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公共组织 ( D )
A、人员的重要性 B、经费的重要性 C、行政目标的重要性 D、物资设备的重要性
2、柏拉图的组织思想体现在其代表作之中,它是 (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君主论》 D、《政治学原理》
3、第一次提出应将议事权力、司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区别的是 ( B )
A、柏拉图 B、《政治学》 C、《君主论》 D、《政治学原理》
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 B )
A、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古立克 D、厄威克
5、揭示“在实行阶层等级组织中,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趋向于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层级”
这一观点的是( B )。
A、帕金森定律 B、彼得原理 C、霍尔原理 D、公共选择理论
6、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形成公共组织的( D )
A、部门制 B、\"条块\"制 C、职能制 D、层级制
7、公共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 A )。
A、职位 B、职能 C、单位 D、部门
8、目前各国的行政组织大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B )
A、直线式 B、直线职能式 C、矩阵式 D、事业部式
9、行政组织的微观纵向分工的标准是( D )
A、层级制 B、地区 C、专业分工 D、职能隶属关系
10、公共组织中正式组织的特点有 ( B )
A、领导者自然形成 B、成员相对固定 C、自发地建立 D、自发地分工
11、公共组织外部环境诸方面中最基本的是 ( D )
A、政治环境 B、法律环境 C、文化环境 D、经济环境
12、我国行政组织建立坚持因事设位、因事择人,这即是坚持 ( A )
A、职能原则 B、服务原则 C、统一原则 D、系统原则
13、政治制度的质变引起行政组织 ( C )
A、具体职能的变革 B、机构的变革 C、根本性质的变化 D、体制的变化
14、从行政组织的变革趋势看,变革较多的是 ( D )
A、宏观纵向结构 B、微观纵向结构 C、纵向横向结构 D、横向部门结构
15、“阻力虽然较小一些,但是不能触及行政组织内的根本性问题,而且时间缓慢,零打零
碎,收效不是很大。”评价的是哪一个类型的变革方式?( ) A、革命性变革 B、渐进性变革 C、计划性变革 D、混合性变革
二、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2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从社会发展史来看,组织产生于人类的( AB )。
A、生产斗争 B、社会斗争
C、家庭斗争 D、夫妻斗争 E、父子斗争
2、构成公共组织的物质要素包括( AB )。
A、人员、经费 B、物资设备
C、组织目标 D、权责结构 E、人际关系
3、巴纳德认为组织的三要素是( ABC )。
A、共同的目标 B、协作的意愿
C、沟通的信息 D、较多的层级 E、严格的规章
4、公共组织横向分工的标准包括( ACDE )。
A、业务性质 B、权力责任
C、管理程序 D、管理对象 E、地区
5、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 ABCDE )。
A、公共组织纵向层次的高低层级 B、下属工作性质难易程度 C、领导者的水平 D、公共组织的工作条件 E、下级单位信息传递状况
6、公共组织建立的原则包括( ABCDE )。
A、法制原则 B、职能目标原则
C、效率原则 D、精简原则 E、权责一致原则
7、公共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互依性表现在( ABCDE )。
A、公共组织适应外部需要而产生
B、公共组织的目标、规模、结构等决定于外部环境的需要 C、公共组织的物质要素需从外部环境输入 D、公共组织对输入的能量、信息有所选择和取 E、公共组织能控制和改善外部环境
8、外部环境对公共组织的输入大体类型包括( BCE )。
A、反馈 B、支持 C、反对 D、控制 E、要求
9、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涉及( ABD )。
A、职能关系 B、职能方式
C、职能设置 D、职能重心 E、职能配置
10、在自然经济中,较为突出的行政组织功能是( DE )。
A、经济功能 B、社会服务功能
C、教育功能 D、政治功能 E、社会治安功能
三、案例选择题(阅读下面案例,完成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案例略)
1、在本案例中,摩托罗拉公司在组织上( B )。 A、经历了一个由分权到集权的过程 B、经历了一个由集权到分权的过程 C、保持了分权的传统
D、保持了集权的传统
2、1968年何根的出走主要反映了过分集权的哪一个弊端( C )。 A、降低决策质量
B、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C、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D、保证指挥的统一
3、有利于分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除了( C )。 A、组织规模的扩大 B、组织活动的分散化
C、维护命令的统一 D、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4、摩托罗拉公司目前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B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事业部制 D、矩阵制
5、在摩托罗拉公司中,史蒂芬·李威负责的部门属于( C )。 A、直线部门 B、职能部门
C、非正式组织 D、无法确定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合理公共组织结构的标准是什么?
答:(1)任务与组织平衡。(2)各个组织、人员之间按比例配置。(3)分工明确,合作良好。(4)适应环境,具有弹性。(各要点各1分)
2、如何正确处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答: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反比例的关系。(1分)
制约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因素:(1)下属工作性质及难易程度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2)领导者的领导水平与能力直接制约着管理幅度;(2)被管理者的素质高低也制约着管理幅度;(3)集权、分权与授权程度影响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4)下级单位所在地的集中程度及交通和信息传递状况影响着管理幅度;(5)技术设备与工作条件也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4分)
3、简述一般社会环境与具体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
答:区别:(1)特点不同。一般社会环境往往是比较随机,难以把握和控制的。具体工作环境多是确定性的,往往是可以预测、把握和控制的。(1分)(2)内容不同。一般社会环境的内容在既定的社会、地区、时期内,对所有的公共组织都是一样的。而具体工作环境,对不同的地区、单位来说,则各不相同。(1分)
联系:(1)各种环境类型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它们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而且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楚的,这种界限又在不断地变化。(2)各种环境类型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3分)
4、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原因。
答:外部原因:(1)社会形态的变迁会引起公共组织的变革。(2)经济类型和经济体制的转换会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3)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尤其是行政组织)的变革:政治制度的质变(性质的变化)影响行政组织性质的变化;政治制度的量变影响行政组织的具体职能和机构的变革;政党制度的变革对行政组织的职能及独立程度有很大影响。(4)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5)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内部原因:公共组织内部出现严重的弊端,要求公共组织要进行变革。例如,组织规模的过度膨胀、财政开支增大、组织人员的老化、臃肿等等问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邓小平行政组织思想对我国当前行政组织改革与建设的指导作用。
答:(1)行政组织应以经济职能为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邓小平这一开拓性思想的指引下,各级政府行政组织始终以经济职能为中心,通过有效地行使行政管理的经济职能,为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切实的行政服务与保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分)
(2)行政组织必须进行改革:行政组织改革的必要性;要改革行政组织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合理地分配中央与地方行政组织职权的关系;要改革党政不分的问题,理顺党政关系;要改革政企关系,实行政企分开,让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要进行机构改革。(4分)
(3)行政组织必须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1分)
(4)行政组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1)必须加强组织制度建设。(2)重视组织机构的编制立法。(3)主张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4)强调必须建立科学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3分)
2、论述非正式组织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对待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答: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正向的积极作用:(1)非正式组织具有实现目标的作用;(2)非正式组织是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3)非正式组织可以增强行政组织的内聚力;(4)非正式组织可以减轻领导者的负担;(5)非正式组织可以弥补正式组织的不足,促进行政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5分)
非正式组织对公共组织的消极影响:(1)抵制正式组织的目标和政策,妨碍组织目标的实现。(2)反对变革和创新,妨碍公共组织的自我发展与完善。(3)破坏组织内部的团结与纪律。(2分)
如何对待: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积极支持非正式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其次,组织内部要经常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不给非正式组织传播不良信息的机会。再次,领导者要尽可能联络非正式组织的领袖人物或其核心成员。(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案例略) [问题]
1、 我国政府机构臃肿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多次精简机构但每次都难以避免重新膨胀的结果? 答:从宏观上讲这是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分不开的。从微观上讲这是违背了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的。政府机构的设置要遵循下述原则:目标原则,业务类同原则,职责权相称原则,指挥统一原则,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协调平衡原则,管理回路原则,弹性原则,精干效能原则,违背这些原则,机构必然重叠臃肿。(7分) 呈现出“怪圈”的原因:首先,受到具有全局性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其次,没有抓住职能转变这一关键。 再次,没有进行相应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3分) 2、 你对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有何设想? 答:第一,抓住转变职能这个关键,把政府的职能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以宏观管理为主;从以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适应这一转变,政府机构该撤销的撤销,该加强的加强。第二,以经济管理部门,特别是其中的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的专业机构为改革的重点。第三,完善行政组织法规,健全预算约束机制。第四,相应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总结。(各要点各2分) 《公共组织学》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D 2:A 3:B 4:B 5:B 6:D 7:A 8:B 9:D 10:B 11:D 12:A 13:C 14:D 15: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2 3 4 5 6 7 8 AB AB ABC ACDE ABCDE ABCDE ABCDE BCE 9 0 ABD 1DE 三、案例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B 2:C 3:C 4:B 5:C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2、 3、 4、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2、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