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偶汉语言文化的有意味形式

对偶汉语言文化的有意味形式

来源:爱问旅游网
作者: 童山东

作者机构: 岳阳师专《云梦学刊》主编出版物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页码: 82-87页

主题词: 对偶形式;汉族人;汉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思维模式;语言艺术;汉族文化;活动规律;语言材料;艺术形式

摘要: <正> 英国著名的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曾把能引起不同于一般感觉的“审美感情”的艺术形式称为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按照审美积淀论的界说和解释,这种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必然与人类深层的文化结构相同形,它的形态必然反映着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活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的产物。语言艺术中也有着种种这类“有意味的形式”。汉语中的对偶,作为汉族人富有特色的表达手段,能满足汉民族的特殊审美需要,它以汉语特有的材料浇铸成型,其中深深地积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