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问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校教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研究

高校教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研究

来源:爱问旅游网
智言智语智库时代 高校教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研究

国镇疆

(东北大学,辽宁沈阳 110819)

摘要: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新常态,涵盖了各个方位和各个角度,新形势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应以组织建设为根基,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规范运行为标尺,以日常活动为抓手,以档案齐全为要求,以作用突出为目的,六大点位协同共进,充分发挥高校教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经过对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创建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梳理出3个层面8个点位创建并有序推进高校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关键词:高校;教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建议中图分类号:G647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40-0016-002

师党支部,创建工作活跃、开拓创新的党组织[1]。在支部组建探索中,要遵循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

2.选优配强支部班子

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应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并在任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注重培养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强化梯队建设,配备熟悉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副书记或支部委员,提升履职尽责的能力[2]。

3.制定支部工作指南

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为指导,结合教师党支部工作实际,制定《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评价体系》和《教师党支部工作规范》,搭建教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建设指南旨在结合教师工作特点,统一标准,重点解决“干什么”“标准是什么”的问题,明确工作标准,量化工作指标;《教师党支部工作规范》旨在全面梳理工作,重点解决“什么时候干”“怎么干”的问题,细化工作制度,形成既严肃规范、又生动活泼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

(二)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党支部教育指导

1.加强教育培训

结合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展开专题研讨,不断深入挖掘支部在推动中心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将增强党务工作能力作为培训重点,把强化党性锻炼作为重要方式。依托各级党校,不断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每年初制定政治学习安排,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现状

(一)党支部功能定位偏业务化,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

高校专任教师普遍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和教学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各高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环境压力下,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高校教师中“重科研教学,轻思想修养”的情况依然普遍。而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支部委员一般由专业教师担任,对支部工作普遍存在党务方面业务不熟,对党务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投入精力不足的情况。教师本身对党支部的功能定位就偏向于业务化和实用主义,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思想建设阵地的角色难以得到充分体现。

(二)支部活动缺乏吸引点和创新点,党支部号召力不强

由于高校教师教研任务压力较大,部分高校对基层支部建设的制度支持、经费支持不到位,并且高校给教师支部书记的党建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机会较少,造成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党建工作水平提高缓慢、角色意识弱。加之部分教师党员对思想学习不够重视、党性意识不强等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某些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的号召力度不强。如今高校改革和发展在形势和任务上都出现新的情况和机遇,然而一些教师党支部仍然存在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活动内容单调、缺乏活力,依然沿用原有的陈旧方法,比如有的教师党支部存在“等”“靠”思想,习惯用“老脑筋”想问题,“老眼光”看问题,“老办法”解决问题,完成上级任务应付检查的多,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的活动少,使得支部活动缺乏与时俱进的吸引点和创新之处。

(三)青年教师入党愿望不强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近年来,高校基层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工作缺乏主动性。导致很·16·

多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不高,目前大部分高校青年专任教师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本身对党的了解不深入,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多。而在已经入党的教师党员中,部分党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党性不强,急于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因此没有充分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新形势对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提出新要求

新时期党的思政建设均落脚基层,基层组织已是政党发挥政治功能的基本载体在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处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前沿,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支部在担负教书育人重要使命的同时,更是高校思政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前端触角。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教工党支部面临着更新自身,完善功能,加强育人价值和引导作用的全新挑战。需要在借鉴以往支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探索出一套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的建设体系,使得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得以更加规范化、体系化地运转。

三、高校教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初探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在建设探索过程中,要不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注重机制建设,切实夯实基础,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一)建立规范化体系,夯实党支部行为规范

1.优化支部组织结构

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在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基础上,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等设置教

智库时代 个学时,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员行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教育使广大教师党员成为“四有”好老师的表率。

2.强化教育指导

明确各党委对本单位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负主体责任,确保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能够抓实推进、稳步建设。上级党委对党支部日常工作的开展要进行统筹指导、协调推进,切实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调研、有督查、有落实、有问责。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先进经验,交流典型做法。完善党委委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明确党委委员至少联系一个基层党支部。各党委委员要认真听取基层党支部对学院党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的有关精神,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帮助理顺工作关系,优化工作环境,积极为基层党支部办实事、解难题。

(三)落实规范化精神,提升党支部组织活力

1.夯实党建基础

坚持以党组织活动立项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构筑重要工

作着力点,将立项活动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总体目标,丰富活动内容,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参与热情。在开展立项活动基础上,契合支部实际工作,选取某一角度,找准抓手,明确目标,创建特色支部,培树典型,在理念、思路、做法上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经验

2.创新工作载体

利用互联网+党建新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和学习载体,挖掘党建工作潜力。探索搭建导思导行的“网上党支部”,实现网络全覆盖,占领党支部的网络新媒体工作阵地,使党支部网络新媒体成为日常信息发布、党建党务信息公开、政治理论教育学习、组织生活讨论交流的第一网络平台,同时也是宣传报道支部活动、共享政治学习资料、关注时事热点动态的重要窗口。团结凝聚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使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教师党支部考核机制,依托《教师

[3]

智言智语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评价体系》,推行教师党支部书记年终述职、督查调研制度,强化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提高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从整体上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常态化建设机制,及时整顿未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党支部,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逐个支部逐个项目集中整改落实,使每一个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党务干部岗位津贴、工作量核算实施办法,对成效突出的予以表彰激励,培树先进典型,树立优秀形象。

【作者简介】国镇疆(1990-),男,助教。【课题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体系研究;2017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2017GXDJ-B002)。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Z].教党2017:41.

[2]邱化民.加强教师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5):16-20.

[3]邱瑞根.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惠及师生[J].党建,2018(1):61.

,并固化成果,不

断拓展和深化体系化、可持续化建设。

加大对乡土教学资源内容的深入挖掘,比如当地的名胜古迹、交通、特产、民俗等方便的内容,同时,要积极开展与历史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相关类型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对乡土知识的了解,提升当地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形成传统村落旅游保护的自觉行为和意识。

(二)根据乡土教育创新管理制度乡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当地人文化精神和风土民情,以及使更多的人认识家乡、爱护家乡以及回馈家乡。在传统村落旅游保护中应用乡土教育,需要根据乡土教育创新管理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内容以人文精神为依托,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互动关系,使更多的人了解在传统村落旅游保护过程中,要提高个人的自觉性,自愿的服务乡土社会,提高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政府需要根据乡土教育以及本区域实际发展状况,具有针对性的对当地传统村落制定有效地管理制度与法律,例如,《安徽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通过对

(上接第15页)

相关管理制度和地方法规的制定,可以为当地传统村落旅游保护奠定良好基础,进而保证旅游开发者可以更加有序的开展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和保护工作,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有效发展。

(三)结合乡土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为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传统村落旅游保护中结合乡土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更好地对传统村落旅游进行保护,促进地方经济与传统村落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的过程中,要充分将乡土教育中的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特色、经济活动、风俗习惯等方便的教育内容相结合,让更多的人提高对传统村落旅游保护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弘扬和传播当地传统村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此外,在对传统村落旅游保护过程中,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传统村落旅游业建设和发展工作,加强对传统村落旅游业建设的合理规划和保护,从而传统村落旅游保护与发展可以相互平衡,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将乡土教育与传统村落旅游保护相结合,需要积极在乡土教育活动中渗透保护意识,根据相同教育创新管理制度、结合乡土教育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传统村落旅游的有效发展。

【作者简介】杨瑞(1986-),女,回族,会计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学生管理学,思想政治学。

【课题项目】2019年邯郸市社科规划课题,邯郸市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研究,(2019087)。

【参考文献】

[1]龙鸥.现代消费视角下贵州民族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思考[J].民族论坛,2016(6):73-75.

[2]黄杰,李晓东,谢霞.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活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8(5):119-128.

[3]张静,王生鹏.文化生态视角下我国民族村落旅游开发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40-145.·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w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