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六岁孩子》有感
假期里孩子拿着从幼儿园带回来的德国作家邬里希·戴克迈的《你的六岁孩子》(独立又难懂)这本书,放到我的手里说“爸爸,老师说了,让爸爸妈妈好好看这本书,看完还要交作业,你们怎么还不看呀?”是啊,怎么还不看?想想随着女儿的逐渐长大,即将六岁的她不断突显出的许多“怪异”表现:有时乖巧懂事,很讲道理,有时候像是换了个小孩,“胡作非为”,不听话,这一切也许书中自有窍门为我解疑答惑!
在空闲的下午,静心翻开《你的六岁孩子》开始阅读,总体来说这本书读起来比较轻松,轻松的原因是它直接地点明了这个阶段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从“身体发展”“生活的环境”“心理发展及教育”“游戏与玩具”“入学准备”“游戏式学习活动”六个主要部分,分别从生理、心理、环境、教育等角度科学剖析了5~6岁孩子的特点及需要,并特别对即将步入小学的幼儿的父母提供了较全面的建议,帮助父母检查自己是否协助孩子做好了进入人生新阶段的准备。在最后一章 “游戏式学习活动”中提供了适合该年龄阶段的游戏式学习活动建议,使家长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有所侧重与加强。整本书将我对孩子成长阶段的疑虑给予了一定的解惑,也对于孩子有些欠妥当的行为,给予了一些合适建议,算是豁然开朗吧。
通观全书,作为家长,我感触颇深的是“心理发展及教育”章节中对家庭中的有效沟通部分的剖析和建议,书中分别从“感情的投入及关注”、“真诚与坦率”、“感同身受”、“重要的建议”四方面,做出了独立的分析和建议。譬如:
在感情的投入及关注方面,从“家人间的沟通要想有效,基本的前提条件是:孩子能
够感受到感情的温暖、正面的评价以及关注。他一定要清楚,他的感觉会如实地被接受,而且不会被父母亲批评或判断。给孩子的爱不应该附带特定的条件。如果你的态度是这样的,孩子也会学到要尊重你的感受。你对于孩子的接受度越广,你们的沟通就越好”展开了剖析。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对孩子的敷衍、冷漠,是否已经在她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冷漠的种子?是,还是不是,细思极恐啊!
在真诚与坦率方面,从“也许一开始你就必须真诚接受自己,接受同时存在于你身上的冲突感觉。这才是唯一可以完全对自己对孩子坦率的方法。这种行为值得效仿,也会激发孩子去学习。 如果你对自己都不能完全诚实,在你所说的和所做的之间就会有冲突存在。这样一来,也许当你对孩子说你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但或多或少你会下意识地抗拒这点,而以皱眉头或不悦的表情表达了出来。孩子在潜意识里会对这种冲突有反应”展开了剖析。反思中国传统教育中“言传不如身教”的经典箴言,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真的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吗?没有,根本没有,细思极恐啊!
在感同身受方面,从“只接受孩子独特、天真无邪的感情,这样对他还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要真正能感同身受并了解这些感觉,我们必须要专心听孩子说话,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接受他本来的样子”,“ 当孩子说出他的感觉时,你要主动地听他讲,并且让他知道,你也关心他的问题” 展开了剖析。反思我们在孩子兴高采烈的对我们诉说她的新想法和你的感受时,我们却抱着手机在哪里有一句没一句的答非所问,孩子气急败坏的吼叫“你们就知道看手机,根本不听我说,也不陪我玩,你们到底爱不爱我啊!” 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孩子童年的成长经历应该这样的吗?不、不应该是这样的,细思极恐啊!
在重要的建议方面,从“当你的孩子感到心里不舒服,而你一开始却无法正确地了解,想想你自己小时候也会如此。然后你可以和他以“孩子对孩子”的方式交谈”、“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感觉,你都要鼓励孩子尽量用言语表达出来。只有这样,他才能越来越了解自
己的感觉”、“ 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准备好要和你谈他的想法,不要失望。在某些时候,孩子宁愿不要谈论他自己的感觉,而是采取相当封闭的方式”、“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你的认同对孩子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例如:你的孩子遇到困难,他的朋友常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或他心爱的黄金鼠死了等。你一定要以语言和关爱的动作(不妨摸摸他、抱抱他)来支持他”几点展开了剖析和解疑,为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看到此处深感欣慰和慰藉,一切明白的还不算晚,感谢《你的六岁孩子》(独立又难懂)这本书!
六岁孩子身上确实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六岁孩子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好些都能在我们家的孩子身上找到,少些焦虑,少些批评,让我们家长陪同孩子学习、进步,摈弃和改正不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