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教学目标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 .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 .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 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t^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 .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 .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 a n)山月似钩 金络脑 3 .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 .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 “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 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 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 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 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 力。)
2
.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我们就来学习一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 “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 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 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 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 ,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 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 .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 ,(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 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 .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 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 自己的情感。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 ?(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 .师:李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负盛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 叹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生平。(展示幻灯片)
4 .师:诗人在这万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 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昏庸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 秋。” 诗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 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B板书设计
马诗
沙如雪、月似钩 金络脑、踏清秋
环境描写 托物言志
-第二课时-
、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 背诵《马诗》 , 说说诗歌内容。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 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这节课 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二、“吟”出诗题 , 弄清题意。 1. 出示“吟”字 , 引出诗题。
师 : 同学们 , 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 “吟” ( 课件出示 ) 。 它是
个形声字 , 从口 , 今声。 吟 , 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诵、 赞美之意。 我们也曾
, 有吟
,
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 ,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 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抽生背诵 )
2.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 ( 出示题目 并板书 ) 。《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 , 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 ( 齐读诗 题)
3. 看着这个诗题 , 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 引导学生思考 )
过渡 : 是啊 , 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 ( 展示相关图片
) 有什么值得赞颂的
?
让我们在诗中寻找一下答案吧。
三、再读古诗 , 整体感知。
1. 诗意绽放 (读懂诗意 , 读出诗情 )。 默读古诗。 读到 “千锤万凿” 铁锤击打声 ; 读到 “烈
, 仿佛看到了铁锤
, 听到了
火焚烧”“粉骨碎身” , 眼前仿佛出现了焚烧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 气。 读完古诗 , 我们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窑里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 们
可以体会到石灰的什么品质
?( 板书 : 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
从中 , 我
2. 集体交流 , 指导朗读。
诗歌前两句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烈火焚烧若等闲。 ” 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 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诗歌后两句 :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 全不惧怕 , 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世间。
让我们带着钦佩 , 带着赞美 , 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和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 板书 : 洁身自好 )
四、交流探讨 , 体会诗人情感。
1 .“诗言志”:诗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坚强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 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2 .全班交流: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首诗正是诗人于谦自己的 人生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写照。)
3 .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石灰,实际上是诗人在寄托“要留 清白在人间”的强烈感情以及爱国爱民,哪怕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五、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通过赞美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进而表明诗人于谦正像他笔 下的石灰一样任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 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
日板书设计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第三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 .背诵《石灰吟》,说说诗歌内容。
2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竹石》。这同样是托物言志诗。板 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 .这是一首题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 的喜爱。这幅图把竹子和石头画在一起,诗人又为这幅画题了一首诗。现在,我们 一起学习郑板桥的这首古诗吧!
二、再t^古诗,整体感知。 4 .诵读古诗,走近诗人。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 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5 .默读古诗,分析古诗的含义。
(1)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定”是什么意思 ? 诗中“咬定”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用力地咬着不松口 ;青山;说明可扎根破岩 的坚定。)
(板书:扎根破岩)
(2)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磨”和“击”各是什 么意思? “坚劲”是什么意思? “任”和“尔”又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 是什么?(折磨;打击;坚定挺拔;任凭;你。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 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板书:坚定强劲)
6 .你们还知道郑板桥有哪些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 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 .这首古诗通过铿锵有力的“咬定”两个字,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 .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竹石 ,其实是借助竹子的形 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劲、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崇高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竹,其实是写人,借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 点和高洁品质,表现诗人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板书设计
竹石
咬、立、磨、击、任、尔
扎根破岩坚定强劲
同教学反思
1 .本课包含三首古诗,三首诗皆托物言志,所以教学时我都是先让学生从朗 读中体会诗歌的表层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言的“志”,并激发学生自 己探索诗的深层含义。
2
.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朗读环节所用时间较少,仍有所不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