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0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试题(A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规定的位置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2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30分);共50分。与思想品德同场考试,两科考试时间共90分钟。
3.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第II卷卷首答案栏内,填在其他位置不得分。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第I卷和第II卷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适合担当《人与自然》栏目主持人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A.官渡之战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功效的赞誉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4.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
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私人答卷分成八个部分 6.右图所示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 A.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7.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
A.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备国驻兵保护 8.“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9.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七年级某班的同学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年份 1957年 1960年 粮食 203 163.5 植物油 2.4 1.85 猪肉 5.1 1.55 出现上表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抗美援朝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B.集中主要力量以展重工业而影响了农业生产 C.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经济困难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破坏了农业的发展 12.下列政治制度与右图有关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13.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③中美建交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 ④中日建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14.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发现的 A.英国资产阶级 B.文艺复兴 C.美国南北战争 D.殖民掠夺与扩张 15.使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16.第一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在展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是蒸汽机,水力纺织机机械等新产品。它们的出现与下列事件有最直接联系的是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信息产业革命 17.“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创作这首歌与下列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俄国十月革命 18.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的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希特勒上台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总统的人。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①起草《独立
宣言》 ②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④参加雅尔塔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某校历史小级准备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图片展”,下列事件与主题不符的是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1题6分,22题7分,23题7分,24题9分,共30)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从材料中你能获取有关秦朝的哪些信息?(1分) 秦统一后,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材料二 (如右图) (2)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1分) 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三 ……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3)依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评价?(1分) 行省制度。 (4)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请你列举两项清政府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 设置台湾府;册封达赖和班禅;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 22.以下这些珍贵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历史。仔细观察,完成相关问题。(7分) (1)请依次写出以上图片所反图一 图二 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4分)
图一是虎门销烟、图二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三是五四运动、图四是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图三 图四
(2)图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90年代前的北京。简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意义。(3分)
史实: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北洋政府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后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中,工人阶级起了巨大作用;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意义: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3.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8分) (1)写出两项宋元时期由中国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文化成就。(2分)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试举一例。(1分) 指南针和火药。(2分)电报、电灯等
(2)兴起于欧洲的启蒙运动,对东西方的历史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8世纪末,受启蒙思想影响,西方出现了哪些重大的革命运动?(2分)19世纪末,中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是谁?(1分)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运动等。(2分)严复(1分)
(3)2008年第2期《探索》刊出了篇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的文章,其中写道:“160年过去了,时空条件已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这个共产主义幽灵没有走,依然在世界徘徊。”这个“共产主义同幽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如何被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发展的?(2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1)材料一中的“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远航探索”对世界有哪些影响?(2分) 新航路的开辟;(2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
材料二 当今世界,各地区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一个小小的“地坏村”。
(2)材料二反映敢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请从你身边衣食住行等方面举一例加以说明。(1分)
全球化(2分)如肯德基、可口可乐等(1分)
材料三 2005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在香港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对者们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如右图)
(3)你对材料三中的“反对者们”的做法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赞同 因为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境地。
反对 因为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商品和资本流动,有利于高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世界各国发挥自身的优势等。(任一观点即可得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