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与控制探析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与控制探析

来源:爱问旅游网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与控制探析 张帆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摘要:随着新媒介与媒介融合的发展,社会大众通过网络对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等事件的关注,往往会形成网络舆情事件, 造成较大范围的影响,政府和新闻部门要做好引导工作,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促使网络舆情事件转向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 尽可能地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与蔓延。 关键词:新媒介;网络舆情;群体事件;引导;控制 随着新媒介与媒介融合的发展,网 互式的信息传播通道。”这种交互式的互 2.3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规范网络 络舆情事件成为突出话题。网络舆情事 动给广大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论空间的同时, 参与主体行为 件,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一定数 “意见领袖”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引导性作用。 要建立通畅的网络参与主体利益诉求 量的网民基于某种特定的目的,通过互 —些专业炒作团队和“意见领袖”的介入, 表达渠道,加强与网络参与主体的互相沟 联网等新媒体发表意见、共同讨论,并 都是以网络参与主体的形式,表面上站着 通与交流,政府主管部门能及时掌握民众 形成相对集中的意见表达,从而在互联 客观公正的立场,有时候甚至伪装成普通 的利益诉求,切实帮民众解决社会问题。 网或现实生活中形成重大影响的规模性 网民,对事件的舆论走向加以引导,使得 同时,也要提高公民的自主意识、自律意 传播事件。 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识、法治意识,提高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 1 网络舆情事件的传播特征分析 2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与控制策略分析 能力与水平,培养网络参与主体正确地区 网络事件的传播是经过多级传播,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往往在社会中 分各种信息的能力和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并在不同的媒介间相互交叉传播,而最 形成较大的冲击性影响,政府和新闻媒 的能力。政府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与把 终形成有倾向性、有代表眭的核心舆论。 体部门要正确引导和控制,妥善处理, 控过程,也是对社会民众的一个宣传教育 1.1 网络参与主体在网络舆情事件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过程,是把党和国家的思想政策方针深入 中占据主导地位 2.1增强危机意识,建立预警机制 落实、具体宣教的真实体现。 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唐纳德・肖 政府和新闻媒体部门要重视网络舆 2.4深入落实网络善治 最先提出议程设置理论,他们认为:“大 情事件,要重视舆情监测工作。在网络 “网络社会的管理方式必然从网络 众传播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 舆情事件预警机制中,要做好网络舆情 管制走向网络治理,进而走向网络善治。 安排议事日程,就能影响公众舆论。因此, 监测、搜集机制和网络舆情分析、警报 政府要引导好网络舆情,最根本的是走 只要大众传播媒介大量、集中报道某个问 机制。要有专门的人才从事网络舆情监 网络善治之路。”深入落实网络善治, 题或者事件,受众就会关注并谈论这些问 测、搜集工作。舆情信息搜集后,要由 要充分发挥网络参与主体的自治能力和 题或事件。”网络舆情事件中,网民通过 舆情信息分析小组专门性地对信息进行 自治作用,主动掌握话语权,正确有效 网络进行自主的议程设置,选择具有更加 分类整理,做定时定量综合性分析,确 地疏导网络舆情,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发 广泛社会意义、具有社会普世价值的议题, 保从搜集到的信息中准确把握网民对舆 布平台系统,及时发布重大信息、突发 引起更普遍的社会关注。 情事件本身的态度,以及推测出下一步 事件和法规政策等,让信息公开透明。 1.2网络舆胯事件的舆论形成时间短 可能的发展态势。对其可能会出现的发 3结语 “时间是影响舆情的重要因素。”网 展态势,要建立不同的预警级别,并明 新形势下,政府和新闻部门要加强 络舆情事件通常在短时间大范围内带来相 确不同预警级别的响应机制和具体措施。 对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与控制,明确网 当大的传播影响力。尤其是一些灾难眭事 2.2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络舆情事件发生演变的机制,制定应对 件、影响范围广的突发事件、敏感性等事 政府和新闻媒体部门要主动及时公 网络舆情事件的预案,加强应对网络舆 件。网络媒介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 开信息。让广大网民朋友能从多角度、 情事件的能力。 音频等多种表达方式的汇聚,即时洼、便 多渠道地了解事实的真相。在主动公开 参考文献: 捷化地“引爆”针对该事件的传播。只要 信息的同时,也要主动做好舆论引导工 …1沃纳・赛佛林等.传播理论: 有条件上网的人,通过对事件信息的发布, 作。不断更新网络舆情事件的新闻报道, 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 都有可能成为事件的报道者。 重大突发性事件甚至可以开通直播模式, 社.2000:246—263. 1.3专业炒作团队和“意见领袖” 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性, [21钟志.中国互联网治理问题研究 的介入 抢占舆论先机,赢得舆论主动权。要密 1.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66. “与传统媒体以单向传播相比,网络 切把握网络舆论态势,用强大的正面宣 传播的最大牛寺| 在于:网络是一种双向的交 传和事实真相挤压负面观点的空间。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