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有所加强,但收效并不明显。从实际情况出发,本文将探讨和分析当前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缺乏监管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缺乏监管,导致法制教育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需要提高,应该加强对法制教育的监管和考核,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2.教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教育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和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如开展模拟法庭、法制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学校应该加强对法制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育水平,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建立监管机制
学校应该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重视,建立监管机制,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推进法制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2.多种形式、多层次开展法制教育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和方式进行法制教育,如开展模拟法庭、法制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演讲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加强对法制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育水平,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积极引进法学专业人才,提高法制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总之,中小学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实现其自我保护的基础,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视和监管,采用多种形式和方式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注重实践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段相适应,注重实践性和生活性,使学生能够在研究中体验到法制的魅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育内容要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意识、法律精神、法律实践等方面,同时还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思维和法制素养。教师应该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和法律实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和教学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法制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培训。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学校应该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激励优秀教师,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的法制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
4.加强法制教育的监督和评估
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效果的评估,建立学生法制素养评价体系,对学
生的法制素养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和法律意识。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在厦门市思明区,___干警担任了五所中小学的“综治副校长”,并采取了多种尝试,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开设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观监狱,旁听审判活动,邀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某校的“综治副校长”为了给学生上好的法制教育课,专程到劳教所采访了两位少年犯的犯罪经过,让他们讲述走进高墙后的认识,并制成录音带,带回学校放给同学们听。这个故事让同学们深感震撼,认识到犯错误与犯罪之间仅有一步之遥。特别是当这两位少年犯说到“与我同龄的兄弟姐妹们,我很羡慕你们坐在明亮的教室内读书,请你们一定要接受我们的教训,千万不要走我们这条路”时,许多同学的眼睛里都含着泪水,为他们的同龄人深感惋惜,学法、懂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悄然萌生。
为了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法制教育内容,应该将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并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同时,应该争取在升学考试中适当增设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司法、教育等部门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标准统一、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让学生能够学得懂,记得住,会运用。___曾经做过一个专项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当你的人身安全、健康及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后,你是怎样处理的?”统计结果显示,有35.26%的青少年消费者选择“忍了,自认倒霉”。当问及原因时,有58.77%的被调查者说是因为“想解决,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也充分说明,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常识教育必须在有用、有效上下功夫。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应该注重教师的法制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制教育水平。教师们应该不断研究、更育思想,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此外,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激励优秀教师,引导不足的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成长影响重大。但是,有些教师的行为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比如,在某校某班丢了40元
“爱心基金”后,一位同学就被全班同学“选举”成了“小偷”。这种“选小偷”的行为是荒诞的,但是组织“选举”的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能力,无视客观事实,极尽主观臆测之能事,让“荒诞”成了现实。这种行为对当事人造成的影响将会是终身的。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至关重要,学校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许多青少年懂得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却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能不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思考。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法制教育没有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大多数学校已逐步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受应试
教育的影响,家长、社会以至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法制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没有列入教学大纲,课时安排没有保证。
2、尽管许多学校都加强了法制教育,但由于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很少有学校能让学生走出去研究或邀请其他单位参与学生法制教育。这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目前,学校的法制课时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也不够规范。很多学校没有规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此外,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使得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4、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这些教师可能从来没有接触过法律,缺乏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在解答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显得
束手无策,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虽然有些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学校的法制教育缺乏整体化的管理,职责和目标也不明确。这导致法制课上与不上、上好上坏的状况普遍存在。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寄托了希望,但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措施
为了加强学校法制教育,需要以下措施:
1、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提高经费投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研究,并邀请其他单位参与学生法制教育。
2、规定统一的法制课时,制定成套、统一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规范。
3、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水平,聘请专业法律教师,为教师提供培训,增强教师的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
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整合,明确学校法制教育的职责和目标,确保教育管理整体化。同时,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法制教育。
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及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司法部门应该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制定具体意见,将法制教育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省级以上司法、教育部门应该根据未成年人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
丰富法制教育内容是提高法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各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例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执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对法律的观念。
提高法制教育质量需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寓教于乐,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明确法制教育职责是提高法制教育质量的关键。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学校要通过与等
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研究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