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凌志楼明德楼知行楼
学生宿舍楼:
第一套方案:思齐楼文蕙楼怡心楼雅行楼
第二套方案:逸馨楼逸轩楼逸安楼逸远楼逸清楼
第三套方案:汉风楼汉韵楼汉源楼 汉渊楼 汉景楼
第四套方案:问天楼 揽月楼 观星楼 迎曦楼
第五套方案:邀月楼 伴星楼 卧云楼 迎曦楼
教师宿舍楼:
格物楼 致知楼
凌志楼:凌志,凌云之志,形容远大的志向.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明德楼:明德:“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指品行、品质、道德.“明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即认同、践行和彰显美德.“明德”在这里,就是要求学校以德为立校之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首位,推进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培养政治合格,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德\"同时也要求学校师生员工
以德为立人之本,爱党、爱国、爱民,友天、友地、友人,自强、自省、自悟。
知行楼: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解释】: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