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来源:爱问旅游网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健康教育学

教 案

授课学期: 授课地点: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1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一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时间 健康教育学 第一讲 绪论 2学时 年 月 日 第 节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教学目的 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与要求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教学重点与难点 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教材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2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 书 提 纲 教 学 步 骤

第一讲 绪论 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 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 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 一、行为与健康 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 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健康促进的概念 3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 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 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 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 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1.健康促进与公共卫生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思考题 2.为什么健康教育要避免洗脑和责怪受害者的做法? 3.增权与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是什么关系? 课后 作业 如何理解“健康共治”是实践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

4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二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时间 健康教育学 第二讲 健康行为 2学时 年 月 日 第 节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掌握: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主要特点和内容。 熟悉:人类行为的概念和特点,人类行为的发展特点、人生三阶教学目的 与要求 段与社会化。 了解: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行为的生态学模型以及基于生态学模型的行为干预策略。 重点:人类行为及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健教学重点与难点 康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人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健康教育学意义。 难点: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及行为干预策略。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教材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5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板 书 提 纲 教 学 步 骤

第二讲 健康行为 1、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 2、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 3、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4、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回顾与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二章 健康行为 第一节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基本概念 二、人类行为及特点 三、人类行为发展与社会化 第二节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 一、健康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二、健康相关行为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第三节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教育与学习因素 四、文化因素 五、大众传媒与新媒体 六、社会因素 七、物质环境 6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四节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 一、健康行为生态学观点与其理论发展 二、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式与健康教育 三、基于生态学模型的健康行为干预策略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讨论人类行为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化给予健康教育者什么启示?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1.健康行为的基本概念?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各有何特点? 思考题 2.在健康教育实践中,研究针对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和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3.健康行为生态学观点对健康行为干预策略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人类行为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对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有哪些指课后 作业 导意义?

7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三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时间 健康教育学 第三讲 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2学时 年 月 日 第 节 掌握: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熟悉: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和理论教学目的 的不足。 与要求 了解: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简史,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成要素的测量与分析,整合行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重点: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教学重点与难点 要内容。整合行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合理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教材 8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 书 提 纲 教 学 步 骤

第三讲 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1、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发展的背景 2、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 3、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实践及应用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回顾与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三章 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第一节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发展的背景 一、价值期望理论与个体认识中“价值期望”观念 二、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 一、基本概念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与其他理论整合模式 五、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成要素的测量与分析 9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三节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实践及应用 一、应用实例 二、理论应用与面临的挑战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网络成瘾预防行为为例,分析如何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1.阐述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整合行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题 2.我国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省份均有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截至2014年,报告数超过100例的省份达到11个。为预防和控制青年中艾滋病的流行,请用行为信念、行为后果评价、规范信念和遵从动机等分析大学生的性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课后 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以一个特定的行为为切入点,描述与此行为相关的信念、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行为意向是什么?

10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四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健康教育学 教学内容 第四讲 健康信念模式与阶 段变化理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掌握:健康信念、行动线索及自我效能的概念;阶段变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熟悉: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阶段变教学目的 化理论在在戒烟行为中及在老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压项目中的应用。 与要求 了解:健康信念模式发展的背景;阶段变化理论的背景、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重点:健康信念的内涵及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及其在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阶段变化理论的内涵。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知“健康信念模式的重要性”;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教材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学视频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参考 资料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6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11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板 书 提 纲 教 学 步 骤

第四讲 健康信念模式与阶段变化理论 第四章 健康信念模式 1、健康信念模式发展的背景 2、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概念及框架发展 3、健康信念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第五章 阶段变化理论 1、阶段变化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2、阶段变化理论核心构件 3、阶段变化理论的应用 4、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由案例4-2贝宁农村安全套使用障碍的横断面调查,引入健康信念模式相关教学内容。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 第一节健康信念模式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概念及框架发展 一、健康信念 二、行动线索 三、自我效能 四、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发展 第三节健康信念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一、健康信念模式实践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二、实践应用实例及评价 第五章阶段变化理论 第一节阶段变化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第二节阶段变化理论核心构件 一、阶段变化理论的相关概念 12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二、阶段变化理论的内涵 第三节阶段变化理论的应用 一、在戒烟行为中的应用 二、在老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压项目中的应用 第四节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一、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性 二、阶段变化理论的未来发展 三、小结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案例4-1为例,讨论方式来探讨健康信念模式的具体应用。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掌握健康信念、行动线索及自我效能的概念;阶段变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内涵。熟悉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试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吸烟者戒烟的诸多益处与难处? 思考题 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分析,为什么WHO建议我国烟盒上增加警示图形? 3.请阐述阶段变化理论中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之间的关系。 1.以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概念和框架设计一个关于高脂饮食,引课后 作业 发肥胖的健康干预方案。 2.请设计一个例子说明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性,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3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五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健康教育学 教学内容 第五讲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 网络与社会支持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掌握: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目标设定和自我调控等重要概念;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有关概念、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熟悉:社会认知理论的知识类型、自我效能的特征、结果期望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期望与结果预期的区别、社会结构性因素、提升教学目的 自我效能的方法,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原则;社会网络的特点、应用与要求 社会网络的干预策略。 了解: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与发展和理论特点,常见应用方式以及三层级实施模式;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趋势、社会网络的优缺点。 重点: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目标设定与自我调控概念;社会网络的概念及特征、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网教学重点与难点 络的功能。 难点:知识类型、自我效能的特征、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原则;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路径。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教材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14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 书 提 纲 教 学 步 骤

第五讲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第六章 社会认知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2、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与构件 3、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1、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背景与发展 2、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概念 3、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4、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实践应用 5、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由案例6-1预防乳腺癌健康促进应用了哪些理论?引入社会认知理论,其背景及发展、特点、核心内容及构件等。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六章 社会认知理论 第一节 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一、背景与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特点 15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二节 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与构件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 二、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层级实施模式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 一、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应用概况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第七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背景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概念 一、社会网络 二、社会支持 第三节 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实践应用 一、应用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关键因素 二、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干预策略 三、应用实例 第五节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案例方式来讨论如何应用社会认知理论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设计与实施。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掌握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目标设定与自我调控概念;掌握社会网络的概念及特征、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网络的功能。理解知识类型、自我效能的特征、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原则;理解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路径。 16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1. 为什么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常需要考虑同时提高个人的自我效思考题 能与结果期望? 2.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如何影响人的健康? 3. 如何利用社会网络进行健康促进干预? 课后 作业 请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框架设计,帮助肥胖病人通过健康饮食行为减轻体重项目的健康促进策略及措施。

17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六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健康教育学 教学内容 第六讲 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掌握:传播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模式,健康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人类传播活动的分类;人际传播形式和基本技巧;群体传教学目的 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和使用技巧;与要求 健康传播材料预试验方法;新媒体的特征;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了解:现代健康传播的新特征;人际传播的常用形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应用;常见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新媒体对健康传播的影响。 重点:传播的概念、传播要素与传播过程模式;健康传播的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 和特点;人际传播的特点与技巧、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程序。 难点: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教材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18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六讲 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健康传播概述 一、传播概念与模式 二、健康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板 书 提 纲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常用形式 二、人际传播基本技巧 第三节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三、大众传播 第四节 健康传播材料制作与使用 一、健康传播材料制作 二、健康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 三、新媒体与健康传播 第五节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一、传播者因素 二、信息因素 三、传播媒体因素 四、受传者因素 五、环境因素 教 学 步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1.与学生互动小游戏:每人拿出一张纸,对折,撕下右下角;再对折,再撕下右小角;再对折,再撕下右小角。将纸展开,看结果。(教师:信息的发出者;学生:信息的接受者。) 2.一张纸的小测试:20道题,请认真阅读完所有题目后再作答。 19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骤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分钟 第十二章 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健康传播概述 一、传播概念与模式 ✓ 概念: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 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二、健康传播 ✓ 概念: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 特点:①健康传播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②健康传播对传播者有突出的素质要求;③健康传播传递的是健康信息;④健康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⑤健康传播过程具有复合性。 第二节 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常用形式 ✓ 特点:①全身心;②全息性;③个体化;④互动性;⑤多元化。 ✓ 常用形式:咨询、交谈或个别访谈、劝服、指导。 二、人际传播基本技巧 ✓ 基本技巧: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来影响或改变教育对象的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主要包括说话技巧、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馈技巧和非语言传播技巧。 第三节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一、群体传播 ✓ 特点:①以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相互作用,②群体规范产生重要作用,③群体压力导致从众行为,④群体中“意见领袖”具有引导作用。 二、组织传播 ✓ 特点:①沿着组织结构而进行,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 20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平行传播。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内容都是与组织有关的。③组织传播的反馈是强制性的。 三、大众传播 ✓ 特点: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控制着传播的过程和内容。②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③受众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数众多。④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⑤大众传播是制度性传播。 第四节 健康传播材料制作与使用 一、健康传播材料制作 ✓ 应遵循如下程序:①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②制订计划;③形成初稿;④预试验;⑤设计制作;⑥生产发放与使用;⑦监测与评价。 二、健康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 三、新媒体与健康传播 ✓ 新媒体三种类型:①互联网新媒体;②手机新媒体;③数字电视新媒体。 ✓ 新媒体的特征:①采用数字技术;②高度交互性;③信息服务的个性化;④时效性和经济性;⑤虚拟性和匿名性。 第五节 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一、传播者因素:健康传播者是健康传播的主体,具有收集、制作与传递健康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评价传播效果等多项职能,因此,健康传播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 二、信息因素:健康传播就是用健康信息的刺激,来激发受传者的健康需求、动机和行为。依据传播目的和受众需求适当地取舍信息内容,科学地设计健康信息,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传播媒体因素:在健康传播活动中,充分利用传播媒体资源, 21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注意传播媒体渠道的选择与综合运用,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播媒体,使之达到优势互补,保证转变目标的实现,可起到减少投入,扩大产出的效益。 四、受传者因素:健康教育的受众是社会人群,他们存在着各种个人差异和群体特征,有着多样性健康信息需求。 五、环境因素:在健康传播活动中,环境因素是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分钟 以校园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传播活动为例,讨论说明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分钟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掌握传播的概念、传播要素与传播过程模式;健康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人际传播的特点与技巧、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程序。理解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1. 请说明拉斯维尔五因素传播模式与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的特思考题 点和不同之处。 2. 当今社会健康传播具有哪些特点? 课后 作业 请应用本章知识,以在社区开展预防高血压健康教育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技巧开展工作。

22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七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时间 健康教育学 第七讲 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2学时 年 月 日 第 节 掌握:社区组织的定义,社区组织理论和组织机构改变理论的关键概念。创新扩散理论的概念、四要素,创新扩散的过程,影响创新扩散过程的因素。 熟悉:社区组织理论模型的分类和实施步骤,几种常见组织机构教学目的 改变理论(组织阶段改变理论、组织发展理论和组织间关系理论)的主与要求 要框架,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在健康促进实践中的应用。面对创新人们呈现的不同反应类型,创新扩散理论的S型曲线。 了解: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的发展。创新扩散的理论背景,创新扩散理论的优缺点,理论发展。 重点:社区组织的定义,社区组织理论和组织机构改变理论的关键概念。社区组织理论模型的分类和实施步骤,几种常见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组织阶段改变理论、组织发展理论和组织间关系理论)的主要框架。创新扩散理论的概念及四要素、创新扩散的过程、面对创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人们呈现的不同反应类型。 难点: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在健康促进实践中的应用。影响创新扩散过程的创新特征、创新扩散理论的S形曲线。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23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教材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第七讲 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创新扩散理论 板 书 提 纲 第八章 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1、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背景与发展 2、社区组织理论 3、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4、理论实践应用 第九章 创新扩散理论 1、创新扩散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2、创新扩散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 3、理论实践及应用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回顾与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24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教 学 步 骤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50min 第八章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第一节社区与组织机构改变理论背景与发展 一、社区组织的概念 二、社区组织的发展 第二节社区组织理论 一、社区组织理论模型的分类 二、社区组织理论的关键概念 三、推动社区组织的实施步骤 第三节组织机构改变理论 一、组织阶段改变理论 二、组织发展理论 三、组织间关系理论 第四节理论实践应用 一、社区组织理论的应用 二、组织发展理论的应用 第九章创新扩散理论 第一节创新扩散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一、起源 二、发展 三、转折点 四、集大成者一美国著名传播学家罗杰斯 第二节创新扩散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 一、创新扩散理论的概念及四要素 二、创新扩散的过程 三、面对创新人们呈现的不同反应类型 四、影响创新扩散过程的创新特征 五、其他影响创新扩散过程的因素 25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三节理论实践及应用 一、国内外应用实例 二、本理论的优缺点 三、创新扩散理论的发展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讨论案例9-1,我国农村改厕项目;如何改,效果怎么样?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1.如何理解社区组织与社区建设概念的不同? 2.社区组织理论和组织机构改变理论的关键概念有哪些? 思考题 3.几种社区组织理论各有什么特点?在健康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 4.试分析可能导致创新传播失败的影响因素。如何用创新扩散理论促进新事物的传播? 课后 作业 结合你个人的生活实例,想想为什么一些新事物新思想能得到承认并广泛采用,而另一些则被人忽视。

26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第八九讲 教 案

课程名称 健康教育学 教学内容 第八九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 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节 掌握:格林模式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需求评估的主要内容、计划设计的步骤,健康教育评价的常见类型和概念。行为诊断的主要任务,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强化因素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熟悉:健康教育计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具体目标设计的 SMART原则,确定需优先解决健康问题的基本原则。 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过程的主要环节,影响健康教育项目评价结果的因素,格林模式中各阶段所对应的理论。 重点:健康教育诊断与评价的格林模式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的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难点:健康教育项目的计划、实施与效果评价的技术要点。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教学 方法 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类型 教学对象 任课教师 教学地点 考查课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教材 27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参考 资料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 书 提 纲 教 学 步 骤

第八九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1、格林模式简介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需求评估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回顾与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150min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第一节格林模式简介 一、格林模式的概念 二、格林模式的演变 三、格林模式的应用 四、格林模式中各阶段所对应的理论 第二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需求评估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需求评估的概念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需求评估的资料收集方法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需求评估的内容 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28

公共卫生学院 健康教育学教案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 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25min 讨论案例11-7,在社区高血压干预方案的形成评价中,通过培训班学员的专题小组讨论和培训结束后的问卷调查,形成了对方案的评价意见。并根据建议,对方案中的社区动员措施、健康教育资料制作、经费预算等进行讨论和完善。 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格林模式,你认为该模式对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思考题 2.简述格林模式中有关健康教育诊断中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 3.确定健康教育计划中设计具体目标有哪些原则? 4.健康教育评价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评价目的有什么区别? 课后 作业 健康教育项目需求评估中对确定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各有哪些原则?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