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8-2019学年浙江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解析版)

来源:爱问旅游网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四)

(时间:60分钟 分值:70分)

试卷Ⅰ(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盐的是( D ) A.CuCl2 B.NaClO C.CaCO3 D.Na2O 2.仪器名称为“锥形瓶”的是( C )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 A.CO2 B.CH3COOH C.KCl D.Fe

4.下列分散系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的是( A ) A.氢氧化铁胶体 B.硫酸铜溶液 C.醋酸溶液 D.石灰乳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中性的是( B )

A.CH3COOH B.KNO3 C.NaOH D.NH4Cl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B.二氧化硅在高温下用焦炭还原可制得粗硅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金属钠

D.镁合金密度较小,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和飞机的部件等

7.在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B )

A.酸性 B.强氧化性 C.酸性和强氧化性 D.还原性 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B ) A.CO2的电子式:式:CH2CH2

C.水分子的球棍模型:

D.Na+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结构简

9.适量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B ) A.碘化钾溶液 B.碘水 C.碘酸钾溶液 D.溴水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硫酸亚铁溶液保存时需加少量铁粉 B.蒸馏时为防止液体暴沸通常要加几粒沸石 C.钠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容量瓶使用前必须干燥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14C与16O是不同的核素但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二氯乙烷(C2H4Cl2)有二种结构

C.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D.环丙院(

)和乙烯互为同系物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

A.NaHCO3溶液与过量Ca(OH)2溶液反应:Ca2++2HC+C

+2H2O

2Na++2OH-+H2↑

+2OH-CaCO3↓

B.金属钠和水反应:2Na+2H2O

C.2 mol二氧化碳通入含3 mol NaOH的溶液:2CO2+3OH-HC

+C

+H2O

2Fe2++S

+4H+

D.二氧化硫与氯化铁溶液反应:SO2+2Fe3++H2O

13.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二倍,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X Z Y W Q A.钠与W可能形成Na2W、Na2W2化合物 B.ZY2和XY2构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C.H2WO3的酸性比H2ZO3的酸性强,因为W的得电子能力比Z强 D.原子半径:Z>W>Q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可以利用溴水区分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

B.煤的气化是指高温下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CH4、H2、焦炉气的过程

C.乙烯、苯均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碳碳双键

D.相同质量的乙炔、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苯比乙炔消耗的氧气质量多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也可制造油漆 B.氨基酸可通过脱水缩合直接形成蛋白质

C.检验淀粉在稀硫酸条件下水解产物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是否有砖红色沉淀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饱和硫酸铜溶液均会发生盐析而凝聚

16.一定条件下,反应:C(s)+CO2(g)

2CO(g) ΔH>0在一固定的密闭

容器中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升高反应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下降

B.CO2的消耗速率和CO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不能用气体密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D.0.2 mol的C和0.1 mol的CO2充分反应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0.2 mol

17.酒精检测仪可帮助执法交警测试驾驶员饮酒的多少,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

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

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B.电解质溶液中的H+移向b电极

C.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 L氧气 D.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 18.以下事实不能说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C )

A.对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做导电性实验,醋酸溶液灯泡相对 较暗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溶液和盐酸,与同浓度、同体积小苏打溶液反应,开始时放出气体的速率盐酸快,醋酸溶液慢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溶液和盐酸,消耗同种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相同

D.1 L浓度为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测得H+的物质的量约为0.003 mol

19.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如下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4HCl(g)+O2(g)-115.6 kJ/mol 已知:

2Cl2(g)+2H2O(g) ΔH= 4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1 mol O2(g)的能量比1 mol Cl2(g)的能量高 B.加入催化剂,能使该反应的焓变减小

C.1 mol Cl2转化为2 mol Cl原子放出243 kJ热量

D.断裂H2O(g)中1 mol H—O键比断裂HCl(g)中1 mol H—Cl键所需能量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某物质在熔融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金刚石和C60熔化过程中破坏微粒间的作用力相同

C.常温常压下,气态单质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液氯与水的反应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

21.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MnO2催化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C )

A.在0~50 min之间,pH=2和pH=7时H2O2的分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H2O2的分解速率越大

C.相同条件下,H2O2的起始浓度越小,分解速率越大

D.在20~25 min之间,pH=10时H2O2的平均分解速率为

(0.04 mol·L-1· min-1)

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pH=2和pH=7时,降解百分率都是100%,A正确;从图象中可以读出pH=2时,曲线下降是最快的,说明溶液的酸性越强,降解速率越大,B正确;一般来说,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H2O2的起始浓度越小,其降解的速率越小,C不正确;在20~ 25 min之间,pH=10时H2O2的平均分解速率为L-1· min-1,D正确。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

B.足量的Mg与稀H2SO4完全反应,生成2.24 L H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C.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Cl-离子数小于0.1NA

D.标准状况下,4.48 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产物中所含O—H键数目为0.4NA

解析:氢气和碘蒸气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0.1 mol H2和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A,A正确;非标准状况下,2.24 L H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1 mol,B不正确;1 L 0.1 mol·L-1NH4Cl溶液中,Cl-离子数等于0.1NA,C不正确;标准状况下,4.48 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产物中所含O—H键数目为0.8NA,D不正确。

=0.04 mol·

23.常温下,向0.1 mol·L-1二元弱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H2A、HA-、A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a曲线代表HA-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

B.M点pH=1.1时,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H+)>c(HA-)=c(H2A) C.pH=2.7时,c(A2-)+c(HA-)+c(H2A)=0.1 mol·L-1 D.N点pH=4.2时,c(A2-)=c(HA-),溶液中不存在H2A分子

解析:向二元弱酸H2A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过程中,开始发生:H2A+OH-HA-+H2O,再发生:HA-+OH-A2-+H2O,结合图象分析可知,a

曲线代表H2A,b曲线代表HA-,c曲线代表A2-,A不正确;根据图象知pH=1.1的溶液中,c(HA-)=c(H2A)<0.05 mol·L-1,又pH=1.1,故c(H+)=10-1.1 mol·L-1,故(H+)>c(HA-)=c(H2A),B正确;根据图象知当pH= 2.7

时,因滴入

NaOH

溶液,溶液的体积增大,故

c(A2-)+c(HA-)+c(H2A)<0.1 mol·L-1,C不正确;由于平衡的存在,N点pH=4.2时,c(A2-)=c(HA-),但溶液中仍存在少量H2A分子,D不正确。 24.实验室可利用硫酸厂炉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聚铁的化学式为[Fe2(OH)n (SO4)3-0.5n]m,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炉渣中FeS与硫酸和氧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3O2+ 12H+

4Fe3++4S+6H2O

B.气体M的成分是SO2,通入双氧水得到硫酸,可循环使用

C.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其pH偏小,将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D.向溶液X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Y,再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得到绿矾

解析:分析流程可知,炉渣加入硫酸溶液同时通入氧气得到的固体W为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和二氧化硅等,溶液X为含有Fe3+的溶液,调节溶液的pH得到溶液Z加热得到聚铁,溶液X中加入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Y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炉渣中硫化亚铁和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单质和硫酸铁和水,A中的离子方程式正确,A正确;炉渣加入硫酸溶液同时融入氧气得到的固体为硫和二氧化硅,固体W灼烧得到的气体为二氧化硫,B正确;若溶液Z的pH偏小,则聚铁中生成的OH-的含量减少,S

的含量增加,则铁的含量减少,C不正确;向

溶液X中加入过量的铁粉,铁和硫酸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析出绿矾,D正确。

25.某100 mL溶液可能含有Na+、N、Fe3+、C、S、Cl-中

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原溶液一定存在C

和S

,一定不存在Fe3+

B.原溶液一定存在Cl-,可能存在Na+ C.原溶液中c(Cl-)≥0.1 mol·L-1

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Na+,则c(Cl-)<0.1 mol·L-1

试卷Ⅱ(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26.(6分)由煤化工产生的气体可合成下列一系列物质。其中A物质常温下呈气态,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1,B为酯。

已知:HCOOH的酸性比CH3COOH强,结构上可看作既有—CHO, 又有—COOH。

(1)煤转变为CO、H2的生产工艺称为 ,A物质中的官能团名称为 。

(2)写出由HCOOH与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

(3)某物质可能含有甲酸、甲醇和甲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在鉴定时有下列现象: ①有银镜反应;

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不会变澄清;

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A.有甲酸乙酯和甲醇 B.有甲酸乙酯和甲酸 C.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 D.几种物质都有

解析:A物质常温下呈气态,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 g·L-1,A的摩尔质量为 22.4 L·mol-1×1.25 g·L-1=28 g·mol-1,则A是乙烯;B为酯,根据流程图,B是HCOOCH2CH3。(1)煤转变为CO、H2的生产工艺称为煤的气化,乙烯中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2)由HCOOH与乙烯生成HCOOCH2CH3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HCOOCH2CH3。(3)①甲

酸、甲酸乙酯都能发生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不会变澄清,说明不含酸;③与含酚酞的NaOH溶液共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说明含有甲酸或甲酸乙酯。综合分析,一定有甲酸乙酯,可能有甲醇。 答案:(1)煤的气化(1分) 碳碳双键(1分) (2)HCOOH+(3)C(2分)

27.(6分)为探究某矿物X(仅含三种元素)的组成,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HCOOCH2CH3(2分)

已知:气体A能使品红褪色,固体B中仅含CuO、Fe2O3。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为 。 (2)溶液C中存在的阳离子有 。

(3)写出气体A与溶液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1)气体A能使品红褪色,应为SO2,固体B中仅含CuO、Fe2O3,并结合X中含有三种元素,可知X为S、Fe、Cu组成的化合物;固体B溶于足量盐酸生成FeCl3和CuCl2溶液,加入5.0 g Cu,剩余1.8 g Cu,则溶解Cu为3.2 g,其物质的量为0.05 mol,根据Cu+2Fe3+

Cu2++2Fe2+,

可知固体B中含有Fe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Fe2O3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质量为0.05 mol×160 g/mol=8 g,则CuO为40 g,物质的量为0.5 mol,原固体X中S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则化合物

X中Fe∶Cu∶S=0.1 mol∶0.5 mol∶0.4 mol=1∶5∶4,X的化学式为Cu5FeS4。(2)CuO、Fe2O3溶于足量盐酸生成FeCl3和CuCl2溶液,则所得溶液C中存在的阳离子有Fe3+、Cu2+、H+。(3)SO2溶于含有Fe3+的溶液会被氧化生成S2H2O

S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

+2Fe2++4H+。

答案:(每空2分)(1)Cu5FeS4

(2)Fe3+、Cu2+、H+ (3)SO2+2Fe3++2H2O

S

+2Fe2++4H+

28.(4分)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后的含碳产物。

已知:CO能与PdCl2生成黑色的Pd。实验开始后,观察到PdCl2溶液中无黑色物质 产生。 请回答:

(1)含碳产物可能是C,还可能是 。 (2)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2一段时间的原因是 。

(3)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检验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含碳固体产物的成分 。 解析:(1)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含碳产物可能是C,还可能是Na2CO3。(2)因装置中的空气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2一段时间,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3)因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含碳固体产物的成分可能为碳或Na2CO3,检验方法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若有黑色不溶物则

证明产物中有碳;再取上层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产物中存在Na2CO3。 答案:(1)Na2CO3(1分)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1分)

(3)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若有黑色不溶物则证明产物中有碳;再取上层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产物中存在Na2CO3(2分)

29.(4分)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取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不同质量的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g) 生成气体体积(mL) 试回答:

(1)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解析:(1)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336 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0.015 mol,根据氢元素守恒可知n(HCl)=2n(H2)=2×

0.015 mol=0.030 mol,故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

甲 0.255 280 乙 0.385 336 丙 0.459 336 mol/L。(2)甲中盐酸有剩余,金属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氢气280 mL,故

可以根据甲组数据计算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令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根据两者质量可知24x+27y=0.255,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2x+3y=

×2,联立方程解得:x=0.005、y=0.005,故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05 mol∶0.005 mol=1∶1。 答案:(每空2分)(1)1.0 (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