考核场地及设备

具备6个或以上的考核工位,并配备相应操作设备、器材和耗材,且安全防护措施齐备的实训室。(见2.2。4附件) 2。2。1.5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1)理论知识考试:每个试室配备不少于2名监考员,监考员与考生配比为1:20。

(2)操作技能考核:每个试室配备不少于1名考务人员及1个考评组,每个考评组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考务人员和考生配比为1:6,考评组和考生配比为1:6。 2.2。1.6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且申报本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 2。2.1.7申报条件

年龄满16周岁,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满1年。

(2)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本职业对应专业毕业证书。 (3)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二年级及以上本职业对应专业在校学生。

2.2。2鉴定内容

2.2。2.1理论知识鉴定内容

4

项目 鉴定范围 鉴定内容 鉴定比重 备注 5% 1.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一、职业道德 2。职业守则 1。茶叶分类及基本品质特征知识 基础2。茶叶感官审评基础知识 知识 二、茶叶知识 3。茶叶标准知识 4.茶叶感官审评技术知识 5。茶叶包装标识基本知识 三、衡量器具 衡量器具使用的基本知识 1。接样 一、样品接收 2.询问记录 1。评茶设施、用具准备 2.实物标准样的准备 二、评茶准备 3.分样 4。茶叶包装与标签 专业1。绿茶产品分类和分级 知识 三、感官品质评2.绿茶初制 定 3.绿茶精制 4.绿茶审评技术 1.感官审评术语 四、综合评定 2。品质记录汇总 3。结果计算及判定 相关1。安全知识 法律法规 知识 2.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2。2.2.2操作技能鉴定内容 项目 鉴定范围 一、接样 准备二、分样 工作 三、摇盘 鉴定内容 茶叶品类的判别 1.取分茶样 2。评茶编码 3.称样比例 1。摇盘手法 2。天平校正 3% 2% 8% 25% 35% 20% 2% 鉴定比重 备注 10% 5

感官品质评定 一、干看外形 1.操作顺序 2。外形、整碎的评比 3。色泽、净度的评比 1.操作流程 2。香气、滋味的评定 3.汤色、叶底的评定 1。品质记录 2.评语准确性 30% 30% 20% 二、湿评内质 一、记录汇总 综合判定 二、结果计算及等级判定的准确性 判定 结束整理 工作 安全文明6S管理 生产 2。2.3参考用书

1。整理顺序 2.评茶用具的清洁 3.用具归放 1.安全操作规程 2.清理、清洁等 5% 5% 《评茶员培训教材》,作者:杨亚军,出版社:金盾出版社,ISBN 9787508254227,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2。2.4附件 2。2.4。1场地

(1)实际操作考场每个工位面积不小于3m2. (2)工位统一编号,使考、位编号相对应。 (3)电源要有保障。 (4)水源要有保障。

(5)实际操作考场必须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 (6)实际操作考场及设备必须有用电安全防护与设施。

(7)每个考场配医药箱1个。(内有京万红等救治轻微烫伤的药物) 2.2.4。2设备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干评台 湿评台 烧水壶 规格型号 或技术要求 黑色台面 白色台面 500ML 6

数量 每工位1台 每工位1台 7只 备注 2.2.4。3工、量具 序号 工具名称 1 天平称 2 干评盘 3 审评碗 4 审评杯 5 审评碗 6 审评杯 7 计时器

2.3评茶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2。3。1鉴定要求 2.3。1。1基本文化程度

规格 110ml 110ml 150ml 150ml 数量 7台 12只 60只 20只 20只 20只 7个 备注 初中毕业(或相当文化程度). 2。3。1.2培训期限要求

评茶员(高级)的培训期限不少于270标准学时. 2。3.1.3鉴定方式、考核办法及鉴定时间

(1)鉴定方式

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 (2)考核办法

①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个科目。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单科合格成绩2年内有效,双科均合格者核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②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操作技能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每位考评员应独立评分,取平均分为操作技能考核科目成绩.

(3)鉴定时间

理论知识考试不超过120分钟,操作技能考核不超过60分钟。 2.3。1.4考核场地及设备

具备6个或以上的考核工位,并配备相应操作设备、器材和耗材,且安全防护措施齐备的实训室。(见2.3.4附件) 2.3.1.5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1)理论知识考试:每个试室配备不少于2名监考员,监考员与考生配比为1:20。

7

(2)操作技能考核:每个试室配备不少于1名考务人员及1个考评组,每个考评组不少于3名考评人员,考务人员和考生配比为1:6,考评组和考生配比为1:6. 2。3。1。6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且申报本等级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 2。3.1。7申报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满1年。 (2)具有高等院校本职业对应专业学历.

(3)以高级工为培养目标的技工院校本职业对应专业五年制三年级及以上学生、三年制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四年制预备技师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4)具有本职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2。3。2鉴定内容

2。3.2。1理论知识鉴定内容 项目 鉴定范围 鉴定内容 1。职业道德基础知识 2.职业守则 鉴定比重 备注 5% 10% 20% 40% 25% 基础职业道德 知识 1.茶叶贮藏技术 一、样品接收 2。茶叶企业标准制定与应用 1.评茶设施的用具的准备 二、评茶准备 2。实物标准样的准备 3。分样 1.乌龙茶加工方法 专业三、感官品质2.乌龙茶审评技术方法 知识 评定 3。红茶加工方法 4。红茶审评技术方法 1.乌龙茶审评术语 2。红茶审评术语 四、综合评定 3.评分记录与品质记录汇总 4。结果计算及判定

2.3。2。2操作技能鉴定内容

8

项目 鉴定范围 鉴定内容 取样、分样、编码和称样 鉴定比重 备注 5% 30% 30% 20% 准备一、分样 工作 二、摇盘 摇盘操作 1。操作顺序 一、干看外形 2。外形、整碎的评比 感官3.色泽、净度的评比 品质1.操作流程 评定 二、湿评内质 2.香气、滋味的评定 3。汤色、叶底的评定 综合汇总结果及1。评语的准确性 判定 判定 2。等级判定的正确性 技术综合意见 指导 结束整理 工作 安全文明6S管理 生产 2.3.3参考用书

提出改进意见 1.整理顺序 2。评茶用具的清洁 3。用具归放 1.安全操作规程 2.清理、清洁等 5% 5% 5% 《评茶员培训教材》,作者:杨亚军,出版社:金盾出版社,ISBN 9787508254227, 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2。3.4附件 2.3.4.1场地

(1)实际操作考场每个工位面积不小于3m2。 (2)工位统一编号,使考、位编号相对应。 (3)电源要有保障。 (4)水源要有保障.

(5)实际操作考场必须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 (6)实际操作考场及设备必须有用电安全防护与设施。

(7)每个考场配医药箱1个。(内有京万红等救治轻微烫伤的药物) 2。3.4。2设备

9

序号 1 2 3

设备名称 干评台 湿评台 烧水壶 规格型号 或技术要求 黑色台面 白色台面 500ML 数量 每工位1台 每工位1台 7只 备注 2.3.4.3工、量具 序号 工具名称 1 天平称 2 干评盘 3 审评碗 4 审评杯 5 审评碗 6 审评杯 7 计时器

规格 110ml 110ml 150ml 150ml 数量 7台 12只 60只 20只 20只 20只 7个 备注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