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客方言究竟有多少南岛语成分,这方面研究刚刚起步。这个领域肯定大有可为。客赣方言比较,客赣历史上曾同流过,客赣的音韵比较目前仅局限于表层,应把握住客赣语深层的音变类型,由此推知客赣方言历史音韵轨迹、音变的时段和范围,以证明客赣方言历史关系。第二节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客方言词汇跟语音相比较有较大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客方言有别于其他方言的重要依据。许多客话通话虽有困难,但根词一样,表现出客话内部的相当一致性。客方言的词汇特点可描述如下。客方言词汇与中原汉祖语文化的同质性1.客家来自以中原为中心的广大北方地区,客文化与中原汉文化血脉相连,具有很大的同质性。这种文化同质性特别表现在客方言词汇里,即客方言词汇大量来自古代汉语词汇(包括上古、中古、近代汉语),而且大量的是基本常用词汇,例如(方言例句为连城话):老伯:哥哥。例:拒老伯系涯老伯。《诗经》:“伯氏吹箫”。古代排行伯、仲、叔、季。凌冰:冰。例:寒人天一满天[kh二习2〕结凌冰。《全相武王伐封平话》:“姐己共封王登台上而坐,望见河岸上冬月凌冰。”伶俐:干净。例:但着倒样伶俐。《请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巴不得打发我出门,你们两口得伶俐。”尘灰:灰尘。例:屎秆扫拿来甲尘灰扫撇拒去。苏轼《荔枝叹》:“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垠兵火催。”椅:站立。例:尔椅直滴。《集韵》:“巨倚切,立也。”潍:去汁。例:药潍整唔曾。《集韵》:“逼密切。”《广雅》:“一曰去汁也。”姿把:糯米制裸。例:餐把做整唔曾,大家齐来发狠食撇恒去。《释名》:“餐,渍也,蒸燥屑使相润渍,饼之也。”哺:表示白天时间词。例:今哺日唔去赴墟成哺日整‘去。《经籍篡话》:“哺,日映时也”。屋桶:屋木析。例:你屋桶乞虫蛀撇。《说文》:“桶,攘也,椽云曰桶。攘:晋秦名为屋椽也,周谓之椽,齐鲁谓之桶。”笠:晾衣裳的竹竿。例:竹篙笠高滴。《广韵》“下浪切,衣架”。《梦溪笔谈补权智》:“船乃笠于空中。”婴:陶罐。例:这岭上样多金婴个。《说文》:“婆,击也。”《方言》:“自关而东,赵魏之郊谓之瓮,或谓之婴,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瓮,翌其通语也。”饭稚:饭粒。例:鱼鲤子麦食饭饭倦跌倒一满天。格,《广韵》:“桑感切。”《说文》:“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脚睁:脚后跟。例:涯脚肺乞滚汤钠倒唔底疾。月争,《集韵》“幽茎切,足筋。”鸡涟,未下蛋小母鸡。例:惬便鸡涟子蝶酒分你食。涟,《尔雅》“未成鸡”。郭璞注:“江东呼鸡少者曰涟。”谷直:晒谷竹席。直,当割切。《方言》五:“若唐”,笛,郭璞注曰:“似篷陈,直文而粗,江东呼宣。”《说文》:“篷膝,似竹席也。”《料,大秤。《广韵》:“料,力吊切,度量也。”衰,人瘦或运气不佳。例:今喃日衰锅衰绝佩生意。吕氏春秋去有》:“人之老也形益衰”高诱注“肌肤消70也”。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北风》:“再宿烦舟子,衰容向仆夫。”蝶,清水中煮物。《广韵》:“士洽切”。《广雅释话》:“沉肉于汤谓之燎”《一切经音义》:“蝶,江东谓燎为蝶”。翁,严实紧密。例:靓盖搭翁滴子添。《广韵》“敛也,合也,入声缉韵,许及切”。撇,分离,撇下,完,掉。例:丢撇,〔fe53〕扔撇,食撇。《水浒传》第55回:“那知府人等不敢抵敌,撇了李应、杜兴,逃命了。”话〔vo35〕说,讲,名词〔fo35〕。例:尔个〔fo35〕下I人听,涯来话〔vo3“」紧好。《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丫头做娘的话也不听奉只你说得他信,话得他转。”裁,浮萍。《集韵》“毗宵切”。杨雄《方言》:“江东谓浮萍为藻”。吸,饮,喝。例:但吸撇二口酒味道还好。《集韵》:“妹悦切”。《说文》:“吸,尝也”。《广雅释话》:“吸,食也。”《礼记檀弓下》“吸寂饮水。”杜甫《重过何氏》“落日平台上,春风吸茗时。”饭颤,蒸饭的木桶。例:饭颤腹个水快来蒸躁撇。颤,《广韵》“子孕切”。《方言》卷五:“颤,自关而东谓之瓤。散初文作曾,俗作层,颤中有隔蔽器,分上下两层,故谓之颤。虎瓦本为颤中隔蔽器之名,即以为颤之名,颤为蒸饭器。”猪报,种猪。例:但爷是牵猪报个。狠《说文》“古牙切,牡采也”。《方言》“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报。”从以上这些有文献纪录的客方言词汇看,其地域来源包括中国大陆大江南北各大文化区,许多词汇也是其他大7l方言区如闽、赣所共有的,尤其是有一些是来自“古江东”的词汇,这反映客话的词汇并非完全来自北方。词汇的同质性反映文化基础的同质性,同时反映客文化的地域来源并非仅来自北方一元,而是多元的。客方言词汇反映的文化异质性客方言词汇除了反映了与中原汉祖语文化的同质性一面外,还反映出其他文化因素的异质性一面。一般来说,我们把来自中原汉文化传统看作大传统,即汉文化自身体系化的传统,汉人共有的规范。这就是客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同质性。把非汉文化传统及客家地域文化传统看作小传统,即客文化的异质性。具体说来,就是一个村落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传统。客方言词汇的异质性包括二个方面:①客方言词汇有一些异族即非汉族语言来源;②客方言的地域差异。(l)客家地区的原住民并非客家本身,而是属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土著民,即今天舍族的先民。客家是一种移民集团,舍族先民在接受汉化时,即接受“客家化”,舍客相处,不论是在武装斗争时期,或在和平共处时期,都是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并非单纯的汉文化单向传播,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通过通婚、贸易,加速了这种文化过程,如舍族本来并不修族谱,向客家人学会了修族谱;而原先的来自平原的客家人本不会唱山歌,后向舍族学会了山歌,山歌成了客家人的最重要文化活动之一。这种客文化异质性大量地反映在语言上,客方言词汇有不少来自非汉语,如:妨:儿女对母亲的昵称。〔ne扩‘〕姚病得唔底〔tsh二们惨言疗「佩uJ35〕了。最早著录“姚”字的是魏张722.揖的《广雅》,《广雅释亲》:“妨,母也。”《广韵》莽韵:“姚,楚人称母,奴礼切。”“姚”字在古楚文化区域的青铜器上广泛使用。但“姚”字却未见《说文》收录。“姚”在南方汉语、台语、苗瑶语中普遍使用,是同源词。比较:广州nai‘,福州n‘3,漳州l。,,建匝nai3,松佬ni4,毛难ni‘,水ni‘,侗nai‘,湘西苗语ne,,瑶语(标敏)几a,。铎,舍:指人。你一个妇娘舍哪发像男子舍甲半公妹般来—你一个妇人怎么像个男人跟半公妹一样。东汉袁康《越绝书》卷三《越绝昊内传第四》:“越人谓人‘铎’也。”闻有认为古越语中的这个“铎”可以比证现代台语称“男人”的一个词,如傣语tsa:i,侬语:sa:i,壮语sa:i,布依语sa:i。张永言发现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这个词除见于汉代文献外,还见于唐代作品。李贺《黄家洞》诗:“官军自杀容州搓。”张认为李诗中这个作动词“杀”的宾语的“搓”在汉语中无合适义训,应是当地民族语中上述称男人的那个词的记音字①。古越语的这个词在闽、客方言中仍有保留,如称“男人”:永安方言称“丈夫舍”tiam’二pu:sa,沙县称ti习二pu:了ia;连城四堡话称“男子舍”:na佩ts飞二加u。称“女人”,永安称“阿娘舍”。。言刃iam:50沙县。a:i习:了ia,连城称“妇娘舍”pu飞仆10习:Iou。称“小孩”,永安“图仔舍”rkyi习ctsa:50,尤溪k歹e亡tsai:佩a,连城称“嫩嫩仔舍”nai、ai佩tsl:和u。这种词尾用法在这几个方言中很普遍,“搓”与“舍”中古音近,正好与壮侗语对应。壮侗语“男人”称sal,“女人”称sau,实际上,“搓”并非单指男人,应是对“人”的泛称。上述几个汉语江)张永言《语源小季L》.载《民族语文》1983年第6期。方言可为证据。这也是对闻、张说的一点方言补证。蜡蜻:蜘蛛。这间[khi,。22〕[s。川“〕样多,拿屎秆扫劈撇但去。蜘蛛。梅县laZkhiaZ,河源khaZlau“,邵武khioZsau“,连城四堡话lakhiaZ。比较壮tu,kja:u’,布依tu“,kwa:u’,傣西ku习,kau’。壮侗语中的“tu”与客方言中的“la”对应,可能是个词头。客方言“蜘蛛”根词与壮侗2语相对应。鳝鲤:穿山甲。这行维鲤大得紧。穿山甲。这是闽、客地区最常见的一种食蚁兽,人可食显然,闽、客“穿山甲”词与南岛、壮侗语同源,其来源于南岛语,反映原南岛语底层。(2)客方言词汇的异质性还反映在地域差异上,其异质性是地域造成的,很难用其他理由来说明。德国学者艾伯哈特在解释中国地区性的文化行为差异性和多元性时,提出一种“地方化和地方文化”的理论,认为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主流文化“地方化”的结果。客方言同样面对整体性与地方性的问题,解释这种文化区域性差异可以有三种途径:一是原本来自原居住的母文化,从客家祖居及迁徙地文化加以考察。但这不能解释为何闽、客均来自中原汉人移民,而文化分野如此大,也不能解释同样来自中原的客家方言地域差异。二是汉人社会移民垦拓过程中所面临的物质、经济环境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即是一种环境适应与经济生态的假设与解释。第三种74假设是考虑早期汉人移民与居于原地区土著住民的互动,认为土著文化亦对汉人文化造成相当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融合过程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行为,这是一种文化接触与族群互动的假设与解释。对客方言地域性差异的最好解释是,客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互动的结果,这种互动是双向的,一方面客家主流文化透过“往下渗漏”的机制影响各个地区的地方文化,另方面地方文化透过“往上传送”的机制成为客家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客方言的地域差异不但是因为原来的地方文化与其邻近的地方文化进行文化合成的过程,同时也因为主流文化在与地方文化进行文化合成过程中“地方化”的结果。客方言词汇的地缘性色彩很强烈,这也是造成客方言内部歧异的重要因素,也是客话之间不能通话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纯客县连城,县内方言复杂,往往隔座山或隔条河方言就很难沟通,过去老一辈的商人或工匠因外出来往频繁,迫使他们要操双言(即本地话与外乡话)交际,但妇孺能操双言者甚少,因此,就是在本县内交际亦有困难。这种异质性完全受地域性影响,如:官话“蛆躬}”连城城关叫“黄犬”,文亨乡“尿犬”,新泉乡“蠕犬”,四堡乡“红犬”。官话“蜻蜓”,连城城关叫“芒梨”,宣和乡“光郎官”,新泉“解介卷”,四堡乡“猫猫官哩”,姑田乡“新呀”,赖源“寻庵”。官话“姐姐”,连城城关叫“娘姊”,罗坊叫“姊哩”,新泉“端姊”,赖源“阿姐”。官话“虹”,城关叫“〔k明53〕”,文亨“天龙神”,四堡“弓把雨”。官话“蝉”,城关叫“罗辣”,文亨“呀衣”,四堡“蝉子”。官话“打”,城关叫“捶”,文亨叫“麦”。官话“骂”,城关“骂”,文亨“堆”。文亨与城关相距不过1.5千米,而常用基本词汇差别竟如此之大。(3)客方言词汇异质性受异方言文化影响。客方言词汇的异质性受到异方言文化影响,如连城县与闽语区永安接壤,闽客交界处的客话受闽语影响大,如官话“男孩”,城关保留客话读法“懒懒子”,文亨则读闽语词“田患屎”,姑田“图子”,赖源“图患”。“田”是闽语最有特色的常用词,唐代诗人顾况说:“图音同赛,闽人呼儿曰‘图’,上声称韵。福州kia习3,厦门ki了3。“哭”,城关保留客话词〔v沪3],姑田则读如闽语词“啼”。“锅”,城关读“锅头”,姑田则读闽语词“鼎”。“筷子”,城关读“筷子”,姑田则读闽语词“著”。显然,姑田等地词汇读法是受闽语永安话影响。客方言常用词客方言同质性的最大特点在于客方言有一批词根相同的常用词汇,这批词汇最具客方言特色,而与其他大方言有别。由于现今发表的客方言论著对客方言常用词汇调查收录不尽人意,注重文读色彩重的“字词”,而忽略口头常用的“语词”。现我们择一些最常用的客话词,注音标连城城关话音。下有波浪线者表示注同音词。老弟弟娓们一淑一老妹。爷娘父。爹76,父3.夏卜u沪〕么孙家官公公家娘。。妇娘老婆新妇遵遵〔ne’5ne35〕小,长毛爷玩父长毛娘岳,[tshia“〕婆亲家,二子爷父。腔[tll“j女,脸[tsoi“〕男。艇[t二习2,3〕男阴席交合老伯哥头[no22〕头乞食乞.、、讨锣〔l。“〕人女子,f外遇锣食觅食,白食仿木板涯婆老。黄嚓娜娜天光日明天日甫今一、秋-昼食一、一:脚睁脚后,乳枯乳房手子公(尾)晰头(尾)尾[mu,44]热痒湖蟆妈筑土抡[l二扩,〕*拘或土龙ia习,Zj石论田鸡青蛙[k”山“〕青蛙〔1〔la,2‘hia,,〕。蛛唇边缘;嘴一、。一、川一、桌-尿底部、、端;碗一,典一、襄-擂钵擂茶妹屋下家话事说话讲古讲故,扒拌〔pho“〕快食谷打谷子枯担媲〔1ouJ53〕一。。,这满,在洗汤洗澡属糟二。77纳〔na35〕一手.,转屋下佩、家透〔th,山35〕.、一,,一鸡挞推歪J:绑仁pa习川〕,。。;饭食尽饭。菜配饭唔办得卖禽不。卖眠床床〔vaZ,11“〕还。大房大水捅擎〔khioZ,〕,「一,一,J摄德,一。脚破洲,一肚,一樵魔甲杀。办法整修理,一车,一成松光照明油松木〔二扩‘」、答有一佩、一话妹生*畜。探一桥、伸出、搭析〔mu,22〕腐朽、。一‘〔ko53〕‘,物。物、一牙音皮〔koZ‘3〕,。玩笑、。‘巨-凭*锥六,”、一食贴[ky。,5〕.下,.浙〔5102,〕米。后麟翻;,,以,、缤执[fes‘〕丢、扔、,一橄斟咏亲嘴麻介摒躲[10,35:。“〕垃。投告状、一老师知aZ,〕久未食肉感觉[e35]生气、一人拨[pa习“〕一。、一班78[s〔ma,5〕污垢〔kh二习2,〕。摘[nu,2,j,。、一。巨h二了〕触、,-治杀、一。孩挑调[thi,m”3]换、一,池[iozl’〕抓、一,来,一把、一米铺佩下、一例来努。努瓜,瓜醉墓扫佩编[phe,,],、一饭势续。;[kh二勺35〕.结、一冰芒烧草路箕烧草笠始斗笠跌古丢人系.疗。、一沪〔y“‘]铁份济.大一、你一、人称代。涯契伶集、一人徽尸.惰岁它伤自〔kh二习“」天放忘记颊[koi4‘〕曦晚脸[khe习“〕禽胃、对一、鸭-谷竺〔ia“〕。手蝶。水;物[p也3,〕连接、,一长亩禾〔tsha35〕液休飞〔me35〕晚、迟、去铁-[tsia,,〕睁。〔poi3,]发生长、一大蛮曾。有〔lia35〕快仁n。习53〕慢[kha53〕挤〔m二习,‘3〕想、思考饭格饭。洒倒、一茶、一酒桩[了a习35)。礼用园篮,有分层浓[n。山,,〕佩破堤理才食有食禄〔khia习‘5〕大步迈〔la习“〕盆、一拒哭[phe“].动、一人齐饭,〔m二刁“]。出[10“〕小穆[ti。,3]。、一。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