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13

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13

来源:爱问旅游网
a

哈师大附中2014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 理 试 卷

选择题 (本题共40小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1~2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经过山脉是

A.① B.② C.③

3.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A.太行山

4.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A.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热量充足,可达亚热带水平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A.盐碱地的治理 C.酸雨的防治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D.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秦岭

D.10° D.④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判断3~5题。

5.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海河、闽江(福建境内)、伊犁河(源于新疆)长度、径流量和含沙量情况。据此完成6~8题。 河流 甲 乙 长度(mm) 1090 541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 226 624 a

3多年平均含沙量(kg/m) 61 0.14 3a 丙 丁

441 3420 118 2709

4.6 0.16

6.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

A.海河、黑龙江、伊犁河、闽江 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 A.甲

B.乙

B.闽江、黑龙江、海河、伊犁河 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

C.丙

D.丁

7.依据表中信息判断,沿岸植被条件较差的是 8.以上四条河流的共同特征是

A.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C.径流量主要受降水量影响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9~11题。

B.流域面积均位于我国境内 D.夏季均出现丰水期

9.图中①、②两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土壤、光照 D.热量、水源 10.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地形 C.土壤 D.海陆位置 11.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下图中甲地位于天山北坡,丙地位于天山南坡,回答12~14题。

12.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13.图中丙处山麓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A.森林 B.草原 C.草甸 D.荒漠 14.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依次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依次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有规律更替,呈现出出地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下图为某地区的河流、湖泊、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a

a

15.图示区域为 ( )

A.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外流河 B.天山—伊犁河—内流河 C.阿尔泰山—塔里木河—外流河 D.天山—塔里木河—内流河 16.图中a、b、c三区域的年降水量大致相当的是 ( )

A.a和b B.b和c C.a和c D.都一样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4处国际重要湿地。上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17~18题。

17.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18.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19~22题。

19.上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a

a

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20.关于上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21.关于上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22.深秋时节,一位旅游者从上图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 C.从③到⑤ D.从⑤到⑥ 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24.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是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灾 D.土壤盐碱化

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回答25~26题。

25.与东北松嫩平原相比,图示地区①~⑤五大商品粮基地的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耕地广阔 B.水源充足 C.热量充足 D.市场广阔

26.图中a~e五大钢铁工业基地中,区位特点不同于其他且布局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a-市场指向 B.b-原料指向 C.c-燃料指向 D.d-技术指向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27~28题。

a

a

27.黄山地处

A.辽东丘陵 B.山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武夷山 28.图中L所在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回答29~30题。

29.我国N区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30.松嫩平原对应的字母是

A.E B.F C.D D.L

读“1961~2012年北疆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等值线图(单位:cm)”,完成31~32题。

31.图示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大致

A.由东向西递减 B.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由南向北递减 D.由盆地外缘向盆地中心逐渐递减 32.下列因素中,对图示地区冬季平均最大积雪深度有明显影响的是

①水汽来向 ②地形 ③纬度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33~35题。

a

a

33.图甲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土壤肥沃,黄土分布广 B.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中小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 D.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34.图乙大致为甲图从A至B一线附近地形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当地一次特大暴雨量分布状况,据图判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多少米

A.1 800 B.1 000 C.500 D.200 35.有关特大暴雨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对流雨

B.夏季风带来暖湿气流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C.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D.盛行西风带来海洋水汽遇到山地迎风坡的阻挡 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湖泊L为我国六大湖泊之首,M1和M2同属于我国著名山脉P。读图回答36~37题。

36.湖泊L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青海湖 D.太湖

37.谷地R为该地理区域的重要农业区。谷地R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水源缺乏 B.热量不足 C.光照不足 D.土壤贫瘠 读沿40°N的地形剖面图,回答第38~39题。

a

a

38.①所在地形区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39. 关于③④两地气候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④地年降水量比③地大 B.③地气温年较差大于④地

C.④地西部沿海地区冬季多降雪 D.④地受日本暖流影响,气温高于③地 读图,回答40题。

40.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不可再生 B.发电量常年稳定

C.密度大,聚能容易 D.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41.(10分)下图是“我国九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商品粮基地①与④相比,其不利的气候条件主要是 。(2分) (2)商品粮基地③与④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1分) (3)简要分析①②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3分)

(4)将农业发展方向与对应的地区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a

a

42.(10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示为坎儿井示意图和坎儿井可能分布地区图。

材料二: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主要来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带或山间盆地的洪积扇中,洪积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区,洪积扇上部是大片的砾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产生严重的盐碱化现象。我国劳动人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如上图所示,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直井、明渠、蓄水池组成。直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成斜角,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中,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纵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儿井地下水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图中①②③地的________地。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自然优势条件是 。(3分)

(3)坎儿井由直井、暗渠、蓄水池与明渠四部分组成。简要分析坎儿井的结构与当地气候、地形的关系。(4分)

(4)据普查统计,坎儿井引水渠道正以每年平均23条的数量递减,试分析其主要人为原因。(2分)

43.(15分)读“我国某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及该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a

A

C

B

C

甲 乙

(1)图甲中部是我国哪个地形区?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特征?并说明其原因?(9分)

(2)图乙中C地带夏季河流径流量占全年百分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图乙中A所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请说明该种资源的优点(2分)

44.(15分)读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沿106.5°E所作地形剖面及气候要素资料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l、7月气温的变化特点与地形剖面的关系。(2分)

(2)图中山地南北两坡的降水量有何差异?试述其形成原因。(3分)

a

a

(3)图中A处山地南北两侧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何差异?(4分)

(4)图中B、C处的地形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按照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两地区均为湿润地区,但B地区东部在7、8月份常出现旱情,而c地区全年干旱频发。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哈师大附中2014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每小题1分;31-40,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A 3.D 4.A 5.B 6.C 7.A 8.D 9.B 10.B 11.A 12.D 13.D 14.D 15.B 16.C 17.D 18.A 19.D 20.B 21.C 22.B 23.B 24.C 25.C 26.A 27.C 28.B 29.B 30.A 31.D 32.A 33.C 34.C 35.B 36.C 37.B 38.B 39.D 40.D 二、综合题(共50分) 41.(10分)

(1)热量不足,多低温冻害(2分)

(2)水稻(1分)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3分) (4)A-③ B-④ C-② D-① (4分)

42.(10分)

(1)冰川融水(或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1分) (2)①(1分) 光照充足(2分)

(3)当地降水少,蒸发强,采用暗渠输水可减少水分蒸发;(2分)利用山麓倾斜的地势,可自流引水(2分) (4)破坏植被;缺乏统一管理,不合理利用地下水(或过量利用地下水);养护不及时(2分)

43.(15分)

(1)长江中下游平原(1分) 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是:多支流、多曲流、水量大、汛期长、水流平稳、无冰期(4分),原因是所流经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又处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4分)

(2)该地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4分) (3)清洁;可再生。(2分)

44.(15分)

(1)气温变化受地形影响明显,(1分)谷地或盆地气温高,山地气温低(或海拔低处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1分)

(2)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1分)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1分)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1分) (3)A处山地北侧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2分)南侧河流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2分)

(4)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2分) B地区东部7、8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2分)C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广泛,地表水大量下渗地下,导致地表缺少。(2分)

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