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

来源:爱问旅游网



2017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摸底考试理综生物试题(带解析)
1、下图表示信号肽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号肽可以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穿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
B.切下信号肽的酶不会破坏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C.进入到内质网腔内的蛋白质会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D.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包裹着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囊泡,然后将其直接运输到细胞膜
【答案】D
【解析】从图可知,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切下,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蛋白质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A正确;由题图知,信号肽酶能够切信号肽,而对新合成的蛋白质无破坏,体现了酶的专一性,B正确;内质网能加工蛋白质,使得蛋白质有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被加工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囊泡包裹着新合成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D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结束】

2、某哺乳动物(2N=16)的两个细胞(染色体DNA 均被32P 标记),标记为A B(A 进行有

丝分裂,B进行减数分裂),将这两个细胞均置于31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使它们都进入第二次分裂后期(AB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分别标记为A1A2B1B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lA2均有l6条染色体含32P
B.B1B2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32P
C.A1A2中含4个染色体组,而B1B2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D.A1B2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比为21
【答案】C
【解析】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A1A2)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该过程中DNA分子只复制一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A1A2均有16条染色体含32PA正确;B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B1B2中的每一条染色体均含32PB正确;A1A2中含2个染色体组,而B1B2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C错误;A1所含的性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B2所含的性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A1B2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数目比为21D正确。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
,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3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结束】
3、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C.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都起作用
D.植物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B
【解析】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B错误;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植物果实的发育,C正确;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名师点睛】1、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合成部位

存在较多的部位

功能

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主要是根尖

细胞分裂的部位

促进细胞分裂

根冠、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

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成熟的果实中较多

促进果实成熟

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



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结束】
4、黄瓜植株中含一对等位基因Ee,其中E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e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基因型为Ee的黄瓜植株若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4/9
B.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直至F2,则F2植株中E基因的频率为1/2
C.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
D.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则F2植株中e基因的频率为1/2
【答案】A
【解析】基因型为Ee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EEEeee=121,雌性中能繁殖个体有Eeee=2:1,配子Ee=1:2,雄性个体中能繁殖的有EEEe=1:2,配子E:e=2:1自由交配到F2,则F2植株中,EEEeee=2:5:2,故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7/9E基因的频率=1/2A错误,B正确;如果每代均自交直至F2,只有Ee能自交,故后代中EEEeee=121,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e基因的频率为1/2C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结束】
5、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人体艾滋病病毒天然屏障有了新的了解,新研究揭示了艾滋病病毒在感染人的过程中朗格汉斯蛋白组成了第一道屏障。朗格汉斯蛋白存在于生殖器粘液中并由免疫细胞产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病毒其入人体后引起自身免疫病
B.朗格汉斯蛋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朗格汉斯蛋白与双缩腺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A
【解析】HIV能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入T细胞,引起特异性免疫过程,不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朗格汉斯蛋白由免疫细胞产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再通过细胞免疫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
过程予以消灭,C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腺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



【结束】
620146月,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5年的9月,有关官员检查时发现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
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
【答案】D
【解析】该处本存在植物以及植物生长的条件,出现了新的群落,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该地属于次生演替,裸岩上进行的初生演替,最先出现的生物是地衣,B错误;次生演替不一定能演替到灌木阶段,C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使得群落演替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群落演替的类型:
1、原生演替(又称初生演替)
1)定义: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过程(裸岩):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举例:如在火山岩、冰川泥、沙丘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1)定义: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

2)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3)举例:如在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结束】
7、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等条件下,某同学对AB两种高等植物设计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如表。请结合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

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值时CO2 吸收量

黑暗条件下CO2 释放量

A 植物

1

3

11

5.5

B 植物

3

9

30

15

注:光照强度单位:klxCO2吸收量或释放量单位:mg/100cm2·h)(1)本实验中,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CO2浓度属于 变量。

2)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A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若将A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短时间内A植物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3)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与B植物相比较,A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较 (填“大”或“小”),此时AB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 mg/100cm2·h
4AB两植物相比较, 植物更适合在弱光下生长。

【答案】(1)无关
2)大于 增加
3)大 1.5
4A
【解析】(1)由题意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植物的种类,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二



氧化碳浓度属于无关变量。

2)由表格知,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A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由于植物细胞有的不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因此A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A植物从光照强度为1klx的环境中移至光照强度为3klx的环境中,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增多,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暗反应消耗的还原氢和ATP不变,因此短时间内。[H]数量增加。

3)光照强度为3klx时,植物A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1+5.5=16.5mg/100cm2•h),B植物该光照强度是光的补偿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是15mg/100cm2•h),所以A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较大;AB两植物固定CO2速率的差为16.5-15=1.5mg/100cm2•h)。

4)由于A植物的光的补偿点和饱和点较低,因此A植物适合在弱光条件下生长。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结束】
8、下图为某人在饥饿时参加冰桶挑战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激素,ABCD表示器官、组织或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冰桶挑战的人在被冰水浇湿后,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会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产生冷觉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

(2)全身冰水浇湿后,下丘脑会分泌①,①促使B分泌②,②促使甲状腺分泌③,该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___调节;当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可以抑制下丘脑和B分泌①和②,该过程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________调节。

(3)饥寒交迫时,图中④________(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分级 负反馈
3)胰高血糖素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④为胰高血糖素。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由分析可知,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垂体,该过程体现了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3)饥寒交迫时,血糖降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得血糖升高。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和反馈调节。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

脑和垂体的作用,这就是反馈调节)。

2、反馈调剂的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发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3、反馈调节的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
9、下图是某湿地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表格是某学者对该湿地能量流动的调查情况[单位为×103KJ/(m2·a)],请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同化能量

储存能量

呼吸消耗

A

900

200

700

B

180

60

120

C

15

2

13

D

100

15

85

1)图中A代表 E代表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2)分析题表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储存在C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

3)生态学上有“中度干扰”假说,即一个生态系统受到中等程度干扰时,由于它具备能力,能够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想对稳定, 是该能力的基础。

【答案】(1)生产者 (大气中的)CO2库(含碳)有机物
215% 流向分解者(B
3)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一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生产者,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⑤⑥⑦表示呼吸作用,③④表示捕食关系。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代表生产者,E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2)能量在第二营养级(D)和第三营养级(C)之间的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15/100×100%15%。储存在C消费者体内的能量最终被分解者分解。

3)生态系统由于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轻度或中度干



扰时,能够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结束】
10、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相关基因控制的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5910号染色体上),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数时,D 某突变体的基因型及其可能的染色体组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假定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正常存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突变体③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2)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从图甲还可以得出,基因可以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获得FlF1自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结果预测。

: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
.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31,则其为突变体①;
.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
221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白花:黄花=13:3 3/13
4)黄色:橙红色=5:1 黄色:橙红色=1:1
【解析】(1)图乙中,突变体③的一条染色体上重复了d基因,主要染色体结构变异。

因此开白花的基因型种类=2×2×3+32)由图可知,开白花的基因型中有AB或没有B
×1×3=21种。由甲图反应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aaBBdd杂交,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由于有AB或没有B的基因型都表示为白花,所以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黄花=133F2白花中纯合子(AABBddAAbbddaabbdd)的比例为3/13

4)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由于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结束】
11、回答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问题。



1)用于制作果酒、果醋的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 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在酸性条件下,可用 来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当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时,应该
(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并要注意为醋酸菌提供充足的 。(2)如图为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毛霉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图中A代表 ,其主要目的是 ,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答案】(1)酒精 重铬酸钾 升高 氧气
2)蛋白酶 加盐腌制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解析】(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要保持无菌操作,所以发酵瓶要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可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验,呈灰绿色,当果酒发酵,最适温度为20℃左右,而醋酸菌发酵温度为30℃35℃,因此要升高发酵温度。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2)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腐乳制作的一般流程是:①让豆腐长出毛霉②加盐腌制③加卤汤装瓶④密封腌制,故A为加盐腌制。其主要目的是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考点定位】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名师点睛】腐乳制作的流程中应控制的条件、材料的用量以及如何防止杂菌污染都是考查的内容。

1、传统的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2、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的作用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若酒的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若酒的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污染.4、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结束】
12、在畜牧生产中,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和试管动物技术促进优良畜群繁育并取得了显著成绩,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克隆高产奶牛:从供体高产奶牛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_______;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 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构建将供体细胞注入体外培养到 期的去核卵母细胞内,
垂直胚胎,之后将胚胎移入代孕母牛体内,从而获得与 (填“供体奶牛”或“受体奶牛”)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犊牛。

2)试管牛的培育:将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与经________处理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
________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通常将胚胎培养至_________期,取________细胞做DNA分析和性别鉴定,并将胚胎移入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的其他



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

【答案】(1)原代培养 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MⅡ中) 供体奶牛
2)获能 发育培养液 囊胚 滋养层

【解析】(1)克隆奶牛:从供体高产奶牛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

养称为原代培养;由于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才具有受精的能力,因此一般选取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受体去核卵母细胞内,通过电刺激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在体外培养并移入代孕母牛体内,从而获得与供体奶牛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犊牛。

2)试管牛:将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与经化学诱导法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后,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通常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性别鉴定,并将雌性胚胎移入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

【考点定位】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胚胎移植【名师点睛】克隆动物核试管动物的区别:


试管动物

克隆动物

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技术手段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核移植技术、胚胎移植

遗传规律

遵循

不遵循

【结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