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分析与论证、 、 。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选 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选 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物体沿着直线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 在改变,这种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计算,但这样算出的速度叫做 6、人们常说“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 为参照物。“月亮在云中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17、(2分)一本 200页的书, 厚度为2mm, 每张纸厚度是 mm,合 µm。7、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司 机和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 的。
8、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 的生动描述,其
中“人不觉”是以 为参照物的。18、(2分)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19、(3分)填写适当的单位:教室高为450 ,头发的直径为70 ,一元硬币的厚度为0.001 。
20、(2分)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各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7.52厘米,17.52厘米,17.53厘米,17.51厘米,更接近
于真实值的数据是 厘米,他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21、(2分)张强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由图可知,该
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9.上课时,老师的讲话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
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
于 而产生的。10.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11.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请举出一个发声体在振动的事例: 。
12.我们平常经常提到的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是 .教室里,老师在大声讲课,有的同学在窃窃私语,老师和这些同学声音的 不同1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 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14.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她用不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15.如图3,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从而提高声音的 (填“音调”或“响度”).
二、选择题
1.“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中所描述的现象属于物理现象中的( ) A.力学现象 B.光现象 C.声现象 D.热现象
2、受油机和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受油机是静止的 B、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加油机来说,受油机是运动的D、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3、体育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跑1000m所用的时间分别是3min30s和3min50s,则( )
A、甲同学的速度大 B、乙同学的速度大 C、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4、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年轻的跨栏名将刘翔,在男子110m栏决赛中,以12.91S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记录,勇夺冠军。他在上述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7.7m/s B、8.5m/s C、10m/s D、11m/s
5、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半程的速度是4m/s,后半程的速度是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4m/s B、4.8m/s C、5m/s D、6m/s 8、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的环节的是: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科学幻想; D、制定计划、设计试验。 9、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10、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分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10.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是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11.打雷时,我们可以经常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是因为 ( )A.雷是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雷声很大会使人的耳膜振动很长时间不停止C.雷声被高楼、山川、云反射的回声不断传入耳朵D.以上解释都可以 4、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
A.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5、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 )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6、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
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飘动的白; B.平台; C.“孙悟空”; D.烟雾。
12.下列乐器中依靠空气柱振动发音的一组是 ( )A.萧 竹板 鼓 锣B.鼓 笛 胡琴 扬琴C.军号 拉管号 笙 萧
D.二胡 钢琴 板胡 口琴
13 .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一定能听到声音B.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不会消失C.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看不见,因而不存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4.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15.夏天人们在购买西瓜时,有经验的人总是把西瓜拿在手中拍一拍,根据声音判断西瓜的成熟情况,这种选瓜的方法主要时依据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回声大小不同
16.我们看到擂鼓人用力擂鼓是为了使鼓声( )A.音调升高
B.响度增大 C.音色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舞台上,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 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 D.音调高,响度小
18.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 B.水母的眼睛看的很远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 D.水母感受到了地的震动 20、有经验的人在给空水瓶灌水时,凭听到的声音就知道水是否灌满了,其中判断根据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振幅
三,计算和简答1、郑州到上海的铁路线全长约1080km,一列长度为200m的火车从郑州开往上海,途经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全长6772m,其中江面正桥长约1600m,这列火车通过江面正桥用了2min,这列火车以这个速度行驶,从郑州到上海要多少时间?
2、小明坐火车回老家,他总是听到车轮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于是,他拿出电子表,测出50S内听到了45次撞击声,他又请教列车员,了解了每一节钢轨的长度是25m,小明很快估算出了当时火车行驶的速度,你知道为什么吗?利用这些数据,你也算一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3.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43.2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t =2s后,司机听到回声。问: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340m/s,则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有多远?
4.学校开展冬季田径运动会,在百米赛跑比赛中,终点计时裁判员是看见发令枪冒烟计时,还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你能说清其中的道理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