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护理杂志2013年8月第12卷第4期 ・ 13 ・ 最初时间段。 患者自身尚不能完全消除疲乏,提示临床护理人员 3.2乳腺癌患者疲乏维度特点 应给予专业性指导和帮助,并综合采用上述方法, 表1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疲乏维度中,行为维 以提高其有效性。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对于运动外 度变化最大,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学习和工作,反映 出式方法缓解疲乏的认可度不高,可能与传统认为 疲乏使患者日常生活规律发生转变,影响生活质量。 劳累应以休息为主,尽量不活动,减少外出的观念 同时,疲乏对情感维度影响也较大,尤其体现在化疗 有关。提示患者对于体力活动缓解疲劳认识上有 的不愉快感觉上,在化疗中后表现为中度,说明疲乏 偏差,护理人员可以从认知给予干预,以达到增加 给患者带来不愉悦体验较明显。在情绪维度上,化 患者增强体质、缓解疲乏的目的。 疗前仅为较轻程度,化疗中后时间段患者疲乏感明 4小结 显上升,突出表现为疲倦、无精神、困意增加,在化疗 通过本研究,护理人员可以更深刻认识乳腺癌 7d后仍处于中等水平,缓解程度不高。疲乏对于认 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以提高临 知维度影响不如前三者,虽然患者在化疗中后期明 床工作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的重视,特别是对化疗过 显感觉忧伤、灰心、烦躁。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加强 程中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关注和缓解方式的指导,以 对患者行为、情感方向的引导,以消除抑郁,降低情 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感疲乏,纠正不良行为。 3.3乳腺癌患者疲乏发生率 参考文献 本研究显示,乳腺癌患者化疗中,中重度疲乏 发生率为83.76 ,化疗后为52.60 9/6,且发生趋势 1顾莉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与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 为化疗前最低,化疗中最高,化疗后降低,但仍高于 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32 ̄234. 2 So Winnie K W。Tai,Josepha W M Fatigue and fatigue relieving 化疗前水平,此结果与其它类似研究结果和变化趋 stiategies used by Hong Kong Chinese patients after hemopoietic 势相近[53。但重度疲乏发生率较其它类似研究结 stern cell transplantion ̄J].Nuts Res,2005,54(1):48 ̄55. 果有差异_6],分析原因可能与疾病类型、样本量及 3 Irvine Diane M,Vincent L,Graydon J E,et a1.Fatigue in 年龄构成比有关。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radition therapy[J ̄.Cancer 3.4乳腺癌患者体力活动方式缓解疲乏有效性 Nurs,1998,21(2):127~135. 4黄云娜,杨曦,杨秋敏,等.中医五行音乐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因 表3显示,乳腺癌患者最常采用且最有效的5 性疲乏的影响口].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12 ̄1414. 种方法依次为睡觉、打盹、休息、进食及静坐,其中 5马贞.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证候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以低活动方式运用最多。原因在于这些方法可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是应对疲乏最简单最自然的反应。需要注意的是, 6许苗苗.乳腺癌患者化疗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D]. 上述体力活动方式对于患者应对疲乏的有效性最 安徽医科大学,2010. 高分仅为7.O4±2.36分,远低于满分1O分,表明 (收稿日期:2013—03—06) 低GI食物在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观察 周敏平 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生成指数(GI)低食物在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应用中的效果影响。方法 采用对比研究方法, 选定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o例,设5天为1个时间组,6O例患者分别在两个时间组内进食总热量相同的低 GI食物作为GI组,及由患者按食物交换份自行选择的食物作为FEL组,监测两个时间组内6O例患者早餐后2h血糖、饥 饿感和额外加餐例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GI组比 作者单位:52823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佛山 FEL组餐后2h血糖控制更加平稳,因中、重度饥饿感迫使 周敏平,女,大专,主管护师 患者额外加餐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糖尿病患者选择低 ・ 14 ・ 床护理杂志2013年8月第12卷第4期 GI食物,能增加饱腹感,减少额外加餐,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饮食管理的依从性,从而有效改善餐后血糖,提高治疗效 果,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疗法;低GI食物 R587.1;R459.3 中图分类号Key words diabetes mellitus;diet therapy;low GI foods 糖尿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脑血管疾病 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 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资料显示,糖 中,在同一个患者中进行对比分析,以早餐作试验。 FEL组:第1~5天,按照早餐的食物总热量,由患 者根据食物交换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食物。GI 尿病患者呈日益增多的趋势,目前我国糖尿病治疗 达标率低l1]。因强烈的饥饿感,迫使部分糖尿病患 者对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果,使糖 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不断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食物血糖指数可 以更有效地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安排膳食,达到促 进健康的目的l_2]。血糖生成指数(GI)在糖尿病饮 食治疗中的作用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越来 越多的证据表明,低GI膳食对糖尿病个体化医学 营养治疗有潜在的重要价值,很有必要在糖尿病饮 食管理中推广应用[3]。世界卫生组织(WHO)专 家委员会对GI定义为:含50g碳水化合物的标准 食物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之比l4]。每种食物都可 由其餐后消化吸收速度发生的血糖应答得到GI 值,通常按GI值将食物分类为低GI食物(GI值< 55)、中等GI食物(GI值为55~75),高GI食物 (GI值>75)。高GI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 收率高,快速引起血糖应答。低GI食物在消化道 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引起的血 糖反应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5]。进食低GI食 物,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与改善脂肪代谢 紊乱。我科对6O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低GI食 物的饮食管理,患者餐后血糖控制良好,自我管理 意识提高,取得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5月我科反复多次住院治 疗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 年龄38469岁。所有的患者均为医院确诊并且接 受糖尿病基础治疗1年以上,经过治疗空腹血糖控 制在5.8~7.0mmol/L。 1-2方法 60例患者分1o天进行试验,前5天作为FEL 组,后5天作为GI组。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劳动 强度计算每天摄人的总热量,并且严格按营养成分 分配原则,按照1/5、2/5、2/5的比例分配到三餐 组:第6~10天,按照早餐的食物总热量,选择碳水 化合物均为低GI食物。 1.3观察指标 (1)患者早餐后2h的血糖水平。(2)早餐后 4h自我感觉饥饿的程度。(3)额外加餐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 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 示,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早餐后2h血糖的比较 FEI组(第1~5天)早餐后2h血糖9.3± 3.3mmol/L。GI组(第6410天)早餐后2h血糖7.4 ±2.2m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两组餐后4h自我感觉饥饿程度及额外加餐 例数的比较,表1 表1两组餐后4h自我感觉饥饿程度及额外加餐例数的比较 上J<O.05 3讨论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是所有糖尿病综合治疗 (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教育)的基础,其目标 是通过合理的食物选择,平衡膳食摄人,并与胰岛素 或口服降糖药和体力活动相配合,达到并维持理想 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通过合理的能量摄人达到或 维持理想体重,减少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危险。良 临床护理杂志2013年8月第12卷第4期 ・ 15 ・ 好的饮食管理对糖尿病代谢控制有重要意义,指导 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是控制糖尿病最为重要 的措施之一。低GI食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长,吸收 参考文献 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 1 Kirstine Brown Frandsen.糖尿病治疗管理的现状r-j].国外医 低。倡导选择低GI的食物,有利于增加饱腹感、延 学内分泌学分册,2005,25(3):172~173. 缓饥饿,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有资 2李晓明,刘彩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研 料显示,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波动是血管直接和 究进展_J].医学综述,2007,13(7):538 ̄539. 独立的危险因素[6]。在对糖尿病患者食物GI临床 3曾果,蒋燕,胡雯,等.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模式现况调查EJ].现 试验的Meta分析显示,与高GI食物相比,低GI食 代预防医学,2006,33(1):27 ̄29. 4李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4 。流行病学资料也 2005.61~64. 显示,低GI食物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相 5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学 关[7]。由此可见,2型糖尿病患者坚持低GI食物, 医学出版社,2002.335 ̄337. 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6陈超刚,苏宜香,严厉,等.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糖尿病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代谢和营养摄入的影响口].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8):495 ~497. ’ 中,选择低GI食物,能提高患者对饮食治疗的依 7陈伟.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 从性,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波动,提高患者代谢控制 (3):181~183. 达标率,从而减少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提高患者 (收稿日期:2013—04—16) 耳穴敷贴法施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谢丽梅林丰兰许闽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敷贴法施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o例DPN的患者,随机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O例。在严格控制血糖并执行DPN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敷贴施护的方法。 对照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5.0 ,对照组总有效率57.5 ,两组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治疗后神经电生理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耳穴敷贴法施护DPN 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耳穴敷贴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R245.9;R587.2 Key words auricular sticking;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 如下。 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趋势有增无减。糖尿 1资料与方法 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 I.I临床资料 其发生率可达90 [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我科住院的 量,并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卫生开支。如何预防和 DPN患者80例,均符合wH0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减少DPN的发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 变国际协作研究的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前DPN护理保健缺乏有效的手段,而通过耳穴 实验组4O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O 敷贴法施护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 岁。平均病程3.8年,平均住院天数15天。对照 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1岁。 作者单位:350004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 平均病程3.7年,平均住院天数16天。两组性别、 谢丽梅,女,本科,护师,副护士长 年龄、病程、住院天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