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视患者视力变化因素分析

近视患者视力变化因素分析

来源:爱问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近视患者视力变化因素分析

作者:高举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结构与视力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近五年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86人(257 眼),依次检查视力、电脑及检影验光、A超测眼轴长度 、观察眼底,然后分别根据屈光度 、眼轴长度及眼底进行分级,探讨屈光度、 眼轴长度及眼底近视改变与视力的关系。结果 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底分级与视力呈中度相关;当眼轴长度 mm,屈光度

及以上,眼底分级为 4 级者,其矫正视力多在

以下。结论 高度

近视眼视力随屈光度加深、眼轴进行性变长、眼底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 【关键词】

高度近视;屈光度;眼轴;眼底

Myopic Patients Eyesight Change Factor Analysis GAO Ju.

The centralhospital of zhumadian, zhumadian 46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e high myopic patient eyeball structure and eyesight ordinal check sight, computer online, A super ocular axial length measurement, then respectively, observe the fundus dioptre ocular axial length,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 and fundus, discusses length, dioptre, grading and eyesight is moderate eye related;

becoming longer and f 【Key words】

High myopia;Diopter;Eye axis;Fundus oculi

近视是世界上第三位低视力眼病,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近视眼大国,随近视发病率的逐年增加,高度近视比例也在逐年增高,人群总数加大,且家族聚集性显著。国人近视人群超过三亿,病理性近视超过1000万

[1]

。高度近视危害性主要在于其并发症,发病年龄为

岁),而此时期正是对社会贡献的高峰期

[2]

岁,。临床

平均失明年龄较其他眼病早近10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已形成的病理性退行性病变尚无有效逆转手段,如何保留现有视力,减缓黄斑病变的发生发展,对维持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具有特别意义。已有许多临床观察提示,高度近视眼的视功能随年龄和近视度数的增加、以及其他因素如眼底、眼轴的变化而降低文通过临床病例的观察将对这些问题做相关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3~5]

,但对高度近视的长

期缓慢退行性病变这一量变到质变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对形态变化的相关性少有深入研究。本

收集我院2005 年 1 月 2010 年 9 月间门诊及住院的高度近视眼患者186人例(257 眼),其中男134 眼 女 123 眼,年龄14~68岁,视力

,屈光度

,眼轴 25~36

mm,眼底形态学改变主要是局部改变、豹纹状眼底和弥漫性病理改变。 d、 分为4组:

研究方法 屈光度测定 及以上。

眼轴测定 A 超眼轴测量探头频率10 mHz 以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内声速分别为

复方托比卡胺散瞳,采用DOMEY自动验光仪及主观检影验光

测屈光度。按屈光度分为4组:

1532 m/s 、10 m/s 、1532 m/s,进行系统内自动测量计算连续10个值取平均值。按眼轴长度

眼底形态分组 按眼底形态根据眼底镜、眼底照相、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

[6~9]

影检查,并综合文献,将眼底形态分为4组:无变化、豹纹状眼底、局限改变、弥漫性病

理改变。按眼底改变程度分为5级。0级:正常眼底,眼底视网膜呈橘红色,无豹纹状改变,黄斑区正常,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盘颞侧未见弧形斑;1级:弧形斑绕视盘长度 2 结果

由表1可见,在重度组中,屈光度在一

及以上者视力多较低,与其他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将其单独分为一组:而低度组和中度组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表2可见,眼轴长度分组与屈光度分组的矫正视力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眼轴长

度增加,视力也逐渐下降。

由表3可见,近视弧大小与眼底改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通过常规眼底照相即

可方便地获得近视弧与视盘的比值,故参照上述分级标准并结合近视弧大小亦将眼底改变程度分为5级。随着眼底病变程度加重,视力随之下降,由于4级眼底多伴有黄斑区的病变,故平均视力常不足 3 结论

本文从眼球结构的三方面探讨了眼球结构与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高度近视眼矫正视力随眼轴延长、屈光度加深、眼底病变程度加重而降低,眼球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病变的类型与程度为影响矫正视力的主要因素。客观而全面的眼球结构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和评估高度近视者的客观视力,也对于患者日常生活、手术治疗有着指导意义。 表3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汪芳润近视眼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 [2] 石一宁,伊恩晖,常宝琴,等.西安市城区

生学生动态眼屈光状况的调查.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2):

年度

岁重点小学中学

[3] 石一宁,苏婷,何婷,等.高度近视眼及其伴视网膜脱离眼的后极部视功能状态“及相关因素对比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6):

[4] 方严,石一宁,刘耀梅不同眼底改变的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对对侧眼后极部功能形态学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7,15(1):

[5] 方严,石一宁,王云高度近视眼中心30°视网膜光敏感度的状态分布及其对比研究.眼科新进展,2009,29(3):

[6]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 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 曹景泰,梁树今,廖菊生,等高度近视眼底后极部病变的临床研究.眼科学报,1986,2 3:

中学生高度近视调查分析.实用眼科杂志,1991,9(1):

[8] 敖宝栓,顾祥,杨军

[9] 龙沛之,廖再华,首建义近视的演变

例的远期随访.实用眼科杂志,1987,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