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教育模式下“两耳不闻课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种种现象,笔者认为增加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其提高阅读能力,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课外阅读 素材积累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的课外读物对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中学生而言,无异于一盏照亮前程的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引导学生沉潜于生生不息的文化长河中,让其思索玩味,感悟探究,从而丰厚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成学生完整性人格的建构,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现状
1、人为思想的束缚 (1)社会的忽略
升学率、上线率成为学校的名片,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渊博的知识和不凡的谈吐不再是人们评价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了。课外读物良莠混杂,课外阅读未必“开卷有益”;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2)家长的认识不足
许多家长都渴望子女成才,着眼点一般都放在见效比较快的数理化上,而忽视了对语文,尤其是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当看到孩子在课余拿起课外读物时,总是大肆阻挠,更别说让其掏腰包给孩子买书、订书了。 (3)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
开展课外阅读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但大多数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外阅读,大量的专题训练霸占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4)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厚
由于受多种条件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消遣性等错误认识,有的是蜻蜓点水,聊胜于无;有的是花拳绣腿,流于形式;有的是信马由缰,漫无目的;还有的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缺乏相应的督促与激励,学生容易浅尝辄止。 2、教学条件的制约
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书籍时隔久远、内容陈旧,电子图书馆距离学生太遥远,
广泛阅读是学生求知的天性,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权利,更是健康成长的需要。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收到成效,教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二、 措施 1、兴趣是前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中学生年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开始人生的烦闷,欲寻求解脱,愉悦自我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因此,教师的推介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课堂的影响感染,会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教师的责任绝不仅仅是教会课本,更应发挥课堂教学的辐射作用,要激发学生对
学科的兴趣,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堂引向课外。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意志、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极其有效的方法。 2、积累是保障
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应做好读书笔记,把好词佳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注明出自哪一本书。日积月累,会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3、方法是关键
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制定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教授其阅读方法,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把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才能真正的收到成效,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方法有浏览、略读、跳读和精读等。应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三、 思考
1、课外阅读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处,明白了多读书可以使人“知书达理”,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阅读,通过自主和探究的方式学习、研讨各种文化形态,进行审慎的文化反思和富有创意的文化建设,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敏锐而深刻的思维,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深切洞察和理解。
2、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形成了其新鲜的、开放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观。而且在多元文化共场、碰撞、交融的语境下,对其要义加以梳理、探究与整合,将有益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
3、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文化是人创造的,同时,文化也能创造人,发展人,因此,引导学生沉潜于文化长河中, 尤其是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长河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热爱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厚植民族精神。
总之,课外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