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武庙

苏武庙

来源:爱问旅游网
《苏武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古诗,并背诵这首古诗

2.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感受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感受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诗人运用描写、对仗、用典等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请知道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可以给同学们放有关苏武牧羊的动画视频,然后引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可以请同学们先谈一谈对于温庭筠的认识,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三、整体感知

1.让学生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2.请学生起来进行朗读,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其进行评价

3.老师进行示范朗读,提醒学生注意节奏感、重音以及思想情感

4.学生齐读整首诗

5.让学生合作,对照注释对诗歌试着进行翻译,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6.诗歌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1)首联: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茫然: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远之意。

译文: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魂销:“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

(2)颔联: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让学生想象这两幅画面,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并试想自己是苏武,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讲解的时候配上两幅图的图画)

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胡:指匈奴。

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译文: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望雁思归图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

荒塞归牧图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3)颈联: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明确对仗、用典的写作手法)

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译文: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两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4)尾联: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

封侯:封拜侯爵。

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译文: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难点释疑

1.写作手法:对仗、用典(在分解诗句的时候进行讲解)

2.感悟人物形象:爱国,但也带有历史局限性,从而更显得真实可感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明确《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五、小结:提醒学生注意重难点

六、作业:课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并仔细体会本首诗的写作手法以及感受苏武的爱国主义情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