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案设计
上课年级 八 学科 历史 主题 辛亥与中华的建立 导学教师 课时数 2 课型 问题解决评价 学习日期
知识技能: 了解武昌的史实。 过程方法: 知道中国同盟会的创立背景、时间和意义,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辛亥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重点 难点 关键 问题 学习 方法 兴中会的成立、广州等史实,了解孙中山早年的活动。 同盟会、武昌、中华、辛亥的评价 1.结构化预习法:查、划、写、记、练、思 2.自主学习探究法:“三定”123策略 3.小组合作讨论法:12345+2策略 4.展示对话交流法:“三度”;“三秒间”;“三即”;“三展” 5.多元归纳法:树状法、脑图法、表格法、云朵法等 6.多元评价法:五级评价法 学习 准备 程序 (要素) 1.教师课前准备:开发《单元回归拓展单》;导学PPT;智慧导学小纸条2.学生课前准备:使用“六字诀”对课本深入进行结构化预习;完成文本预习和问题工具单,并做到预习中暗展。 创设 时间 教师行为 情境 1.导入语:先行者就是事业的先导,观念的先驱。先行者的成功并非只有经济意义上的成功,更会赢得人们的广泛尊重、信任和良好的声誉。 2.关注学习目标并齐读。 情景引导3-6 (师生创分钟 设)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学术助理主持课堂创设目标情境。②学生静听与思考,理解和内化学习目标。(可修改)
学习过程设计
1.孙中山个人简介。 2.早期活动及性质。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4.武昌及意义。 5.中华建立。 6.如何评价辛亥。 二. 预习评价生成问题 8-12 分钟 创设讨论和展评情境 学生主持组织各小组开展评价型讨论,让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多元化展示。②展讲者展讲结束时要采用“提问”策略,对其他组的成员进行提问,以便得到“分享”、“刺激”和“验证”的目的。(可修改) 三. 创设展示合作探10-15 对话、问究,展分钟 题解决情示交流 境 1.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 2.对三民主义的深度理解。 ①学生主持组织各小组开展解决型讨论,讨论时注意“12345+2”策略。②学生展讲时规范展示、注重礼仪,采用“展、思、论、评、演、记”六字诀。 ③展讲者代表小组展讲后要引发讨论,使问题得到科学规范的解决。 (可修改) 四. 创设训10-15 问题训练 练、展评分钟 组间展评 情境 完成第7课历史评价单。 提前发单,学生课前完成,准备小组讨论和组间展评。 (可修改) 五. 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2-5 分钟 创设总结情境 辛亥只是结束了君主制度,即封建帝制,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所以,我们历史人民的任务仍没有完成,还需要大量的爱国人士继续为之奋斗。 ①希望学生开展分享型讨论,反思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②学生用结构化语言概括本课学习收获,达到概括总结,提升意义的目的。③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下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