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很多高中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之后,化学还是没有起色。其实高中的化学知识是比较多的,我们要一步一步将每个知识点巩固好,不能过于心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知识要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1、电子排布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泡利原理: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用方向相反的箭头“↑↓”自旋方向相反。
洪特规则:当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比较稳定的。
2.第一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3.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标度叫电负性。 4.元素周期律
二、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共价键: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加,体系能量降低。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共价键类型:
σ键和π键,还有一种特殊的共价键是配位键
键长与键角:键长与原子半径相关,键角与分子空间结构相关 离子键:当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离子键。离子键的实质就
是静电作用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
2.杂化轨道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极性的判断)
n 杂化类型 轨道夹角
2 sp
180
o
3
sp
2
4
sp
3o
o
sp不等性杂化
3
120 10928
中心原子孤0 对电子数
分子几何构直线形 型 实例
0 0
1 2 3
平面三正四面三角锥形 角形 体形
CH4、SiNH3、PH3
Cl4
V字形 直线
形
H2O、HHCl 2S
BeCl2、HgBF3 Cl2
3.分子间作用力与熔沸点的关系
范德华力:物质分子间存在的微弱相互作用
氢键:分子间(内)电负性较大的成键原子通过H原子而形成的静电作用
三、晶体结构 1、晶体类型
类型比较
构成晶体微粒
离子晶体
阴、阳离子
原子晶 分子晶体 体 原子 共价键 很高 金刚石
分子 范德华力 低
金属晶体
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静电作用 有高、有低
形成晶体作用力 离子键
熔沸点
典型实例
较高
NaOH、NaCl P4、干冰、硫 钠、铝、铁
2.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晶胞 NaCl晶胞 CO2晶胞
金刚石属于原子晶体,晶胞中每个C原子和4个C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成为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与碳碳键个数比为1:2,最小环由6个C原子组成,每个C原子被12个最小环所共用;每个最小环含有1/2个C原子。
NaCl属于离子晶体,晶胞中每个Na+周围吸引着6个Cl-,这些Cl-构成的几何图形是正八面体,每个Cl-周围吸引着6个Na+,Na+、
Cl-个数比为1:1,每个Na+与12个Na+等距离相邻,每个氯化钠晶胞含有4个Na+和4个Cl-。
干冰属于分子晶体。晶胞中每个CO2分子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CO2有12个。1个晶胞中含有4个CO2
金属晶体:金属Na、K、Cr、Mo(钼)、W等中金属原子堆积方式是体心立方堆积,原子的`配位数为8,一个晶胞中含有2个原子。金属Au、Ag、Cu、Al等中金属原子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原子的配位数为12,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
3、物质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离子半径小,键能越强的,熔、沸点就越高。离子所带电荷大的熔点较高。
②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间作用力就大,熔点也高。有氢键存在熔、沸点较高。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同分异构体,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③原子晶体:原子半径小,键能大的,熔点就高。 ④金属晶体:金属原子半径越小,其熔、沸点也就越高。 高一化学方程式知识
1、金属钠投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 2↓+ Na2SO4 (先冒气泡再蓝色沉淀) 2、金属钠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Na+2HCl=2NaCl+H2↑ 3、氢氧化钠方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10H2O=Na2CO3·10H2O
4、金属钠放在空气的氧化:4Na+O2=2Na2O (银白色变暗) 5、金属钠在空气燃烧:2Na+O2=Na2O2 Δ (生成淡黄色粉末)
6、过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7、过氧化钠与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 8、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9、氧化钠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10、氧化钠在空气中燃烧:2Na2O+O2=2Na2O2 Δ
11、氯气与铁的反应方程式:2Fe+3Cl2=2FeCl3 点燃 (红棕色的烟)
12、氯气与铜的反应方程式:Cu+Cl2=CuCl2 点燃 (棕黄色的烟) 13、氯气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Cl2+H2=2HCl 点燃 (苍白色火焰,生成白雾)
14、氯气与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点燃 (淡黄色的烟)
15、工业制漂白粉:
2Cl2+2Ca(OH) 2=CaCl2+Ca(ClO) 2+2H2O (为Ca(OH) 2石灰乳)
16、氯气与水的方程式:Cl2+H2O=HCl+HClO 17、消毒 、处理多余的氯气、制84消毒液: Cl2+2NaOH=NaClO+NaCl+H2O 18、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2NaClO+CO2+H2O=2HClO+Na2CO3 NaClO+CO2+H2O=HClO+NaHCO3 19
、
漂
白
粉
在
空
气
中
变
质
:
Ca(ClO)
2+CO2+H2O=CaCO3↓+2HClO
20、 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2HCl+O2↑ 光照 21、氯化铁通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Fe(OH) 3 (胶体)+3HCl Δ
22、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过)=2NaCl+CO2↑+H2O Na2CO3+HCl(少)=NaHCO3+NaCl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
一、氯气的制取实验
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 盐水硫酸除杂质,吸收通入火碱中。 解 释:
1、二氧化锰盐酸逢,隔网热瓶氯气生。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是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烧瓶中隔石棉网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联想:\"隔网加热杯和瓶\"]。
2、盐水硫酸除杂质:\"盐水\"指饱和食盐水,\"杂质\"指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这句的意思是说使气体依次通过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分别除掉混在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联想:有时也用水除氯化氢,但水却溶解了一部分氯气,不如用饱和食盐水好。因为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吸收通入火碱中:的意思是说多余的氯气必须通入火碱溶液中吸收掉(因为氯气有毒)。
二、氨气的制取实验
消灰铵盐热成氨,装置同氧心坦然。 碱灰干燥下排气,管口需堵一团棉。 解 释:
1、 消灰铵盐热成氨:\"消灰\"指消石灰。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消石灰和铵盐混合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2、装置同氧心坦然:意思是说该装置与制氧气的装置雷同。 3、碱灰干燥下排气:\"碱灰\"指碱石灰。\"碱灰干燥\"的意思是说实验中干燥氨气时通常使制得的氨气通过碱石灰干燥。\"下排气\"的意思是说收集氨气须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因为氨气极易溶入水,且比空气轻)。
联 想:
(1)为能迅速的得到较纯的氨气,必须将导气管伸入试管的底部; (2)检验氨气是否已经充满试管的方法是:\"氨遇酚酞即变红\"、\"两酸遇氨冒白烟\"。
4、管口需堵一团棉:意思是说收集氨气的试管口需要堵一团棉花[联想:堵棉花的作用是:
(1)防止氨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2)增大试管中氨气的密度。 三、硫化氢的制取实验
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 橱中操作上排气,氧化性酸概不用。 解 释:
1、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稀酸\"在此指稀盐酸或稀硫酸。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硫化亚铁(FeS)跟稀盐酸(HCI)或稀硫酸(H2SO4),在启普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H2S)【联想:\"关闭活塞查密性\"】。
2、橱中操作上排气:\"橱中操作\"的意思是说,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联想:因为H2S有剧毒,空气中如果含有微量的H2S,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吸入较多的H2S,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3、氧化性酸概不用:\"氧化性酸\"在此指浓硫酸(H2SO4)和硝酸(HNO3)。这句的意思是说一概不用氧化性酸与硫化亚铁反应来制取硫化氢,因为硫化亚铁是强还原剂,易被氧化性酸氧化
H2S+ H2SO4浓=S↓+SO2↑+2H2O, H2S+ 8HNO3浓=H2SO4+8NO2+4H2O, 【高中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点清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